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阳诗词通讯 第146期
(2023年8月6日)
淄川诗词学会主办
本期编辑 蒲先和
目录 作品赏析点评
本期内容
赏析点评练习
题目:请为下面三首七绝排出名次,并做简明扼要的点评。
紫薇
熏风一夜满枝桠,绿叶丛中落彩霞。
馥郁何须连百日,仙姿片刻胜春花。
电视机
万国千邦收一屏,选中选外自随情。
缤纷世界皆堪览,偏是人心看不明。
西院杂诗
踯躅畦田不计时,流连西院色参差。
从容忙里偷闲刻,常与花儿聊小诗。

诗友点评
宋守娟
第一首:这首诗给我以青春绚烂感。美丽的紫薇当时而开,一夜满枝桠,丛中落彩霞,充满生命的张力。这种看似肆意的美,也给我以青春易逝感。因为她馥郁有时,西风来时,将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美丽鲜妍随风而去,纵使有千般不舍、不忍、不愿,但抓不住,挡不了,劝不退,只有落寞在风中,叹息这红消香断有谁怜之殇!青春易逝,美丽匆匆,更因了这胜春花的仙姿,这柔美,这可人,这淡然,这与世无争,而愁绪满怀无释处!正道是,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可是,自古以来谁的青春又能永驻?好在桃李明年能再发,紫薇也会来年薰风再鲜妍,因此,读完此诗,我的内心充满了希望!
第二首:从诗中我读出了中年人的责任与忧虑。放眼世界,心系家园。缤纷的世间,不管是繁华还是婉约,不管是玉树临风还是小家碧玉,各美其美。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共护家园,使我们生活的地球成为茫茫宇宙中的一处温馨,应该是共同的愿望。可是,看不明的人心,读不懂的咒语,此起彼伏的战火,弄得人间乌烟瘴气,鸡犬不宁。当初女娲造人时并没有用朱砂痣做标记,说明她当初的愿望是单纯而美好的,她甩出的皆天使。可是,岁月漫长,自私自利催生了某些变异,使魔鬼混进了人间。但只要世界人民携手,坚持公平正义,维护和平稳定,魔鬼将没有生存空间,我们的地球村依然阳光灿烂,碧水青山。
第三首:我从诗中读出了退休后的闲适,实现了令人向往的心灵自由,生活从容。碧绿的菜畦,带露的花儿,悠闲的脚步,清新的小诗。即可像陶公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脚穿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还可像徐霞客一样漫游……正像歌中所唱,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这是一种放下,也是一种还原,是心灵的返璞归真。
三首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投票的顺序会不一样。鉴于现在,在单位我属于老教师,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属于中年人,放眼人生,我愿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此刻我投出的顺序是第一紫薇,第二电视机,第三西院杂诗。
又:
第一首,紫薇:第一、二句,熏风一夜满枝桠,绿叶丛中落彩霞。刚满枝桠,接着就落彩霞,如果那彩霞是花儿投下的光影,那没问题,如果是落花,感觉太快了些。
第二首,电视机:“万国”是不是出律了?感觉万国与千邦意思重复,诗中用这样的词语好不好?
第三首,西院杂诗:第一句中的踯躅与第二句中的流连意思有些重复,一首诗总共才28个字,感觉这样有点浪费。第三句从容忙里偷闲刻,忙里偷闲应该不是很从容吧?还有第一句“不计时”与第三句“忙里偷闲”也有些矛盾,如果很忙,怎会玩起来不计时呢?
刘东军
三首诗排序:紫薇、西院杂诗、电视机。
简评:1、紫薇 描写花,韵律严谨,描写形象生动,给读者以明快的感受。2、西院杂诗 描写作者业余生活,韵律严谨,感觉略显空洞。3、电视机 格局较大,但首句不合律,按通韵国和一都是平声应为仄声,读完全诗后对电视机这一产品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作用或好或孬不明确。
吕允强
第一首紫薇。首句交代了季节,第二句呈现整体风貌,第三句转得好,百日两字更是契合,尾句体现主题。
第二首电视机。看前三句来讲主要表示电视机的功能或好处的,只是感觉尾句不符合这个主题,有离题之嫌。
第三首西院杂诗。作者表达的可能是退休后生活场景的一个画面,种种菜养养花,感觉后两句措词有点问题,从容与忙里好象不搭,再者既然是“偷”,怎么又有“常”呢,看来是惯犯,既然是惯犯,就不再题简单的“偷”了。
三首诗顺序是紫薇、电视机、西院杂诗。
李文丽
排序:紫薇、电视机、西苑杂诗。
简评:三首诗的格律都没有问题。第一首诗紫薇,景物描述,语言表达,起承转合整体都很好。第二首诗电视机,前三句写的挺好,感觉收尾句需要再斟酌修改。
第三首西院杂诗,作者应该想说的很多,西院的美景,对西院的喜爱、流连忘返、情有独钟都能从诗中窥一斑,但是语句连缀起来,感觉表达的有些杂乱,有拼凑之嫌,仍有提升空间。
宋长灵
我的排列一、电视机、二、西院杂诗、三、紫微。)
从看电视见缤纷世界,人心不明。走到西院畦田流恋各花儿;特别见紫微的盛开馥郁,不在花开的时间长短,但片刻给人一种春的气息,自然的美好,向上的感觉,诗情画意悠然而生。诗的内涵与守娟老师同感。
赵 芳
我的排序是1.电视机2.紫薇3.西院杂诗。
1.电视机。它展现了目前浮躁的社会不安分的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们发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去吹灭别人的灯。做人要厚道,要有良心,厚德才能载物!2.紫薇。它开在盛夏,花儿艳丽无比,诗人想比它作中年人,中年的忙碌挡不住自己的热情,仍然有颗年少的心,激情上进,朝气蓬勃,活力四射,青春永驻。3.西院杂诗。这首小诗的从容不迫,镇定自如,忙里偷闲,养花浇水,偶尔吟诗作赋,正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漂泊的心有了归属地,西院风景一一入目,从容甜静,随心随性,顺其自然,纵是夕阳近黄昏,那么也应该是风光无限好!
又:今年我回老家开始学做农活,我有作者这种感觉,我觉得西院杂诗写得很好,田间干活计不得时,那点活干完为止,也许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更或者再多点,从容忙里偷闲刻,也并不矛盾,农活确实忙起来忙,为啥忙却从容呢,因为知道该干什么干什么,就会从容不迫,倒下空休息时的片刻,刚好未知名的花儿就在眼前,常与花儿聊小诗,没人的地方花儿就是朋友,入诗就有味了。
孙兆兴
我的排序是:1.电视机.2.紫薇.3.西院杂诗
1.电视机。电视机这个没有生气呆头呆脑的物体,本身没多少美感,最难写出诗意韵味来,一般人很难把握。诗中却是参透一屏背后万国千邦的兴衰,堪览世界的缤纷,中外今昨多少悲喜事都能尽收眼底。合句富有哲理,当今世上很多人都带着面具生活,真话越来越少,虽然人人盯着荧屏,有几个能看明人心啊!
2.紫薇。紫薇是我推崇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小区建设时极力推荐栽植了一些。仅看诗,我认为是活力四射的心态年轻人作的。三首大作皆上乘,本诗我崇拜转合句,把主体体现得美不胜收。"花无百日红",偏偏有紫薇,春花烂漫多么令人陶醉,都抵不上片刻的仙姿,何况一株花期就长达百日的馥郁啊!
3.西院杂诗。我的骨子里是农民,对土地有天然的亲情,求学时林学专业就读了七年。与农业和村居基层打了40多年交道,业余时间开垦了三分荒地,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过了15年了,西院的诗情画意与我的梦境及现实都相吻合,容易引起共鸣。忙、流连、不计时,从容尤为显得可贵和精神富贵,既可果腹又能富脑。心驰神往的境界和格局人各不同,人说诗词中最出彩的是动词,炼的一个"聊"字把诗写活了,仿佛一幅画立在眼前,拟人的手法用得朴实自然又生动形象!敢问当今,有几人能做到物人合一啊!
岳崇刚
《紫薇》诗句清新自然,表情达意,起承转合尚好。主要的问题是每一句诗的结构相同,缺少变化,显得呆板。
《电视机》第二联写得出彩,转的好。深化了“人心难测”的主题。
《西院杂诗》主要问题有二。1.人物活动的地点交代不清,是在畦田呢?还是在西院?2.第三句“从容”“忙里”“偷闲”几个动词用的不恰当,违背常理。
我的排名是:电视机,紫薇,西院杂诗。
王克华
《紫薇》诗句贴切自然,转合较好。表达了作者对花的赞赏,抒发了个人的情意。
《电视机》诗语句比较流畅,合句出彩,转的也好。
《西院杂诗》诗,一二句起承不太好。诗句用词也欠妥。
论排列顺序,《紫薇》笫一,《电视机》第二,《西院杂诗》稍差。
车麟生
三首诗都写的不错,对三事的表述都很到位。但本人比较喜欢第三首,本诗写作者对辛苦并高兴着的田园耕作的思想境界我特别认同。人老了,也希望有三畦萝卜两沟葱这么个劳作之地,锻炼身心,满足小有收获的小农心理。
家家都有电视机,频道一百多个,真正喜欢的几乎没有。一个晚上光换台了。正像诗中说的,“缤纷世界皆堪览,偏是人心看不明”。当然这个人心看不明,还有节目中,特别是电视剧中塑造的人物真是五花八门,心态各异,勾心斗角,好坏难分,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水平,直接接受不了。
第一首写“百日红”花,我才发了一篇小文《紫薇花开》,我觉的这首诗对紫薇花的表述不太贴切,紫薇开花三、四个月,开的十分的繁盛,满树是花。以其雍荣华贵而著称,不能用“仙姿片刻胜春花来表述”,这一句有贬低了“紫薇花”的美姿和华贵。历史上“紫薇”不曾是官名吗?紫薇又于天上的“紫薇星”相联系,所以是高贵、富丽、大度、华美的象征。要把它写的如同“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一样,使人感到既美又贵。
刘英本
一、三首诗的排序为:(1)电视机;(2)西苑杂诗;(3)紫薇。
二、本人的理解:第一首诗紫薇:感觉描述紫薇花开变化有点夸张。第二首诗电视机,感觉挺美。第三首西院杂诗,踯躅的意思拿不准,感觉是杜鹃花的意思,认为是借对西院的感情,常与花儿聊小诗。
张金霞
1、三首诗的排序为:(1)紫薇;(2)电视机;(3)西院杂诗。
2、本人的理解: 第一首诗紫薇:感觉语言流畅,画面生动。“郁”出律了吗?第二首诗电视机和 第三首西院杂诗,多处出律?我拿不准。
孙承博
三首诗排序(1)紫薇;(2)西院杂诗;(3)电视机。
对三首诗的评述:紫薇,多角度赞美紫薇花,给与各种美的描述。有神韵美。西院杂诗,描述作者大概是退休后投入到田园生活中,挺充实;第三句“忙里偷闲刻”与第四句“常与”矛盾。改成“悄与花儿聊小诗”更好一点。电视机,前三句说电视机功能作用,最后一句似重点,但又感觉没合住有点跑题,电视机没有反窥功能,何来看人心。可改成“更教人心善恶明”。
综合评述
(一)答疑
1.熏风一夜满枝桠,绿叶丛中落彩霞。刚满枝桠,接着就落彩霞,如果那彩霞是花儿投下的光影,那没问题,如果是落花,感觉太快了些。
答:我的理解是:“满枝桠”指的是叶,“落彩霞”是比喻花开。不能理解为“花落”。
2.“万国”是不是出律了?感觉万国与千邦意思重复,诗中用这样的词语好不好?
答:这三首诗,都是用的“平水韵”。在平水韵中,国字、一字,都属入声,仄,不出律。万国与千邦意思确实相同,这样用行不行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前人也这么用!比较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朱熹《春日》中的“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句子就会明白。
由此我们得到两点启示:其一,我们对“平水韵”也要有所了解;其二,凡是古人诗中用过的词汇、句法,即使看起来不合语法,我们也可以用。
3. 踯躅的意思拿不准,感觉是杜鹃花的意思。
答:踯躅,可解做“杜鹃花”;也可解做“徘徊不前的样子”。根据诗意,意思当为后者,即诗人“长时间在畦田中劳作”。
4.“郁”出律了吗?
答:郁,读yù,仄声。所以不出律。
(二)评析
第一首《紫薇》。紫薇,花期6~9月,因而又名百日红。其木、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消肿、解毒等作用。在古代它还代表某些官职:唐开元年间,中书令曰紫薇令,(白居易诗中便有“紫薇花对紫薇郎”句)故 因紫薇有“官样花”之名。
《紫薇》一诗,起承转合,安排得当,尤其第三句“馥郁何须连百日”中“连百日”三字,巧妙地点出紫薇的特征。略感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从其药用价值或者历史渊源方面着一笔,则会显得更加厚重一些。
第二首《电视机》。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描摹情态,一是借物抒情。《电视机》明显属于后一类。诗人写作的目的不是描述电视机,而是借电视机来表达“人心叵测”的情感的。这样理解,就会觉得第四句不但不离题,而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三首《西园杂诗》。正如诗友们所说,这首诗描述的应当是一位身居农村的诗友生活:既忙于农活,又不忘写诗。问题也正如诗友们所言,诗句之间有点“各自为政”,缺少逻辑联系:诗人是在畦田呢,还是在西院?既然“忙里偷闲”,又怎么能“从容”“常与”?
我对三首诗的排序是《电视机》《紫薇》《西院杂诗》。
当然,这些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