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明历经4年编著近百万字的《福清历代知县》(近250页)《福清历代进士》(近500页)《福清历代举人》(近400页),即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现对3本书进行连载。因无力承担印刷费用,今起接受爱心人士捐助,也可转让版权求出版。
林简言,字欲讷。龙田镇前林人,一说渔溪镇苏田人,一说东塘(今龙山街道瑞亭)人。唐大和四年(830年)进士。漳州刺史。林简言是福清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林简言出身于贫苦家庭,从小勤奋好学,专心研读经史典籍,年轻时就盛负文名。他体恤民间疾苦,见族人深受沉重的赋税之害,便向朝廷上书,请求免去这些苛捐杂税。朝廷将此事交福建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罗让的酌议。罗让问他:“过去盈川徐公以相国身份,只向朝廷请求免征一个乡的赋税,而你以进士身份却要求免征一个族的赋税,是否适宜?”
林简言陈述两个理由:一是家乡族人多以种地晒盐为业,且十年九早,粮食年年款收,连肚子都填不饱,同时盐税太重,盐贵了卖不出去,又不能当饭吃,负担不起过重的赋税。二是家乡置县已有131年了才出他一个进士,足见多么贫穷落后。他能有今天,全仗族人的栽培,为族人申请减免赋税是他给家乡人民的一种回报。罗让听了无言以对,同意了林简言的请求。自此,罗让对林简言更加器重了。
林简言善于论史喻今。他发现汉武帝没有注意到藩镇割据的严重性,一味沉湎在权贵的吹捧中,做着太平盛世的梦,于是写了一管题为《汉武封禅论》的文章,批评阜帝好大喜功,爱听奉本拍马的话,结果使奸臣得宠、忠臣受气、百姓遭殃。文曰:
“仲尼以季氏旅于泰山为僭,汉武封泰山为僭欤?抑闻无其位无其德,为事僭也;有其位无其德,为事亦像也。又闻封泰山,报成功也。斯皆德称平位者为之,若伏羲、神农者也,若轩辕、颛顼者也,若尧、舜、禹、汤者也。汉武封禅奚慕哉!秦乎,伏羲乎,尧、舜乎。秦封禅二代而秦灭,固不可慕也。若以伏羲、尧、舜为心,亦宜访伏羲、尧、舜之道,与所以行之道.侔之乎,不侔之乎?彼茅茨不翦,而木不呈材,岂曰侔哉?彼舞于两阶,而默武穷边,岂曰侔哉?彼用夔典乐,而李延年进,岂曰侔哉?彼设谤木,而捕人诽者死,岂曰侔哉?凡所举虽厮养之人,亦知不侔矣。在汉武计,宜罢支冰侔,行其侔者。己行之,则卿大夫行之;卿大夫行之,则国人行之。夫如是,虽不封禅,而伏羲尧舜之德之美自至矣。奈何不遵此道,取司马相如谀佞遗草,内欺于方寸,外欺于千古,矫名窃德,冒烟云,蹑凌兢,封泰山,禅梁父,好商辛夏癸之好,连伏羲尧舜之迹。季氏之借,安可逃乎?普齐桓公议封神,管夷吾用他辞以罢之,以其无帝王位故也。无德与无位相去几何?傥汉朝有人如管夷吾,应用三脊茅以籍,固不使其君与季氏等。”
这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权贵和藩镇割据势力都对他不满,趁机将他挤出京城,林简言只好到偏僻的南蛮之地漳州当刺史。
林简言的文章老到深沉。他的诗效法元结、白居易,清秀朴实。著有《林刺史诗》。
《福州府志》载:“林简言……少有文名,举大和四年进士,官终漳州刺史。尝慕韩文公(韩愈)为人,上书自通。所著有《汉武封禅论》,见《唐文粹》。”
林秋明,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院长、福清市非遗研究会会长,青岛科技学院研究员。福建省老字号协会、福清非遗保护工作评委专家。福清市第九至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文史编辑委副主任、智库成员,福清市社科联副主席,福清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兼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明史学会戚继光分会、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评福州市“十大读书明星”、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已出版著作42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