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雄:辛弃疾评传

李恒昌 著《今古传奇》2023年第4期
献策化危机
君臣之间的第二次相见,辛弃疾多了一份冷静和淡定,也多了一份智慧和策略。
为了把握谈话的大方向,皇上开宗明义,主动提出“会子危机”怎么办的问题,目的是防止辛弃疾“北伐”之事旧话重提。
面对皇上的提问,辛弃疾反问道:您说造成“会子危机”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如此大胆地与皇上讲话,叶衡此前从未见过。恐怕几千年封建社会,也极为罕见。
经过与皇上你来我往地迂回交谈,辛弃疾循序渐进地指出了会子问题的症结之所在,那就是:发行会子之初,官府曾明文规定,赋税上贡、请买收支等经济活动,会子与金属货币要各占一半,以此保证两者之间价值相等。可是,现如今,朝廷的某些部门,地方的很多官府,不收会子,只收金属货币。这怎么能保证会子的价值,又怎么让老百姓相信会子呢?这显然是一种失信于民的行为,也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辛弃疾这番话,非常犀利,也非常尖锐。既指出了会子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又指出了管理的基本逻辑。那就是,问题看似在下头,在市场,在百姓;但是原因在管理,在上头,在朝廷,在官员;根子却是在心头,在私心,在私利,在与民争利。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精准到位。
针对皇上采取的从国库中拿出金属货币从民间收回会子,以此稳定会子价格的“救市”措施,辛弃疾也明确指出,这基本上属于饮鸩止渴。这种方式,只具有短期效应,不是治根的办法。如果会子价格再跌,只能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危机愈演愈烈。
为了化解“会子危机”,辛弃疾开出了两大“处方”。
其一,先“治头”,“治上头”。要求朝廷及其官员以身作则,重视会子,让它贵于金属货币,提高会子的“汇率”。
其二,再“治尾”,“治下头”。就是在民间扩大会子的使用范围。会子不仅在赋税上贡、请买收支中使用,而且在买卖田产等交易时,也可以使用会子。这样可以扩大会子的使用“比率”。
这“两头两率”,虽然当时辛弃疾用的不是
这一概念,但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有此等睿智,此等韬略,此等手段,谁还有理由说辛弃疾不懂经济呢?
自然,辛弃疾的“救危”方略打动了皇上,让他不能不接受,也不能不采纳。但是,尽管叶衡一再向皇上举荐,辛弃疾也将自己精心准备的《论行用会子疏》拿了出来,皇上依然没有让辛弃疾亲自担任领导或主导,去化解这场极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而是任命他担任仓部郎官。
仓部者,掌管仓储出纳之政令也。郎官者,部内官员也,员额不等,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总而言之,此次任命,与实施“救危”方案相去甚远。
皇上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给叶衡的理由是:辛弃疾锋芒太过毕露!皇上还说,辛弃疾这种性格,如果无意中得罪了其他人,与同僚之间发生了矛盾,又怎么能替朝廷效力呢?
其实,皇上的后半句话,只是一种托词和借口而已,他真正担心的绝不是辛弃疾与其他人产生矛盾,而是担心这个人性格太强,放在身边不好驾驭;他真正担心的是辛弃疾有一天会和自己发生矛盾,产生冲突,自己却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好一个“锋芒毕露”,自古以来,唯有才能的人,有真本事的人,才会有性格。
这也恰恰说明,封建社会“家天下”的家长,并不真正喜欢有谋略、有才能、有性格的人。他们喜欢的是能听话、又温顺的小绵羊,他们需要的能维护自己统治的“蠢材”和“奴才”。
很可惜,辛弃疾不是这种人。 (36)
《天下奇雄一一辛弃疾评传》系济南市文联、济南市作协签约作品,2023年第4期《今古传奇》杂志头题全文刊发,2023年6月12日济南交通广播开始连播,2023年6月30日《济南时报》开始连载。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