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流行歌曲《沧海一声笑》为书名,让我们仿佛看到,中原汉子普建国在笑;也仿佛看到五月诗社众多追梦者在笑……


五月阳光,照亮前行的路
——喜读普建国诗文集《沧海一声笑》
作者:林才康
听说五月诗社第一任社长普建国又要出诗文集了,我作为他的诗弟,发自内心感到高兴。建国兄为人宽厚朴实,热情大方,他来自中原的黄河边,因为参军,来到了韶关军分区机关。八十代初期,建国经常邀请诗友到军分区机关宿舍谈诗论文,当时大家正值青春年华,怀揣着人生理想抱负,是诗歌,点燃了青春的激情;是诗歌,照亮了我们人生前行的道路。
五月诗社,让我们走在一起成为挚友,自1987年建国去了深圳工作后,我们的联系少了,见面少了,但每逢诗社的重大活动,他都会参加,他的第一本诗集《又见黄河》,是他2002年5月参加诗社二十周年活动时送给我的。
岁月如流,寒来暑往,不知不觉我们都步入了花甲之年,听说他又要出一本诗文集,我找到了桂汉标老师,要了他的诗文集电子版,一睹为快。
这本诗文集与上本的诗集相比厚多了,书名为《沧海一声笑》,这不,作者自己也为出的这本诗文集而感到高兴。人到了这个年龄出书,是对自己一生的一个总结和评判。对建国来说,不枉此生对文学的痴爱。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交自己愿交的朋友,写自己欣赏的诗文。能如此,面对沧海,可敞怀朗笑也!
建国这本诗文集共分四辑,第一辑:“悠长的黄河涛声”,主要是选辑了以家乡为题材的诗。他是黄河的儿子,是中原的汉子,亲情和故土,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在他的血脉和骨子里,积淀着最原始的、最朴素的泥土情结。《乡村韵事》、《我曾经的兄弟》、《好大的西北风哟》、《外公的独轮车》、《滚铁环》等作品,形象生动,情感细腻,语言沉稳,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幅西北的风俗画卷里。我喜欢读这首《外公的独轮车》:“家乡的小路弯弯,/路边野花争烂漫,/外公的小车吱吱转,/载我多梦的童年,/早晨推动太阳出,/晚上推着月亮还。/独轮车哟轻轻转,/大沙河水流潺潺,/夕阳西下垅上行,/推着明天的期盼,/春天推着杨花飞,/秋天推着霜满肩。/外公的小车轻轻转,/四季更替有冷暖。/推来了希望推来梦,/推走了童年不再还!/天涯海角走千里,/外公的小车不停转!"用形象的语言,叙述着外公生活的艰辛。我之所以喜欢这首小诗,是因为它引起了我的回忆,文革时期,我的一个堂哥也有一辆这样的独轮车,这是他生活的工具,由于运载量小,运输效率低,生活自然艰辛。这首小诗,撞击着我的心灵,引起了我的共鸣。还有《滚铁环》,我小时候也玩过,他写出了童趣,写得轻松优美:"弯弯的月儿弯又弯,/挂上了树尖。/圆圆的铁环转又转,/咯痛了脚板板。/……圆圆的铁环转呀转,/转走了童年,/长长的乡路通长长,/走向了天外面。……。"一句"咯痛了脚板板”,反映了他的童年是光着脚,没有鞋子穿的,还要在乡村小路上跑。而我也会滚着铁环穿街走巷,但就不会痛脚板板,比他幸运多了。
在这辑的诗歌里,从字字句句里都能感受到,他这个怀旧的"志愿者”,把深圳这座城市,作为一种诗意的载体,为他提供了情感的张扬,以诗意的语言,把对家乡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第二辑的"开始了寻梦之旅”里,诗歌的题材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许多的诗给人以哲理的遐思,他的一首《大雁-人参-人》这首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他从天上飞的大雁,地上走的人和地下长的人参巧妙地通过"人"的形态串联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思想理念。
大雁·人参·人
大雁:
因为我热恋着蓝天,
我总把"人”写在天上;
大自然的风雨雷电,
赋予我矫健的翅膀。
人参:
有了大地深情的哺育,
我才能把"人"写进厚实的土壤;
只有扎根于大地的深处,
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
人:
我是大雁——胸怀蓝天,
我是人参——扎根土壤。
在大地——默默孕育"人"的价值,
在蓝天——展开”人"理想的翅膀。
这是他写于八十年代的作品,那时也比较流行哲理小诗。我还喜欢他写的《骆驼》这首小诗,也是写于八十年代的。《骆驼》/从古远的荒漠走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从未低下高昂的头,/总是耸起山般的背,/撒一路唤醒大地的铃声,/留一串探求的足迹。∥惊人的韧性由荒漠养成,/坚挺的脊梁由生活铸就。/背上,永远驮着金色的希望,/脚下,/始终通往生命的绿洲。诗歌,羞于说理,羞于赤裸裸地表达人的思想和理念,作者巧妙地通过形象的叙述,把自己的潜意识表现出来,使读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接受了作者的思想意识。
第三辑:“日月同辉民族根”,主要选入了作者的旅游诗:“八千黄沙陇上行,/九曲黄河闻涛声,/千山万岭遮不住,大气磅礴走蛟龙。/涛声亘古大河魂,/育我华夏炎黄孙,/上下五千走丹青,,日月同辉民族根。这首小诗有西北边塞诗的风格,有军人的笔锋和雄性的情愫,也可以看作是作者"中原纪行”的题记。旅游诗很多人都写过,但都因为匆匆而过,蜻蜓点水般地写诗,往往流于形式,给人印象不深。建国本身对中原一带的历史比较了解,以古体诗的形式,写历史题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白马寺》∥西来天竺驮梵经,/八十一难十万程。/菩提树下有大道,/静听暮鼓和晨钟。白马寺是中国释源之地,寥寥数笔,高度概括。还有《杜甫村》∥心存百姓一诗翁,/文采风流大不同。/常寻广厦千万间,/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中运用了杜甫的诗歌,写出了诗人的特点。还有《包公府》、《香山白居易》、《李贺村》、《开封大相国寺》等等,笔调细腻,语言精炼,字句中藏有许多的典故。作者的这些旅游诗,做足了功课,写出了一定的深度。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建国不是当兵多年,怎么不见他写的军旅诗呢?我知道建国虽然当兵多年,但他当的是内卫兵,而且多数在机关工作,很少在基层连队。但建国有军人的刚毅与不屈,有中原汉子的阳刚之气。且看他在疫情非常紧张的2020年春节写的一首诗,颇有军旅诗的味道:《生命线》“/——疫情中的快递小哥/没有枪声炮声/没有硝烟弥漫/却不亚于真正的战争/死神的阴影笼罩大地人间/村村"坚壁清野”/城城各自为战/唯有你伟岸的身影/穿梭在战壕天堑/一步步坚实的足迹/传递着关爱温暖/简陋的交通工具/链接起生命的航线”。他以军人的视角,写疫情中的快递小哥,运用了军旅意象,突显了快递小哥的勇敢形象和可敬可爱的的精神。
建国是个军人,虽然很少写关于军人的诗,在第四辑:“只管攀登不问高”里,建国汇集了他写的好几篇报告文学,主人翁都是军人,是他们河南老乡的军人转业后在深圳创业的故事。魏有贵,凭借他敢想敢干,不畏困难,为人厚道,诚信经商,经过曲折艰苦地在深圳打拼,终于成为了”深圳市魏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涂发田,一位河南籍的转业军人,供职于深圳市公共汽车公司113路大巴司机。一次他冒着生命危险,制服了身捆炸药包的歹徒,救了一车几十人的生命,被深圳市和河南省委命名为”治安勇士”。怀着敬仰之情和感动的心,建国找到了这位给人与众不同的平凡人,以《风雨彩虹》为题,写下了这篇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报告文学。从建国收集多篇报告文学来看,他的报告文学融入了许多诗的”基因”,无论是题目、题记、正文或结尾,都充满了诗意,可以说,诗歌,为他的报告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多年后重新写文章,断断续续,颇感不易。写至此,我对建国兄此书借用前些年香港一流行歌曲《沧海一声笑》为书名,确实感觉到是多么恰到好处,象桂老师小序末尾说的:仿佛看到,中原汉子普建国在笑;也仿佛看到,“青山豪唱梦寥廓”的五月诗社众多追梦者在笑……
(2023年7月19日于韶关)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