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牌律师王腊清
——执业29年其忠诚初心里的时代风采
文║向新国
2013年,一块印有“深圳律师常青树”的金色牌匾被友人发到笔者的微信里。从内容里得知,该牌匾是由广东省深圳市律师协会颁发,受匾人是王腊清律师。
“做一名合格律师,要以法明人,以理服人,以德赢人,以情威人。”作为金牌律师,王腊清有三个高频词,“正直”、“敬畏”、“职业操守”。
一、 不凡的经历
王腊清原本是汉川市城隍镇农利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曾修理过自行车,换过钢锅底,当过搬运工人,做过螺帽加工生意。改革开放初期,王腊清凭藉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旧螺帽加工,上油,售卖到相应渠道,当年就赚了一万多元。在那个年代,王腊请可算作是城隍镇上的率先致富人。
二、知识改变命运
王腊清是一个永远不服输的人,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1999年10月,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王腊清受聘于庙头管理区,太和管理区担任法律顾问(法律工作者);1990年10月12日,王腊清以惊人的超常发挥,通过“全国招收律师”的考试突破录取分数线,随后分配在汉川市司法局上班,成为该局一正式职工。1994年,已年届42岁的王腊清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并以194分的成绩被录取,并转为国家干部。
三、律师生涯
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律师?必须要用法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2007年,王腊清撰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怎样做好一名合格律师》被中南六省各大报纸争相转载。王腊清还以海南某律师事务所为例,撰写了《律师收费难收》《律师的困难无人管》的论文发表在全国司法论坛上。在来到深圳之前,王腊清只是三级律师职称,后来,通过频繁出书,撰写专业论文,被评为副高律师即二级事务律师。他的《民事案件的代理》一书,可谓是费尽心血,此书的出版,也成就了他国家一级律师的殊荣。王腊清于2012年退休,在深圳市行业系统被评定为“资深评审专家”。王腊清思路清晰,讲起话来可谓是有理有据,滔滔不绝。他时常勉励自己:只要是自己想干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地干好。王腊清告诉笔者:在华南,武汉等大学开论坛讲座,讲一节课1500元,培训老师半天时间可得劳动报酬3000元,培训县级以上干部3000元一场,每学期两次。通过到大学授课,既展示了自我,又利益了他人。
四、功成名就
王腊清身上有着许多身份“标签”,这些“标签”是新时代律师风采的体现,也是他以法导人、初心不改的躬耕践行。一系列有重大影响和社会关注度案件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名字——辩护人,代理律师王腊清。能在刑辩领域上镜频出、脍炙人口佳作的金牌大状,他的“人生飞跃”故事无疑是最激励人心的。


作者简介:
向新国,男,湖北汉川人,生于1959年3月。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庙头分会会长,曾任汉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0年开始业余创作,曾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纺织报》《湖北日报》《农村新报》《劳动月刊》《诗中国》《孝感日报》《孝感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首)。作品曾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征文大奖赛上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