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0193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述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中华优秀少儿故事之二十四
东晋王献之管中窥豹
韩积蕊编辑

成语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短短几个汉字却内涵丰富,往往包含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成语是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的,几乎每一个成语都有独特的来历。请大家分享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管中窥豹最早出自于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或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世说新语》记载:王子敬(王献之,字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皆擅长书法。最小的儿子王献之聪明伶俐,天资极高。他曾经和两个哥哥去拜访名士谢安,两个哥哥滔滔不绝,只有他寡言少语。他们走后,谢安说王献之最优秀,因为“优秀的人说话都很少”。
正如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做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拉。
王羲之书法名动天下,又任右军将军,家中门生很多。王献之少负盛名,高超不凡,形貌举止、才华气度超过时人。自幼性情豪放不羁,常和门生一起玩耍。他观6察敏锐,常有惊人之举。
有一次,门生们在玩樗蒲[chū pú](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王献之在一旁指着门客说:这局要输了。门客不以为然,就说:这个小孩管中看豹子, 只看到一个斑点。(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意思是:这个小孩子根本就不懂游戏的玩法,我们不用理他。王献之非常生气,就说:"我和古人相比,远的,我自认为只比不上荀奉倩,近的,我只愧于刘真长。"于是甩袖而去。
荀奉倩是三国时魏国人,很有才学。刘真长是晋国的名士。王献之的言外之意是说,我的才智只次于这两人,其他人根本不能和我相比。后来也确是如此,王献之从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家学渊源,刻苦善学,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成为魏晋以来的书法大家。
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他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他还敏于创新,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智慧心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管中窥豹”,即从“竹管”中透过视线来看到豹子,由于视线为“竹管”圆孔面积所束缚,看不到“全豹”,只能看到具有豹子特征的斑点花纹,于是就此推论观测对象是一只豹子。这种逻辑思维能够以小见大,极具智慧。
王献之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实在让人感叹,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这种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的本领。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