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淮安人,一见面打招呼总和吃分不开。“吃了吗?”不问是中午还是晚上,不管是十点还是两点。最常用的问候语就是一个吃字。朋友多日不见,见面热情的最佳体现也就是:“过两天有空,我请你喝酒(吃饭)。”这客套归客套,你可别当真。 一日,曾经的同事由于说过的客套话,“被迫”请朋友喝酒(吃饭)。他在市区一家酒店安排好后,为了不“孤军奋战”,特地邀我前去作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推杯投箸,侃天聊地。虽是新朋友,相互间由于同事的介绍和搭桥,加上酒逢知己,其聊也欢。那聊天的内容无非是系统内的新说绯闻,社会上的奇景趣事,工作中的甜酸苦辣,家庭中的儿长妻短。而我由于不胜酒力,也说起了酒话、大话、客套话:“在座的虽初次见面,来的都是客人,见面都是朋友。这次他请客,过两天我做东,望各位仁兄光临。”
其实,这酒后话也就是句客套话,就像咱淮安人见面一样:“吃了吗,没吃到我那儿
弄两杯(吃)。如果你真的当真答应,就难免头脑瓜缺一窍的嫌疑。 三天后的一天下午,正打算提包下班回家时,一阵电话铃声将我唤回。“喂,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了似熟非熟的声音:“怎么才几天功夫,就将新朋友忘了。”一听此话,才想起是同事的朋友,赶紧道歉、赔礼,说声:“对不起。”“下班有空吗?有空的话老饭店见。”
“有什么事吗?”言下之意或出礼或帮忙或办事,请客喝酒总得有个由头。“没什么事,就是邀请几个朋友到一起聚一聚。”说句老实话,平白无故让人请客,还真有点唐突。本想找借口予以推辞,可话还未出口,对方已急不可待了:“够朋友的就快点来,不要瞧不起咱们。”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推辞可不仗义。
于是,又和同事一起来到了三天前的那家饭店。同事的朋友还真的客气有加,弄得我非常不好意思:“菜就简单一点吧,只要够吃就行。”我一再招呼,总想让主人少花点银子。“这怎么行,既然是请客,就不能凑合,你们就给我点面子吧。”
说起面子还真不小,不仅鸡鸭鱼肉招待,而且好酒好烟伺候。近两个小时的聚会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眼看快要上饭,同事朋友的手机突然响了,他接后突然告辞:“实在对不起大家了,单位有点急事,我得先走一步。”在他匆忙走后,剩下的客人也很快吃饭离席。
正当我和同事及其他客人剔着牙齿准备出门时,被吧台的服务员“招呼”住:“老板,买单。”一听此话顿感纳闷,赶忙问起身边的同事:“不是你朋友请客吗?”“是啊,他请客你做东,不是你三天前许愿人家的吗。”原来如此,此时此刻的我方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