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一四〇)

黎原 (1917年-2008年)河南息县人,南京中央军校11期毕业。随国军第87师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黎原在思想意识上一惯赞同中国共产党的观念,1938年在武汉遇见中共元老董必武。在董必武的推荐下毅然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在359旅做了教导营的营长。
黎原最大的优点是善于学习,打仗肯动脑筋。他本就是科班出身,图上作业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加之他使用的朝鲜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形图是日军绘制的,特别精准,以至于他安排的部队潜伏、运动和宿营的地点都特别合理。
有参谋人员大为惊奇,说师长您以前从未到过朝鲜,怎么对朝鲜的地形地貌那么熟悉?
黎原笑着说,地图上不是都标得清清楚楚嘛。你问怎么知道那里是针叶林那里是阔叶林,那图上的等高线上不是都有吗?几句话让年轻的参谋人员心服口服。
但黎原也从参谋的这一句话中意识到我军参谋人员业务的严重不足,于是立刻举办了几期参谋人员的业务学习班。

140师在正式投入对美军作战之前,黎原就组织全师连以上干部去38军学习对美军作战的各种战技术,学习使用苏式反装甲手雷打坦克,学习使用苏式反坦克地雷,学习使用步谈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
营以上干部学习回来再让他们当小教员,组织全师的连排班干部学习。
为了让全师官兵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美军,他还把率部与美军打过几次惨烈大血战的38军112师师长杨大易请到了140师,为营以上干部介绍作战体验,传授作战经验。
老红军杨大易是开国少将,做过湖南省军区司令员。笔者当新兵的时候曾在湖南省军区宣传队服役,因为一次偶然还与杨司令握过手,并聊了几句。
那次笔者远远看见杨司令朝军区大院的篮球馆走来,就慌忙藏在门后面,没想到司令径直进了篮球馆。见藏不住了,笔者只好立正敬礼,并大喊“首长好!”
杨司令被吓了一跳,却仍是笑呵呵地与笔者握了手,还闲聊了几句,然后就进场打球去了。这是后话。
实践证明,战争尤其是现代化战争更是需要学习的。在后来对强大美军的高强度对抗中,由于黎原指挥部队机动灵活的聪明打法,使得140师避免了许多无谓的牺牲。
黎原也是一员福将。他身经百战,有的时候就是直接在战壕里与敌人厮杀,可他却成功地避开了枪林弹雨的侵害,连敌人的狙击手也阴差阳错地放过了他。所以他身上竟没有受过一处枪伤。

但是有一次黎原也差点报销了。那是他们师刚刚入朝的时候,在顺川修建野战机场。美军飞机在刚刚修建好的飞机跑道上扔了许多航弹,而且这些航弹除了钻地爆炸的还有许多是定时炸弹,你根本就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炸。
有时候你等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响,可当你准备把它清除刚刚靠近的时候它炸了。
在苏联顾问的建议下,师部工兵主任找了几个被俘的美军工兵去拆弹。那次黎原也准备去的,可是临时被参谋人员通知去开会了。结果当时现场的几个人谁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美军工兵就不用说了,工兵部张主任和两个苏联顾问都牺牲了。
黎原是我军著名的战将,他武功高强,很会打仗且精通兵法和各类战术技术。他的枪法很准,曾在淞沪战役中借用旅长卫士的步枪连发两弹击毙两名日军,阻止了日军一次小规模的进攻。
志愿军回国后黎原任47军副军长,主管军事训练。当时全军学习苏军。驻广州军区的苏军顾问团团长拉维雅金中将建议军区的高级将领打靶比武。
结果广州军区司令黄永胜射击脱靶,打了个光头。而黎原则枪枪命中靶心。拉维雅金高兴地拉着黎原对黄永胜说,他可以当军长。而黄永胜则冷笑说,那我是不是该撤职了?
1967年是中共第9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夕,也是中国文革派系斗争最严重最疯狂的时期。自从“我的第一张大字报”的公布,权利的魔咒被打破,民主的边界被无限放大,轰轰烈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就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再也控制不住了。

西方的神话里有所谓的“潘多拉魔盒”,盒子一旦打开,那些脱离了束缚的妖魔鬼怪你还收得回来吗?
于是,冲击党政机关、揪斗牛鬼蛇神、打砸抢武斗就成了家常便饭,成了每天的必须要做的主要工作。
用于打仗的武器仓库被打开了,轻重武器包括坦克大炮都落到了造反派的手里,于是,前世无仇、今世无冤平民阶级之间的骇人听闻的大武斗开始了。
很多年轻人死了,可他们不知道为谁、为什么去死。他们死了,连个名分都没有,一毛钱都不值。

那个时候什么“湘江风雷”、“红旗军”、“高司”、“工联”等“革命造反派”组织如雨后春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整天热衷于派争武斗,像长沙湘绣大楼等处的大规模武斗,一次就打死双方十余人,伤200多人。
易家湾武斗则发展为野战规模,连当时我军研发的最新式的还没有来得及列装部队的坦克都拉出来参战了。场面的血腥和恐怖可想而知。
当年的湖南老百姓的感觉就像一夜之间又回到了战争年代。
笔者就亲自体验过白天黑夜远近像放鞭炮恐怖枪声和流弹在头顶吱吱乱飞的毛骨悚然的感觉。
笔者的一个发小就出去打个酱油,就被满大街纵横的流弹击中了腿部。幸亏他从小是看着战斗影片长大的,就地一个横滚躲进了大门的死角,这才保住了一条小命。
笔者也曾进了造反派设在邵阳地委大礼堂楼上的武器库,结结实实吓了一跳也真真实实地开了眼。那就是一个万国牌的武器库。什么日式武器、苏式武器和英美武器,步枪、轻重机枪,冲锋枪等等,应有尽有。
笔者对一支精致的日军“三八式”小马枪爱不释手,得到造反派的恩准还打了一发子弹,将目标——20米开外的一棵小酒杯粗的竹子的边缘射出了一道划痕。真的是太精准了。
当时由于湖南省军区在“三支两军”方面的软弱和模棱两可,导致文革运动局面的失控。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经请示毛泽东和周恩来后及时取消了湖南省军区的领导权,改由47军进驻长沙,全面领导湖南省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当时作为47军军长的黎原担任了刚刚成立的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的主任。而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号人物的华国锋则是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黎原的副手。
黎原与华国锋的私交很好,他对华国锋的评价是5句话:“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对党忠诚、作风正派、严以律己。”这与华国锋同志去世后党中央对他的评价是一致的。
当年已经当了湖南的“二把手”的华国锋不肯搬进省委大院豪华的书记小楼,而是坚持住原来普通的宿舍楼。
当年军人是人人仰慕的崇高职业,作为年轻人,华国锋的子女也很想当兵。而这只是华国锋一句话的事。可老华就是死死不松口,不肯说这句话,而是让孩子们都进了农村的广阔天地。
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爆发了中苏珍宝岛边境战争。1970年中央调47军去兰州军区,进驻陕西,准备投入与“修正主义”的苏军的一线作战。
周恩来亲自打电话给黎原,征求他的意见,是带部队去陕西准备打仗还是留在湖南主政。留在湖南可以一言九鼎,生活舒适安逸。可黎原还是选择了继续当兵带部队,他说,我是军人,军人就该以保家卫国为天职。

作为湖南省说一不二唯一最高权力的拥有者,黎原成功地制止了湖南省险些酿成通天灾难的大武斗。他多次进京面呈周恩来总理,拿到了中央文革的尚方宝剑,那一派要搞武斗就抓那一派的头头。
武器被收缴回部队仓库了,谁敢不听号令继续打砸抢抄为非作歹、继续挑动武斗的团伙直接被定性为反动组织。
曾在湖南省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湘江风雷”被宣布为反动组织,久违的安全感一夜之间就回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中。
当年湘南道县的滥杀“四类分子”的风波震惊全国。疯狂的“革命造反派”抓住出身地富反坏右的人不管男女老幼不分青红皂白,抓住就杀,杀了就往湘江河里扔。
是黎原派了140师的一个团赶到道县,及时制止了这场滥杀无辜的荒唐闹剧。
他还顶住了中央文革的压力,没有对张平化等一大批老干部进行无情的批斗,他的理由是,如果他们都是坏人,我们能有今天的新中国吗?
叶剑英和王震等在文革中不受待见的老革命或下放湖南,或来湖南调研,黎原一律高规格接待,高调宣传。这让“四人帮”中的几个人很是恼火。而黎原的理由也很充分,王震是47军老首长(47军前身为359旅),我把老首长安排得好一点怎么啦?

黎原虽然出身四野,但是他清浊分明。他顶住了广州军区要在南岳衡山为林彪兴建豪华别墅的指令,拒绝的理由就是周总理不同意。
由于黎原是四野老干部中的另类,以至于广州军区那个圈子中的大首长们都不太爱搭理他。
黄永胜的老婆项辉芳和邱会作的老婆胡敏来长沙为未来的“太子”林立果选妃,她们就没有去找黎原,黎原也乐得假装不知道,没有去看她们。
他的战功很大,但他很低调。他说他当团长和师长的时候有幸碰上了两个好政委,一个杨敏一个赵平。
前面说过,在朝鲜五次战役中,47军在临津江一带与美王牌师对峙,四个月反而将战线向前推进了近20公里,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在全师上下几乎一致反对的情况下,就是因为政委赵平坚定地支持了他才有了这样的战果。
1970年47军调防去了陕西,师政委赵平则转业去二机部当了副部长。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含冤去世了。
黎原很念战友情,他专程从陕西临潼驱车去了赵平遗孀下放的河南某五七干校,专门安慰了老战友的遗孀,并把他的三个儿子从农村和打临时工的工地找到,用车拉回临潼,让三个孩子都当了兵,也算给了老战友一个交代。
前些年有个让全国轰动的新闻,说一个特级战斗英雄张国富隐姓埋名,家人都不知道他的赫赫战功。后来年老重病且无钱医治,是他的女儿找到了黎原。黎原大为惊喜,亲自去看望他并将他送进北京的武警总医院请最好的医生为他医治。
老人去世时,黎原亲自去医院挥泪送别。

2002年,湖南辰溪县举办湘西剿匪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黎原不顾自己85岁的高龄,来辰溪参加纪念活动。并执意亲往椅子山剿匪革命烈士陵园洒泪悼念战友。
还有一件黎原做的事情值得湖南人民感谢。当时广东省缺乏煤炭,他们每年都要从湖南运输数十万吨这种被誉为工业命脉的这种能源。
他们嫌这样太麻烦,于是广州军区就与湖南省革委主任商量,干脆把湘南的几个县的煤矿划给广东省。
但是黎原拒绝了,说,那些煤矿不是我家的,我没有权利给你们。我不能做对不起湖南人民事情,几十年之后让他们指着我的背心骂娘。
当时广州军区的首长很恼火,因为黎原还兼任广州军区的副参谋长。他一个副参谋长就敢拒绝上级领导的指示,因此对他的印象很不好。
当年由于国情极为特殊,所有的省和直辖市的一把手都是军人,而且几乎都是大军区的副职,而黎原却是一个例外。但他也不在乎。调任陕西省一把手之后,兰州军区司令皮定均向中央军委打报告要提黎原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却两年都迟迟没有批下来。后来还是周总理亲自过问才解决了他的大军区副职的待遇。
黎原是第9届、第10届和第11届中央候补委员。
黎原就是这么个人,不唯上,不唯亲,只唯客观真理。
因此,湖南作家张志鸿写了一篇文章缅怀黎原,题目就是“黎原,湖南人不能忘记的一个职业军人”。

笔者也是很敬仰黎原。甚至在选择电话号码的时候还特意选了一个尾号“6900”的号码。6900是当年在湖南支左的47军的番号。当时47军就叫6900部队。
当然,这都是后话。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