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大光明 ( 哈尔滨 )
像极了舞台上,表演的唯美节目。虽光彩照人,风光无限,却终被徐徐落下的,沉沉大幕所隔断,音色全无。小花园中,那片跳跃枝头宛若火焰的野百合,在燃烧了月余后,也在众人的目光中,渐渐淡出,平复了那片,没有了独出心裁色块的,寻常的绿。
野百合的花期,如此之长?不亲眼目睹,绝对不会相信。盛夏时节,正值盛开。拳头大的花,分外张扬。不但招蜂引蝶,也吸引了不少小区居民的目光。不管早晚,无论阴晴,那一团团熊熊的火,燃烧的浓烈赤艳,夺人眼球。实为方圆十里之胜景。

野百合虽属草本植物,但系野生,色艳茎壮。无论风雨多狂,也无论摧花儿的手段,有多狂野?多暴烈?通通奈何它不得,那火是越烧越旺。好几次,遭遇强对流天气的推拉撕扯!可那片野百合,既不像桃花那样,落红无数。更不像梨花那样,一地雪白。整个花头的花瓣儿,未掉半瓣儿,未伤分毫?钢浇铁注的一般。
前些日子,又赶上高温少雨,别说植物,小花园中的土壤,都被烤的发焦发烫?一直以为,野百合这团火,遇上了真火。炙热之下,水分蒸发,枝头恐难再现,那团团撩人的红。可是,万万没想到,野百合丝毫没受影响?那花色,依然浓重饱满,那团火,依旧欢跃枝头!

野百合,如此顽强坚韧,如此居傲卓群,是与生俱来,先天基因遗传的?还是后天演变,历经磨难进化的?看来,它不向挫折服输,亦不向命运低头,应该是,骨子里就有的!
眼前,小园中的野百合,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辉煌不再。一颗颗,一米多高的茎杆儿上,茎尖处那些花儿,虽然开败,却也败的雍容得体。大都留下了,几缕长长细细,弯曲向上的橙色花蕊。但那颜色,已渐变为枯黄。成为绿叶丛中,影影绰绰,近乎平凡的颜色。既散淡了人们的目光,也失去了蜂蝶的青睐。随着季节的转换,颜色的转变,总有一天,它也会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瑰丽艳烈,让人有几多暇想的野百合,也会零落成泥,倩影不再。

不过,没什么,真的没什么!花不常开,景不常在,不过繁华过眼,草木一秋尔。曾经为爱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展现过靓丽,就善莫大焉!甭管它花开长久,还是昙花一现?
再看看,野百合那一根根,粗壮的茎杆上,那一片片细长的叶片吧。每片根部,都是一粒圆圆的,浓如黑豆的果。用手一捏,坚硬无比!无疑,花落籽成,那就是种子,那就是希望。这就如同笔者文端处的比喻,一台节目,如果保留了曲目,大幕会重起,节目会重演。同理,种子留存了,野百合,还会再绽。那团火,还会再燃!

喜花,赏花、爱花、其实只是一个心态。关键在于,度为其上,收放自如。既不以花茂喜,亦不为花谢悲。
很欣赏,友人微信头像下,写给她自己的格言:”让心在繁华过尽,依然温润如初,带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同理,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讲,并这样做。”让花在繁华过尽,依然温润如初,带上曾经最美的花容,且种且珍惜”。

所以,写这篇《谢幕》小文时,有许多联想。没用”凋谢”一词,而是用了”谢幕”。因为,凋谢了,也就归于平静,遥遥无期,难以周而复始了。而谢幕,之于万物,之于人生,则是阶段性的。如小学,中学、大学毕业、结婚生子,走出围城,退休离群、择城终老等等,都是短暂的,一时的谢幕吧?……
摘自拙作《拙文集注》第十二集,第562篇
2016.8.6 定稿
2023.8.6 择发

李邦正,笔名正大光明,祖籍山东,哈尔滨市人,哲学专业,喜欢写作,曾在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及报刊媒体,发稿数百篇。有六首诗作,收入影响巨著《中外汉俳诗选》、六首诗作,入选《 二零二二年汉俳诗刊精选 》一书。现作品散见于,现代诗美学杂志、京津沪都市头条、中华文学社、清秋文轩、书香文学传承社、锦绣文学、中国爱情诗刊、中华汉俳诗社、当代汉俳、和风汉俳,华夏汉俳等网络平台。系《中国爱情诗刊》.【中国爱情诗社】在线诗人。 欲求 : 勤耕诗林,乐描百花,闲来落几笔,潇洒度平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