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呈恩▲
1969年3月3日我在随我们铁道兵12师58团参加了三年半的援越抗美战争后,经首长们批准直接从越北的谅山退役。那天上午,我与被同时批准退役的战友们一起登上军用卡车向中越边境的重镇友谊关开来。而此时,祖国的北疆在这前一天1969年3月2日突发战火,苏联边防军出动70余人,分乘4辆军车,从珍宝岛上游的下米海洛夫卡和下游的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方向侵入我国的珍宝島,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我方6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了珍宝島。
珍宝岛反击战(图片来自网络)▲
北疆战事紧,在我们奉命退役回国时,我后来的老同事、当年在3251部队(即64军191师572团无后坐力炮连) 任连长的宋呈恩大哥却奉命率全连指战员出征迎敌。
宋大哥1942年12月7日生人,1961年8月入伍。他是当年全军大比武时,64军在射击、越野等各项比武考核中成绩夺冠的皎皎者。宋呈恩的名子在军师首长的脑海中烙印深刻。那天,首长点名,让宋大哥临战受命,率全连两个无后坐力炮排,一个高射机枪排,一个汽车运输排,及连部后勤人员计147名官兵连夜乘卡车向珍宝島方向开进!他们是64军派往前沿阵地的“尖刀连”。此行目的地是到南北走向的乌苏里江珍宝島下游北侧约3公里的七里沁島设伏,这是首长们为打大仗、硬仗、恶仗的排兵布阵,是为一举全歼入侵之敌设置的第一道防线。“设伏”听起来平常,做起来谈何容易啊?!那时时令虽已三月初,但乌苏里江一线仍寒风凛冽,大雪飘飘,气温在零下30多度,江面封冰很厚,重型卡车、坦克都能开上江来急驰。抬眼望去,乌苏里江东岸就是苏联边境,那边整日里坦克、装甲车、汽车的轰鸣声响成一片,大战的危险正在袭来。
宋大哥他们连向前线开进时,指战员们都换装成皮衣、皮裤、皮靴,外罩白斗蓬、白帽子把自己与雪原冰河伪装成一色。一路上,他们边行进,边在打尖途中进行战前动员、战场纪律教育,同时分解熟悉武器性能、实施实弹射击训练。3月12日他们从乌苏里江西岸抵达七里沁島前线时已是深夜。夜色中,他们首先要每人扒出个雪窝子,趴卧在雪窝里面隐蔽,以防被敌人发现。其次还要趁夜色抓紧时间一锨一镐地在两米厚的冻土层中刨出掩体。天亮后,大家要倒卧在雪窝中休息,不能乱动。一日三餐,靠随身携带的压缩饼干伴着身边厚厚的积雪充饥。一餐吃下,指战员们被冰冷的气息穿透全身,再也没有一丝暖意!想吃口热乎饭,成为当时全连指战员的梦想与奢望。战友们方便时,可在雪窝中自主决定,你前出口排出的尿液离开人体,一瞬间就冻成一根儿又一根儿的冰柱,后出口排出的废物落地后就冻成一坨一坨地冰块。为了掩体的清洁防疫,战友们方便后,都要顺手拾起这些特种型号的冰柱、冰坨把它们抛向远方。当年,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虽双方兵力差不多,然而我方仅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兵、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无空军支援。而敌方步兵全部摩托化,不仅有占优势的炮兵,还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及空军飞机可直接用于支援作战,敌方在技术装备、火力上居于绝对优势。宋大哥他们进入设伏区后,为防敌人推进,炮连后方的道路已被后续部队铺滿了拟杀伤敌兵的地雷与专炸敌坦克的压反雷。大哥他们的尖刀连,是部队直插前沿阵地与敌方拼死对决的“尖刀”!是诱敌深入“口袋阵”中那随时准备截断敌人退路,封堵扎紧的口袋口!亦是敢抗强敌,随时准备为国牺牲,誓死如归的“敢死队”!好一个炮连,没有一个孬种,全连指战员面对强敌,面对严寒,毫不畏俱,尽显英雄虎胆!尽显英雄本色!在这设伏的一个多月中,没有蔬菜、没有水果、没有洗浴设施,全连官兵烂裆、生虱子的囧况无一幸免。当年党中央、毛主席率领全国军民进行边防斗争的决心坚定不移,举国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游行示威活动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要准备打仗!”的标语贴满街巷,口号声响彻共和国的城市和乡村。中苏边境、中蒙边境的人民解放军和民兵全部进入了战备状态。
珍宝岛全景图▲
我曾问过宋大哥珍宝島的地理位置?他告诉我:珍宝島是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西部中国一侧的島屿,属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的珍宝島乡。它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0、74平方公里。珍宝島在滿语中意为“军队营盘”,因其整体形状尤如元宝而得名,该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听大哥讲:1969年3月15日苏联边防军又3次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步兵100余人,在直升机、炮火掩护下向守卫珍宝岛的中国边防分队发起猛烈的进攻,并用多种火炮轰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宋大哥他们的边防部队与敌激战了9个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挫败了他们的进攻。
缴获的苏军T62坦克▲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余人,在苏制T62坦克的支援下入侵珍宝島,中国边防军以82无后坐力炮等火炮将它们击退。激战中,苏一辆T62坦克被我方击毁履带,趴窝了!苏方想拼力夺回坦克,但在我方炮火的轰击下,他们未能前进半步。激战中,我方击毙苏军边防部队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我方还用炮火轰击坦克周边,炸碎冰层,使坦克墜入了江中。为揭露苏联入侵我国领土的罪行,我方当即又派出潜水员潜入江中用钢缆一头栓住坦克,另一头连接岸上的绞车,用近乎原始的方法将该坦克绞上岸来。宋大哥当年曾率他们连各无后坐力炮的班长们上坦克参观,他们仔细研究寻找坦克装甲的薄弱部位,以便在交战中有的放矢地开炮,争取一炮击中坦克要害。在参观时,宋大哥还拆御了一些坦克的零部件收藏起来,留作纪念。只是这些藏品在大哥复员回津后的多次搬家中都遗失了,可惜啊!这辆苏制T62坦克,后来被送回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舘展出,供世人参观。当年,我曾随我们厂党群组织一起赴京参观,看到战场实物,遥想战场厮杀情景,让我更加钦佩和赞美宋大哥他们那些守卫祖国北疆的英雄!
虎头要塞设伏▲
宋大哥他们在七里沁島设伏38天后,春天来了,乌苏里江冰层开化了,层层叠叠的冰块随着江流向北推进,垒起了一座座的冰坝。冰块、江水涌上了七里沁島,大哥他们藏身的雪窝子融化了,掩体进水了。见此情景,前指司令部急令宋大哥他们连撤出设伏区,调防到珍宝岛上游的虎头要塞布防。
虎头要塞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苏联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虎头要塞曾是日本侵略中国时在中国东北部中苏边境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当然它也是苏军想要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宋大哥他们移防这里后居住条件有了改善,住进了帐蓬。有了自己搭建的洗浴设施,一个多月未洗澡,与虱子相伴日久,指战员们人人身上奇痒难挨。宋大哥下令全连分批次洗澡,勿必洗个痛快!在虎头要塞设伏、值勤的哨位与七里沁島的雪窝子相比要更艰苦!他们的设伏位置、哨位全部选在了沿乌苏里江西岸的灌木丛中。这里虽然隐蔽,但是蚊子和有毒昆虫太多,在灌木丛中你刚刚趴卧,身上会立刻招来一层又一层的蚊虫,你随便用手抄抓一把,张开手掌一数至少要有二、三十只蚊子。尽管你涂抹了上面发的防蚊油、防蚊乳霜,但那些东西对东北这种体型健硕、疯狂无比的蚊虫来说,根本不管用!指战员们对付蚊虫的土办法就是扎紧军衣的领口、袖口、裤口,再戴上有隔离纱网的防蚊帽,一岗下来,军衣都被汗水浸透了。你如稍未留意而暴露在外的皮肤准会被蚊虫叮咬的红肿一片。在设伏、值勤的灌木丛中除蚊虫外,还有更令人讨厌的“草爬子”(蜱虫) 。那可恶的小东西与我们在援越抗美战场见识的“草爬子”应是同一种族。宋大哥他们在七里沁島创造了趴冰卧雪38天无一人伤亡的奇迹,但在虎头要塞设伏值勤中,确被那人人厌恶的“草爬子”夺走了炮连2班副班长刘汝信战友的生命。那天,刘汝信战友不幸被“草爬子”叮咬后,伤口红肿,发起高烧。宋大哥急忙下令将他转送后防野战医院,但病魔无情,军医们虽奋力救治,但谁也没料到一只小虫子的叮咬竟夺走了一位战场勇士年青的生命!
在虎头要塞,宋大哥他们除要每日设伏值勤外,还要登上我们的巡逻船沿乌苏里江巡航。为防范苏方的入侵,巡航前每名巡航战友都要配备两枚反坦克手榴弹和一梱集束手榴弹,再扛上无后坐力炮和单兵火箭筒。岸上各隐蔽炮位也要全神关注我方巡逻船的航迹,一但在江中发生对峙或交火,各炮要先敌予以炮火支援。巡江中,指战员们还要清除苏方越界设置的航标、界标,重新设置我方正确的航道中心线航标、界标。
闯入连队帐篷的黑熊▲
白天,指战员们全在设伏值班的哨位上,营区帐篷内空无一人。一天,战友们下岗归来,突然发现一位“黑大个儿”在帐蓬中左转右看,象是在搜巡什么东西。下岗战友大吼一声“干什么的?”,那家伙听到吼声,猛地直立起身子,摇晃着它那比脸盆还大的脑袋,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熊!黑熊!”下岗战友一边呼喊着,一边举起冲锋枪,一梭子子弹扫过去,黑熊趴下了!听到营区突然响起的枪声,宋大哥赶忙大步流星地跑了回来,一瞧那倒在地上近两米高的黑熊,大哥他们一行人都大笑起来。设伏一个多月来,连队荤腥太少,战士们馋坏了,这送上门来的大傢伙,可夠全连敞开肚皮大吃一顿喽!宋大哥赶紧令司务长、炊事班剝皮、分解黑熊,他们取黑熊那上好的部位送给首长和兄弟部队,自己留些熊排骨、熊肘、熊后座、熊杂碎和前后两只熊掌开炖!那熊掌可是皇家极品菜肴,战友们都听说过,但不知怎样吃才好?!宋大哥下令,将熊掌剁成小块与熊排等一起下锅乱炖。出锅时,谁赶上谁吃,不准挑拣独占。熊排可香了,但有口福赶上熊掌块的战友们却嘟囔说,那熊掌块一点也不烂乎,任凭你上下牙拼命地嚼啊嚼,它在嘴里转啊转,但怎么也嚼不烂它。吐掉吧,又怕糟践这万金天物,无奈,只好囫囵吞枣般地强迫自己咽下肚中。
炮弹爆炸瞬间▲
在虎头设伏值勤中,宋呈恩大哥与指战员们浴血奋战在一起。他疼爱自己连的士兵,有危险时他总是身先士卒挺身而出,在雪窝中设伏时如此,乘船巡航时如此,在虎头灌木丛中设伏也是如此,连队战友们身边总能看到宋连长忙碌的身影。设伏值勤时,是不能离开哨位的。开饭时,炊事班要将饭菜送到前沿指战员身边。一天中午,炊事班一名战士挑着担子送饭来到前沿阵地,恰好从宋大哥身边经过。突然,江对岸一声炮响,一发炮弹呼啸着向我方设伏阵地飞来,宋大哥大喊一声“卧倒!”,一个箭步冲上去将炊事班战士扑在身下,炮弹爆炸了,飞起的一块弹片击中了宋大哥右眼眉骨上方,他顿时血流满面昏了过去。
当宋大哥醒来时,他已躺在牡丹江野战医院的急救室中。医生为他取出了炸入颅骨的弹片后,迅速把他转入医疗条件更好一些的沈阳军区医院。沈阳军区医院查验了宋大哥的病情,弹片深入颅骨,伤及大脑组织,波及右眼眼底组织,造成视力衰变。在作进一步处置治疗后,沈阳军区医院又紧急把他转送北京301医院治疗。通过一年多的治疗、调养,宋大哥身体得到了恢复,但大脑及右眼致残的伤情已不可逆转。后又经军队伤残鉴定部门鉴定,大哥被定为6级伤残。部队首长想把大哥留在部队中养起来,征求大哥意见时,他谢绝了首长们的热情挽留,选择了退出现役,并复员来我厂工作。至此,部队少了一名基层连队的优秀指挥员,而我们厂确多了一名为人忠厚老实,热爱工厂,忠于职守的老大哥!
说到宋大哥他们连装备的82无后坐力炮,让我想起当年在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要准备打仗”的号召下,我们厂在党总支书记、革委会孙子英主任的领导下一方面在进厂门北侧主干道上和厂后院保健站北侧空地上分别挖了两处较大的防空洞,在必要时每洞至少能紧急避难几十人。另一方面,又在厂大门南侧的小平房那简易车间里,我们二车间华克甦、王金富等几位师傅正按局军工指挥部的指令,依上级下达的图纸和工艺要求,每天都在加工制造82无后坐力炮的各种零部件。前方有宋呈恩大哥他们边防军痛歼入侵之敌,后方有华师傅、王师傅等师傅们民转军,生产战场用炮。那真是应了毛爷爷的那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2无后坐力炮▲
在华师傅他们生产82无后坐力炮时,我得空儿就去那小车间转转看看。在观看实物中,我弄懂了这炮为什么叫无后坐力炮?您看这炮:炮身管与药室一体,药室容积较小,炮闩有上下两个喷孔,它利用闩轴和开闩杆完成与炮尾的闭锁。炮闩上还装有长喷管,用以减少后喷危险角,开炮时部分燃气从炮尾喷出,与弹头向前运动的动量对消,实现无后坐力的设计构想。该炮配有直瞄和间瞄两用合一光学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口径:82毫米。破甲弹为火箭增程弹,采用双锥药型罩,榴弹内装有825颗钢珠。战斗状态全重34、3公斤。一门小炮联手军民两地,为保卫祖国的疆土,全民皆兵,全民上阵!过去如此,现在同样如此!筑牢钢铁长城,让我们准备着,时刻准备着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
宋大哥今年已经81岁了,提起战场往事他仍然精神矍铄,激动不已。我们俩通电话时,回眸战争细节他滔滔不绝,讲个没完。说起身边战友,他对那些曾同经生死战友们的深情厚谊让人感动!我们约定有机会见面时再细聊聊,争取把那场战争的细节记录的更精确、更完整。以便让后人们与我们一起崇尚英雄,传承红色基因,为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宋大哥与他的证书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