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拓展】1642【听一篇看一篇】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苗凌云(摘于和平作家微刊2023年第【3】期。
音频欣赏《雨夜看参》诵读║箫雅(编辑║荆枫)

【听一篇看一篇】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苗凌云
(摘于和平作家微刊2023年第【3】期。)
音频欣赏《雨夜看参》║苗凌云
主编║泽文
诵读║箫雅
编辑║荆枫

龙,神力无比。它可以上天入海,可以呼风唤雨,可以降魔捉妖,还可以气吞山河。它是无所不能的精神之兽,是千百年来华夏众生膜拜的图腾,但谁也没见过龙,《叶公好龙》也只是传说。
驴,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驴可以拉车,拉磨,车水,拉犁,还可以卸磨杀驴吃肉,驴皮还是熬制阿胶的主要原料。
驴肉很好吃,有的美食家特别好这口儿,每每吃驴肉时总要提起“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似乎龙肉已经吃过了,现在该吃驴肉了。还有一层意思是天上的龙肉好吃,只有地下的驴肉才可以与龙肉相PK。
其实,天上的龙肉说的不是图腾的龙,而是大山林中一种名贵珍奇的飞禽——飞龙。
多年前,我在东山沟里生活了很久,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时,厚厚的皑皑白雪掩盖了山林原野,那种冷,叫滴水成冰,人们真正的进入了“猫冬”状态。银装素裹的大山里一切都仿佛静止了,只有偶尔从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叫和庄户人家屋顶烟囱里飘出的袅袅炊烟,才显示这大雪之下还蕴藏着生命。
大山里的冬天偶尔也有北风停吼,大雪停飞的短暂温暖。上午九点多钟,太阳懒洋洋地从东山坳露出半张脸,一下子照亮了村庄的房前屋后。有了阳光顿时就有了生机,几只大山雀飞落在屋前小河边上的一棵山里红树上,它们一会儿落在树下用爪子扒开厚雪,在落叶丛中寻找食物;一会儿又飞上树梢儿啄食树上的红果……
突然间,几只大山雀惊慌的各自飞走,又见飞来几只鸽子般大小的鸟飘然落在山里红树上,在树枝上稍加停留后就落在雪地上,蹦蹦跳跳地走到屋檐下。我躲在茅屋里与它们只隔一层窗户纸,近距离地观看着这几只鸟。见它长长的尾翎黑白相间,尾毛的边缘闪着蓝莹莹的光泽,两只浅褐色的翅膀点缀着白色斑纹,脖子上一圈粉红色绒毛儿像是漂亮的围巾。最漂亮的是它头上长着的一撮长长如扇型的蓝色翎毛,一张一合,极像一把折扇在舞动。它的眼睛大而亮,在长长的眉下不停地眨着。它的胆子很大,像家鸡一样在落雪的院子里信步闲游。我用力敲打了一下窗棱,可它全然不顾,仍然不把自己当外人般地踏雪闲游,这种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请教了当地人,才知道这种飞禽叫松鸦,也叫松鸡,还有一个不平常的名字叫飞龙。他还告诉我说,飞龙的肉,特别鲜嫩,当地有“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的老话儿,这一口儿说的就是飞龙。
曾几何时,餐饮业发展快速,各大饭店餐馆尽显神通,不重样地推出珍馐美味,一时间大山里的獐狍野鹿,山鸡野兔等野味独占餐桌。其中,最吸引食客必尝的一道汤菜“飞龙煲汤”显赫一时。一只货真价实的“飞龙煲汤”,一千多元钱属正常价,就这个价还供不应求呢,用厨师的话说,这种珍稀飞禽少之又少,不是谁都能吃得上吃得起的。有明白人问,现在有什么不能人工饲养的,你没看山鸡野兔刺猬,野猪獾子狢子等农贸市场里随处可见,飞龙饲养又有何难?每当有朋友提出这些疑问时,我总是以当年在大山里耳闻目睹的飞龙生活习性说给他们听。当时我就听说过,飞龙的食物种类很特别,它的主食是大山里的红松,也叫国松,树梢上长出的娇绿的嫩芽,散发着淡淡的松脂香气,而飞龙每天就在红松林间不停啄食这种芽尖,其他一概不吃,因此是无法满足它的喂食,又怎么能人工饲养呢!还有飞龙的真假识别,大山里与飞龙相似的禽类有很多。有斑鸟也就是斑鸠,有沙半鸡也就是鹑鸟,还有野鸽子、山燕等等,但飞龙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是从爪子到大腿根都长满厚厚的羽毛,还可以在地上散步。听说这些年大山里飞龙少见行踪,也许是它独有的美味和尖刻的觅食习惯使它更加稀少珍贵了。
如此下去,人们管不住自己嘴的行径下,用不了多少年,天上龙肉真的成为了神话,而只能品尝到地下的驴肉了。
【微评】
作者在这篇《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散文中,不仅给我们诠释了民间传说的真谛,还让我们认识了北国皑皑白雪中,一种美丽的鸟——飞龙。
从作者给这篇散文起的名字来看,就能体现写作者的深厚功力。虽然不动声色地用了这句俗语,但包含了作者忧愤的暗讽。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有何理由去捕杀它们,去宴吃它们。山珍海味都吃遍了,甚至连天上的神龙都想吃。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恶劣行径不能继续下去了。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身边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人人可行之,破坏者,人人可诛之。
作者把对家乡的热爱,不露声色地描绘在雪国村庄的景象中,尤其细致地详写飞龙鸟的美丽体貌,生活习性,特别指出飞龙只吃一种食物——国松上的嫩芽。人们想吃的动物,能圈养的都圈养了,可飞龙鸟不能圈养,她美丽的踪迹越来越少见了。
散文中重视环保的重大意义和对胡吃胡为者的讽刺,只有读者自己去体味了。(责编:潘秋兰)
【作者简介】苗凌云,男,辽宁新宾县人,高级经济师、律师。1968年下乡务农,70年代就业邮电局,专研邮政业务,撰写多部邮政专著,发刊几十篇论文,为邮政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诸多贡献。近几年,创作出版散文集《岁月散记》,短篇小说集《远去的恋歌》,并于省内报刊发表过多篇散文。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