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一百一十七)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猝霆疾雨惊晚帘,
梦醒夜半红烛残,
秋风黄叶欺客孤,
风起大漠卷北寒。

人类历史从来不设条件,也没有前后假设,历史车轮只依循规律滚滚向前,而规律的本质就是促成事物内外之间的和谐。对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未来融合的切入点,我不敢妄加测想,但从两种文化的历史沿革和近百年在中国发生的相互碰撞中,我还是可以觅找到些许端倪,但世界文化大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国文化的太极圈内的阴阳已经飞速运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复兴,而这次复兴的地区不仅仅中国,因为东方文化已经开始影响全世界。
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历史密不可分!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如果从春秋战国作为一个大界线,在此之前的历史,中国实行的是部落联盟制或一王多侯的诸侯分封制,其后自秦开始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任命制。古代诸侯部落制的特点是国中有国、邦中有邦,诸侯部落联盟的首领权力大多下放,各部落或诸侯国享有国家主要权力,国内官员大多爵位世袭。虽然实行土地分封,但诸侯国君必须向中央纳贡缴税并维护中央天子的特权尊严。而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郡县管理、等级森严,地方官员实行中央任命,并服从中央管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上层中央,国家的法律政策等由中央统一制定并发布实使。
这两种政治体制出现了稳定性上的差异。在春秋战国之前的诸侯部落体系中,由于权力下放,各个部落或诸侯国相互制约,各地方部落首领或诸侯首领为了长治久安,为了让子孙们能长久占留封地,在邦国治理上,往往采取“以德配天”的仁治方略,以仁义道德来教化民众,上行下效,国稳民安,国家存在的时间较长,如夏朝600余年,商朝450余年,周朝800余年,若不是统治者晚期荒淫背道,这些朝代的国运会更长,“德治”是这个阶段的诸侯邦国的治理特点。春秋战国以后,特别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国家采取了中央集权制,也就是将过去的诸侯部落的地方权力上移中央,国家的文字及度量衡实行统一管理或标准。这种金字塔型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最大的政治缺陷就是塔顶权力容易失去监督和制约。
从世界广泛范围内看,无论各国的政治形式多么完美,但权力高度集中一定会带来的权力过份滥用,包括对内压迫剥削,对外战争殖民,也包括决策失误,政策失误,等等,可以说没有制约的权力所带来的大至侵略小至侵权的行为比比皆是。大家知道,引起美国走向衰败的“911事件”实际就是美联邦中央的中东政策不够公正或者对阿拉伯、以色列实行双重标准而带来的阿拉伯民族的局部反抗。
中央集权的国家,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繁荣往往就寄托在皇帝或总统一人身上,百姓遇到明君贤主,国家可以“一言兴邦”,政治清明,天下大治,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但若遇到昏君庸主,又无良才贤将匡抚,又可能“一言丧邦”,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二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政权的争夺上拉开战争。从中国近五千年历史看,实行“王天下”的诸侯分治时期,王朝国运较长,夏商周三朝国运就近两千年,但实行中央集权制后的两千余年来,国家真正的国富民强时期也不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北宋盛世,康乾盛世。天下为争皇帝,战火绵绵,且短命王朝、短命皇帝很多很多。
自从中国实现中央集权制开始,政治起伏、社会动荡是封建两千余年的二大基本特征,中国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出现了以短命王朝为主的封建时代。秦朝二代而亡,之后是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王莽篡权建立新政一代而亡,其后又是刘秀开创的东汉王朝,从东汉灭亡后到隋朝统一,中国出现了四百余年的历史动荡时期,这四百年里,从三国争雄,魏晋南北朝,到五胡十六国,直到隋朝建立,短命王朝在争夺与战乱中朝不夕保,隋朝二代而亡,其后是近三百年的大唐盛世,然后是五十余年的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大宋,其后是八十年的元朝和二百余年的明、清二朝,之后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中央集权制两千年里王朝超过百年寿命不过是汉、唐、宋、明、清五朝政权而已。而在代代朝朝的战火更替中,很多物质文明消亡殆尽,而东方文化的风彩却春风无限!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