▓ 童年学习伊沙《口语诗论语》(花絮之三)

◐ 001
口语像流水,词语像结石。
◐ 002
用“语感”来说口语诗太不口语了,请用“口气”。
◐ 003
真实而自然,是口语诗的基本方向和最高境界。

◐ 004
炫技,在口语诗的写作中,往往会被放大,显得特别扎眼。在口语诗中,可以肯定的是:炫技=失败。
◐ 005
非口语,有言无语,有文无心。
◐ 006
不接受口语诗者,无法真正过现代诗这一关。

◐ 007
在口语诗写作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薄产者很难写好。因其实践太少而把话说不溜,反复推敲打磨有可能适得其反。
◐ 008
要走官方路线就不选择口语诗——在中国。这是诗坛混子们最懂的常识。这真耐人寻味,这是诗内问题,诗学问题。
◐ 009
口语诗的趣味关乎人生、人性,人味。
◐ 010
口语诗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会受到以传统为背景的主流文学话语的放逐以及无知大众的百般嘲弄,于是它先锋的姿态便被注定了,成为永恒的宿命。

✪ 童年闲侃口语诗
◆玩口语诗,必须本真、自然、朴实,因为口语属于元写作生态。口语诗貌似笨拙甚至粗鄙,实则大智若愚。
◆ 不带个体人文基因的“语感”,严格说来根本就算不上“语感”。哪怕你的“口气”再重、再另类,也是枉然。
◆ 需要郑重强调的是:口语诗写作比拼的是硬功夫,是不折不扣地炫技。只不过它对“技艺”的要求较传统的意象诗要高明得多的多。说穿了,真正的口语诗的“技艺”往往谐雅兼容,呈现无为、逍遥之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