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小泉 朗诵:谢东升
音乐合成:杨建松

人海茫茫,会有多少遇见?
遇见风中的呢喃,遇见雨中的缠绵,遇见月影里的拥吻,遇见阳光下的欢颜……只要生命存在,就会有一个又一个的遇见。于是,就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千古绝唱。
人生,就是在遇见中剪辑、在遇见中连接着或云淡风轻、或电闪雷鸣、或寒冷如冰、或炽热似火的一帧又一帧的蒙太奇。
而遇见,有的只为一次擦肩而过,有的却是让你心潮起伏、感慨万端!

是的,本来我是要与她擦肩而过——不!准确的说,是根本就没有“擦肩”的机会。

前不久,光明读书会湖北分会在武汉举行成立仪式,大会邀请了辛亥革命博物院的高万娥书记担任嘉宾,她是《红色特派员——王省烈士的人生历程》这部红色书籍的主编之一,大会请她分享这部作品。恰巧在会议召开的那一天她要出差,于是,嘉宾就换成了我,因为我也是这部书的主编。

就是这个“恰巧”,让我能够遇见她。
说到这儿,仅仅只能说是“恰巧”而已;可是,当“遇见”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不得不让我相信:一定是在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我们,在“恰巧”中相见,在“恰巧”中穿过时空的隧道,去追寻曾经的青春岁月,去品味成长中的千滋百味。
也许,这就是对“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的一个诠释。

那天,她是作为光明读书会管理部部长的身份,从北京来武汉出席会议。大会有她分享《爱上中国》的演讲。
她,不高不矮的个子,纤秀的身材,着一件蓝色青花图案的长裙,披上一条薄如蝉翼的白色纱巾,迈着优雅的步子登上讲台。温暖柔和的灯光沐浴着,舒缓柔美的音乐缭绕着,整个舞台盈满了她的高贵、典雅和知性。

她一手持着话筒,一手握着《爱上中国》的图书。柔唇轻启,侃侃而谈,尽显风采。那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音韵清脆,甜美,富有磁性。这个声音为她的演讲插上了一双美丽的翅膀,带着在场的听众,飞翔在知识的苍穹。
我被这个被叫作赵菁的演讲者深深地吸引住了!

她的举手投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优雅;她的一颦一笑,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她的敏捷才思,她的渊识博学,她的……“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似乎这一切都与我有着一种说不清楚的联系。
就在前不久,有一位朋友与我谈到量子纠缠。他说,量子纠缠是一种奇怪的量子力学,处于纠缠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距多远都存在一种关联,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的状态会瞬时相应改变。

我在想,难道我们之间的联系与量子纠缠有关么?
恰在这时,她说到了她是湖北人,是湖北的黄石人。她说“爱上中国”,就要“爱上湖北”,就要“爱上黄石”。
哦,原来如此!
我就是湖北人啊,我就是黄石人啊!我们是小老乡啊!
怪不得会有如此的亲切感,怪不得会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样情深意切的古人曰。
于是,在晚宴前,我主动上前握住赵菁的手,来表示家乡亲人对远方游子归来的欢迎与问候。

闲聊中,我得知她的父亲的工作单位时,不由一愣:好巧啊!我的一个同学就在这家公司啊。她笑着问我的同学叫什么?而当我说出我同学的名字时,话音未落,她就惊叫了起来:“她是我妈啊!”哽咽声中,已是泪飞如雨。
怎么会这么巧!
这一声撕心裂肺的惊叫,如同裂变了无数次的铀能,冲击着——无情地冲击着我的胸腔。瞬间,我感情的堤坝坍塌了!几十年来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思念与悲痛,汇成滚滚洪流,挟着风,卷着雷,劈波斩浪,一泄千里……
是惊讶?是伤感?是痛楚?……我说不清楚。只知道千头万绪一股脑地袭上心头。我一把将面前的赵菁揽到怀里,拥抱着她。心疼地,紧紧地,像是拥抱着那个离去了太久而归来的思念。
在大庭广众之下,我已顾不得嘉宾的身份,也顾不上文人的矜持。我已没有勇气去与心灵的脆弱搏斗了。那开启了的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泪水,那凝聚了多少个无眠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此之前,我相信我与她一定有着什么联系,但万万没有想到,我们之间的联系竟然是她的妈妈!
她的妈妈是我的中学同学。那时我是班长,她是副班长,被同学们称为“金童玉女”。

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学习,谈工作,谈理想,谈未来;也在一起读语录,唱红歌,搞拉练,去游行……峥嵘岁月,青春年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日出日落的一天又一天,在冬去春来的一年又一年,我们成长了起来,在成长中结下了深深的友谊。
那是一种何等纯洁的友谊啊!像是高山上的冰雪,像是森林中的溪流,像是清晨里的露水,像是荡漾着的涟漪……我们拥有着,珍惜着,呵护着,享受着。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当我们的目光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轻轻地碰撞时,她长长睫毛下那明亮的眸子,似乎在播放着一部让人浮想联翩的影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我们的身影在月光流泄的操场上,如游动的苍狗时,她那清脆而甜美的声音,似乎在传递着一种让人去猜想的谜的信息。

这时,真想牵着她的手,就像歌中说的那样:“寻一处不为俗尘熏染的空谷,林下泉边,聆雨听风,吟霞咏月,地花浅酌,写意丹青。从此,朝暮馨香,花蝶萦绕,踏歌而行,从此,相顾无言风尘远,拈花一笑万山横……”
也许,这就是书中所说的——爱!
可是,我们谁也没有表白,我们把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感,小心翼翼地珍惜着,像珍惜着一件无价的传世之宝。
后来,因为求学、工作,我离开了黄石,成为一个天南海北的游子。家乡,已成思念的乡愁。青春,已成逝去——不可重来的美好回忆。
但是,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有一个人,一直住在我的心间。
如果没有意外,世间是多么美好!
那是一场不能让人接受的意外!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她就这样从那场意外中离开了我们。
她一定是突来灵感,把自己悄悄地变成了一颗星星,飞向了远方——她曾经梦想的天空,编织着一个重未向人叙说过的童话。她一定是在那里看着我们,让我们去那个童话世界,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灰姑娘》,阅读在月宫中的玉兔与嫦娥,还有在雀桥上相会的牛郎与织女。

因为我们的“遇见”,让晚宴在书香之中多了一份“情”和“缘”的插曲,也就是这个“插曲”,把光明读书会湖北分会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晚宴上,有一位朗诵艺术家,他,阅人无数,遇事无数,却还是被我们的“遇见”感动了。他举起酒杯,像千百年以前的诗仙李白,一仰脖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用他感动过多少人的磁性的声音,情不自禁地朗诵了起来——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我就是这样坦然,你舍得伤,就伤。
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神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这篇余秋雨的散文,曾经感动过千百万人,今天只让我与她共享。
此情此景,此种最意外的“遇见”,恐怕很多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有!
没过多长时间,在光明读书会湖北分会会长的安排下,我又再次来京参加光明读书会总会活动,希望能再次和她遇见。
这次,她专程陪同我去参观她的工作单位以及北京的相关产业,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欣慰与美好。
更没想到偶遇一位大师,他把酒当歌,泼墨成符,原来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人与人之间的遇见和任何缘分都需要珍惜,人世间,不,是天上人间,谁都有使命与责任。
希望她与女儿,以及女儿的下一代都能越来越好!
我,我会记住那声没曾说出来的承诺,将尽到守护好帮助好她们的责任!

感恩光明读书会!让我的人生多了一个如此美好的“遇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智慧,以书为媒,卓越自我,泽及他人,打造书香中国,共筑光明世界。
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了她,在这美好的季节,这美好的遇见……


作者简介 :张小泉,1956年12月生,湖北黄石人。原中共湖北省委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副研究员(2010年机构改革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归并到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从事党史研究工作30余年。在此期间参与了《李先念传》《中原突围史》《中原突围纪事》等多部专著的研究与撰稿工作;参与了《西征》《鏖战大别》《旌指武当》等数十部党史专辑的撰稿和编辑工作。
主编、合著出版了《解放战争第一枪》《一代天骄》《何羽道传》《红色特派员——王省烈士的人生历程》等多部专著;还参与了《彭德怀在鄂东南》《大别山的儿子——罗厚福的故事》两部党史人物专辑的撰稿。担任湖北省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红色荆楚》丛书副主编。
还参加了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保卫大武汉》的剧本创作工作;策划并主笔撰写了大型专题片《武汉百年建筑》(已拍摄300余集)解说词。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瓶颈上的舞蹈》、长篇报告文学《龙跃楚天》与长篇少儿故事《铁人王进喜伯伯的故事》。
另外,参与撰写了《胜利来自非凡的革命胆略》等多篇党史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相关报刊上发表。
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 
朗诵:谢东升,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