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潭河上有传奇
◎红榜作家 王 新 平

在武汉市东北端的大山深处,有旖旎风光如世外桃源的好去处,她就是新洲区旧街办的少潭河水库风景区。少潭河水库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部山区,水库于1956年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大坝于1958年建成。水库总库容为1644万立方米,集雨面积为25.98平方千米,大坝顶海拔高程为70.74米。2009年至2014年间完成了除险加固。是一座以防汛、抗旱、养殖,兼具旅游的多功能水利枢纽工程。
少潭河水库是大别山红色之旅路上的一颗明珠,是连接新洲问津圣地和道观报恩禅寺的中转站,湖光山色,群山环绕,景色宜人。水库东邻杨家山万鸟园,许多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景象壮观;南接青青大雾山的红色旅游路线;西南侧耸立着狮子岩峰,海拔180米,可开发面积4000亩,自然风景十分秀美。
据《黄州府志》记载,狮子岩“状如蹲狮,其巅如狮口,中可容席。七洞三泉在岩下里许”。岩顶有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所筑的,用以对抗太平天国的古城墙遗迹——狮子岩山寨。原城墙厚1.5米,高4米,长为2700米,城内砌石屋500间,用以屯兵居民,城的东南西北各建有哨楼一座,这在当时的民间自筑山寨中,是建制相当完备的一座城堡。在古城遗迹内,岩顶还有一座狮峰山寺,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处古建筑遗存。岩峰东北麓是少潭河水库,河中有绣球山,与狮子岩相偕成趣。周围的笔架山、象鼻山、蜡烛山、官印山等景点均为少潭河水库自然风景的组成部分。

笔者于五十多年前文革初期,到旧街王家老屋去观摩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经过此地。那时山上没几棵树,到处光秃秃,过了父子岭,现在叫罗家山,感觉这里一趟平阳,不觉得这里是山地。旧地重游,似乎不是过往路,漫山皆绿,树木葱笼,松树、樟树、枫树、檀树、杉树、李树、桃树、柿树、枇杷树等多种树木杂生,简直是植物王国、森林公园。从父子岭过杨家山下少潭河,一路过沟涉坎,爬坡登岗,崎岖蜿蜒。回忆起来真有点后怕,当时才刚十岁的孩童,是如何与大人们一道,走完这一段路程的。还有一次采访经历,加深了对少潭河的回忆和敬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续修“破山王氏”宗谱期间,与崎山武术宗师“王八爹”直系后人王海元先生共事。他在去新洲蔡林垇(王氏族人聚居地)理稿途中,讲了三位武术大师趣过少潭河的传奇故事,引起无尽的遐想,至今记忆犹新。
故事讲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大约五月时的天气,崎山武师王八爹与恩师王东山(山东人)偕徒弟王德来,一行三人受邀到新洲四合庄开武场授徒。从父子岭上下山来到少潭河边,因前几天(五月梅雨天)这里刚下过一场大雨,河里长了好多水,水面约两丈宽(那时还没建水库)。原来水中的石墩都淹没在水底,附近又没有桥可通过,师徒三人在河边渡步小憩,思考如何过河。徒弟王德来为表敬意,准备脱鞋背两位先师过河。这时武师王八爹心生一计,想考察一下徒儿的反映能力和武术功底,就说道:“今天我们师徒三人,都有一定的武术功底,那我们就比试一下,在不脱鞋袜的情况下,看怎么过到河的那边去?”
王八爹的师傅王东山是山东人,个子高大,他说:“那我先过吧!”找了一块干地,就地蹬了一脚,一个腾空跃起,飞到了对岸。可见内力深厚。
王八爹看了一眼师傅的位置,顺手在河边摘了两片桐籽树叶子,挥手撒入河中,树叶在水面漂浮不定,他瞄准两树叶成一斜直线两个点时,说时迟那时快,蹭蹭两下,踩着树叶到了对岸,可见轻功了得!
徒儿王德来学武术还未满三年,武术功底显然不能与师傅们相比,他略一思索,把他学的站马桩、倒立的功夫拿了出来。他把随身上带的行李与长袍一起往腰间一扎,夹在胯下,就地一个倒立,脚朝天、手在下,脸浮在水面,倒行用手行走,过到河的对岸,可见功底扎实。
两位师傅见此情景会心一笑,非常满意徒儿思维反映敏捷、身上功底不错。武术大师们的传奇故事,勾起我寻访少潭河的欲望,但愿望一直未能成行。
昨天,我们几个战友约定今天到团风杜皮洪家岗杨金山战友家小聚,听说这里离少潭河不远,趁战友们还未到来之空隙,我就要求战友杨金山骑摩托车送我一游。站在水库大坝上,引起我久久的遐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