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佰年后
文/楚旺群
伍佰年后
我揣测现当代的所有人
都返璞归真复归泥和土化为尘埃
行走在天国里
一代代都在这里相遇
儿子来了 孙子来了
就连尘世上没来得谋面的
四世同堂之外的玄孙也都来了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
过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就是百年
儿子埋了老子,孙子埋了儿子
孙子也有百年之后
伍佰年后
孙子的孙子也过了百年
伍佰年后
现在生长在尘世的生命早已归零
走在天国的街上
国王和百姓平等
省长和书记也成了平等的灵魂
每个人互道在尘世上的经历
富贵贫穷都是过眼云烟
真后悔没有走公有制道路
道不拾遗 夜不闭户
亲情遍于亲戚邻里之间
妻子儿子孙子代代血浓于水
深恶痛绝私欲导致的利益纷争——
儿子不是儿子 孙子不是孙子
伍佰年后
我们在天街上相遇
那时灵魂一律平等
方醒悟天理昭昭
圣人的去私欲存天理一听就懂
简单得不用深悟——
方彻底明白尘世上一切物欲都是害人的魔障。
儿时的记忆比金子还贵重
作者:楚旺群
也许儿时的记忆里的东西,到后来回忆起来,再也不可复制,比起后来的人生,哪个时期的经历,都没有儿时的记忆更美,更有趣味。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也联想起我家的老屋,我的老屋是土改分地主的老宅,一个院住了三个家庭,几十口人。当然打我出生已经是我家的老屋,根本没有从地主家分得的记忆。只记得同住一个院那么多人,不像现在住同一所楼垌老死不相往来。那时的一个院里的三家,哪家做好吃的了,总要给邻家送点,杀了只鸡,也要配上其他菜送给我半碗,让邻居的孩子打一下牙祭,真是远亲赶不上近邻。
小时候看电影,一部电影叫《黑土地的嫂子》,里边的主题歌《嫂子》,我沉迷于歌声的深情。嫂子——叫了一声嫂子,我亲亲的嫂子。我儿时听着就像唱我的邻居嫂子玉珍,漂亮的嫂子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我一直爱我儿时的老屋,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人住而颓废了。据说老屋需要人悬,长时间没有人气做支撑,就塌掉了。我想起当年妈妈院子当中经线做织布的线,一院几家谁也没嫌碍事,反倒都是热心帮忙。我家上房是一条土窑洞,里边盘着锅台用于过年或麦罢串亲戚蒸馍,里边蹬着木床,我儿时就在木床上陪爷爷晚上睡觉,每逢新谷下来,爷爷就将陈年谷杆换掉,换上新生产下来,散发着新谷杆芳香的干草,在上面铺一领芦席,躺在上面,只记得那样的舒服要比现在的席梦思床垫要好得远。
老屋在我记忆里是淳朴的象征,每当心中有了返璞归真的思念,我就记起了老屋,一及铺了木板的实棚,有木梯可以上楼,上楼梯口有个木门,将木门放下能够锁住了上楼的梯道。楼上放晒干的红薯干和粮食,其间还放着给爷爷预备的寿木,爷爷那时经常上楼摸着寿木无限欣慰地说,这是我的大棉袄啊!儿时记忆里看到寿木从来没觉得害怕,寿木盛着那时每年从集体分得少得可怜的麦子。
老屋因着带了实棚比较地高大,挨着老屋的后院长着十分高大的枣树,我儿时常常爬它起来,就如上天的云路,枣熟飘香的八月,我清楚地记得沿着歪七扭八的枝干我会爬到枣树的梢端,居高临下感受有着顶天立地,想像老人讲古说的张良修行,沿着枣树上天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一次次怀念老屋,老屋却再也寻不到了,但老屋留在我儿时记忆里的淳朴,却常忆常新,有种儿时的记忆是用金子买不到的那样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