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一百二十)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天高云淡碧湖天,
四野莺雀鸣林闲,
清风破窗兰花醉,
几笼闲思对月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乱世用重典”,以高压政策为本的法家开始进入舞台中心,它的代表人物就是商鞅、韩非子、李斯、嬴政等。中医有话叫“重病用猛药”,但用完之后必须“休养生息”,所谓三份治七份养。法家人物犯的错误就是用法家打天下,还想用法家治天下,这违背了阴阳相生相克的太极和谐之理,导致秦朝二代而亡。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道家的“黄老思想”开阜江山,无为而治。西汉中期又以“孔孟思想”引领大汉倔起,开疆拓土,积极作为。儒家与道教思想在西汉时期,同台共舞,各展风彩且淋漓尽致。
东汉未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与本土的儒道法文化发生碰撞,从破冰到深水,从而使“儒法道佛”四种文化很快找到各自的位置。如果将儒道佛法四家按阴阳分类,法阳属太阴,儒家属少阴,道家属少阳,佛家属太阳。后人提起“德主刑辅”的统治理念时,人们只想到了少阴儒家,而忽略了太阴法家,而阳性的佛道思想则被无知之人视为迷信或文化糟粕!思想需要互补互利才能桃李争妍,才使社会文化现象丰富多彩。由此,四枝红杏构成的满园春色在中原大地生机勃勃,儒释道法共治中原的格局逐渐形成。儒家讲究入世,佛家提倡出世,对道家而言,进可入世治国,退可出世修道,而乱世则用法家重典,四者形成了中国独有圆融的大有集成文化。两千年中央集权政治中采用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在汉朝形成,并为以后的统治者广为效纳模仿。如今以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在东方世界已得到广泛认同,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新加波,马来西亚,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深受影响,以儒家为内容的孔子学院几乎全球开花。
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儒道文化,农耕文化,宗法文化将很快复兴,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基础。儒道文化的政治性,农耕文化的稳定性,宗法文化的传承性,再加上西方文化的灵活性,世界大同文化将在将在未来的东方渐成刍型。
几千年来,几乎所有走入中原的外来民族及其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被汉化,它们的民族变成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汇入中华文明的浩瀚大海。印度佛教自东汉末年来到中国到唐朝中期时基本洐化变成了中国佛教,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自唐朝时传入中国,至今演变为中国的回教,新文化运动后,传入中国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当今也与中国国情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发展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中国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经济、法律及管理制度,在中国演化为中国模式。
近几十来,我们采用了“西方文化走进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双向交流战略,这项文化战略导致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生根开花,这种东方文化大幅度推进,引起了世界主要大国的警惕和不安,美国曾主动拒绝对入美汉文教师的鉴证,限制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其实,大国之争短时间内靠的是政治、军事、经济、资源等硬实力,但从长期看,却是文化、思想、理念、价值观等软实力之争。 西方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超强“水土”适应性和无与伦比的同化能力?全世界近一亿的华人华侨都是先融入本土文化,然后影响和改变本土文化,这才是西方世界害怕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原因。
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和欧美文化的中国化及其发展趋势将对世界文化方向产生多大影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及人类学家等都不约而同看到了这一幕,即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这里并不是中国用武力统治世界,而是用文化影响世界!清末思想家魏源曾经说过:“要想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消灭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世界的帝国文化浅薄的不堪一击,因为在东方文化的大海面前,一切文明溪流必将百川归海。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