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8月5日,参考消息网援引包括日经新闻等国际媒体8月4日报道,自印度7月20日实施大米出口禁令以来,多国纷纷跟进,令市场对全球食品通胀的担忧加剧。报道称,最近几周,全球米价飙升至罕见的高点。7月27日,泰米交易价 格为每吨607.50美元,自禁令颁布以来基准价 格在一周内上涨了62.50美元。目前交易价攀升至2012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曾经价 格稳定的大米,如今与昂贵的小麦一样,面临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通胀”风险。
报道进一步指出,预计到2023—2024年作物生长季节结束时,全球大米库存预计降至1.7042亿吨,为2017—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专家预计受国际供 应下降以及恶劣天气情况影响,加上东欧冲突持续影响传统产粮大国出口,全球大米价 格可能持续高企。
据之前国际媒体报道,印度政府7月20日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以保障国内市场供 应。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印度明年将举行大选,今年将举行地区选举,控制通胀成为莫迪政府的首要任务,因此拿“米袋子”做文章。
然而,印度此举在全球掀起波澜。联合国粮农组织大米市场分析师雪莉·穆斯塔法认为,新德里出台该禁令恰逢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加剧之际,选了一个“不是很好的时候”。
首先,自2022年9月以来,全球大米市场价 格上涨了15%—20%。印度占全球大米出口的40%以上,去年出口总量为2230万吨。出口禁令将影响该国约1000万吨大米出口,对全球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
其次,新作物进入市场还有大约三个月时间,眼下供 应紧张。其他出口商的库存都比较低。印度这个产米大户突然收紧“米袋子”,无疑会加剧缺粮局面。
再次,东欧危机爆发后,全球小麦价 格上涨,价 格相对稳定的大米原本成为替代选择,缓解全球谷物价 格飙升带来的粮食危机。而今,由于东欧战乱,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破裂,小麦价 格高企不说,就连大米这个全球粮食市场“稳定器”也不复当年。
最后,受全球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因素影响,印度等多国水稻产区减产。汇丰银行经济学家警告,极端天气事件可能进一步影响农作物产量,并推高各类农产品价 格。
美国财经媒体cnbc称,印度并非第一次实施大米出口禁令。2007年10月曾颁布类似禁令,后暂时解除,并于2008年4月再度颁布,将米价推高了近30%。不过,当时印度还没充当全球非印度香楼(non-basmati white rice)出口的主要参与者。而今,印度颁布禁令的影响显然会比16年前更为深远。
在全球“天灾人祸”纷杂的当下,“作为当今全球大米第二大生产国兼第一大出国印度,于7月20日以国内将大选为由,宣禁止出口一种对全球数十亿人的饮食至关重要的主食时,会发生什么?”对于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设问。国际舆论认为,毫无疑问:首先,将引发对全球大米价 格失控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认为,印度的这一禁令将推高米价,今年全球粮食价 格可能上涨15%。
据报道,印度的禁令,已引发“蝴蝶效应”。当地时间7月29日,俄国政府通报,俄方已决定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无独有偶,阿联酋经济部也于28日宣布暂停阿联酋大米的出口和再出口。根据相关决议,该国将暂停大米出口4个月,包括7月20日之后从印度进口至阿联酋的大米,并适用于所有大米品种,包括糙米、全精米或半精米。
如今,印度宣布禁止国内一部分大米的出口,已引起多国市场对大米价 格上涨的担忧。印度的禁令也引起多国市场对大米的恐慌性采购,泰国、越南等一些产米国家的居民也开始囤购大米,这更加推高了大米价 格。
与此同时,由于担忧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大米生产,从亚洲国家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民众纷纷囤购大米,导致米价涨涨涨。目前,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价已升至2021年以来的最高位。
笔者认为,“民以食为天”全球米价上涨还会对全球其他农产品价 格产生传导效应。能否遏制全球粮价上涨势头,一是要看印度何时“解禁”,二是要看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能否重启。笔者注意到,面对全球大米价 格狂奔、突破全球米价11年来高点。
联合国多个机构此前联合发布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世界预计仍有近6亿人长期食物不足。因此,世界各国必须加強在联合国指导下的“多边合作”,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并制止全球米价“人为失控”行为。为此,特赋《秋风清》为评为观。
天灾频。
人祸纷。
印度限销售,
多方忙库囤。
全球饥乱民惶日,
此时米价正狂奔。
一一2023年8月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