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0191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独好。每篇文章阐述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中华优秀少儿故事之二十三
少年董遇三余读书
韩积蕊编辑

三余读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
三余指的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意思是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董遇,字季直。汉末三国魏国人。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辞,自幼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董遇和哥哥捡拾柴禾卖钱维持生计,每次上山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经书,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这本书。有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先读百遍吧”又说:“读了很多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正是因为善于三余读书,董遇后来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
【智慧心语】三余读书,又名“董遇劝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这则典故启迪人们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读书学习,积累知识,要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切忌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拓展视野】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读书经验
——熟读精思
选自《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
但凡要是看书,要把读书用的桌椅整理,让桌面干净平稳,将书本竖放齐整,让身体坐正,面对书本,缓慢安祥地阅读字句。仔细从容分条明细地阅读。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是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所以如果书读的熟悉了,不用看解释说明,自已就明白书的大意了。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便是心到,眼到,口到。如果没用心,眼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专心,只是在扮作有感情朗读,就不会记忆深刻,就算能暂时记下,也不会记忆牢固。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用心去读书,眼和口难道不会跟着到吗?凡为人子弟,读书须是低声诵读,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
【智慧心语】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熟读精思,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专心致志地认真思考,选词炼句,提取书中精华。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