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 秋 》,是什么?
作者/李 延 廷

一、标题
标题的秋字,用了书名号,不言而欲,秋,是一本书。
那么,接下来要告诉读者,《秋》这本书里都有哪些内容,是写自已对秋的理解和认知。

二、正文
正文开头写了秋的思念……
秋是什么?
作者在问自己,也是问大家。
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抒发自己对秋的认识。
诗的开头两句是写秋天的思念,秋思,秋雨,都会给人带来那种特有的对秋的理解。
所以,这首小诗是从作者小时候入笔。
秋,是什么?
秋,是小时候,
立秋的早晨,
母亲包的饺子。
秋,是夜读的晚上,
父亲给我披上的外衣。
这两句是写人与秋的联系,写一年四季的民俗文化,写文化的传承。
“母亲包的饺子”,这里强调了“母亲”和“早晨”,表明中国人对立秋这一节气的重视。
“父亲给我披上的外衣”,父母的关爱,人间大爱,无私无我。
这些都是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画面感很强。
儿时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所以诗的开头,看似平淡的语言,却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感觉,是一种真实的对秋的理解。
“夹在书中的枫叶”。
“细雨绵绵的情意”。
这两句是独立的诗句。


第一句,没有展开写秋天的枫叶红了,可眼前的画面却是秋天枫叶红透了天的感觉。
特别是香山的枫叶更美。但作者没有这么去写,只是写了书中的那片枫叶,把秋的韵味集中在这片枫叶上,可谓画龙点睛。
第二句,“细雨绵绵的情意”,含蓄,外延很广泛。秋天的情思和情意恰好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顺理成章。
接下来,中旬段
写了“三个”秋。应该说是跳跃着写的。作者没有循规蹈矩,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是按着创作灵感中那种特有意境来写的,无所谓谁先谁后。写了笑脸(丰收的喜欢,成功的喜悦……)写了果实(收获,春种秋收,自然规律);写了大海的浪花,大地的金黄,暗喻了冬季的洁白……写了人间的安静与祥和,亲情和友情……把秋写得自然美好,很人性化。
诗的结尾段,欲写秋天的美丽,却未直接描写。只用了三个排比句式:
珍惜吧!
拥抱吧!
奋斗吧!
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有了收获,你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不论是辛勤的汗水,
还是含笑的泪珠,你有了秋的收获,你就拥有了属于你的世界!

作者简介郑春玲,中共党员,高级讲师。文学爱好者,偏爱诗歌散文创作。 晨光文化传播志愿者,心存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主播简介
李延廷,热爱戏剧,尤其是话剧表演。在《奇缘大爱》《把爱带回家》中担任编剧兼总导演。喜欢朗诵,愿与更多的朗诵爱好者共同学习与交流。用声音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