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是大地上长出的星星,诗是文字飞翔的翅膀。
当代著名诗人桑恒昌,是一位有时间写诗,没功夫去老的诗人。他把整个生命都投入新诗创作的苦吟之上,弘扬中国文化中最为宝贵最为精髓的诗学精神,彰显大汉语血脉的澎湃生命力,在集大成的艺术坐标系上,他为汉语新诗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作为一位多种诗学传统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体现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特征,复活了一个民族话语中的情感神话。
桑恒昌(1941-)男,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原副秘书长。1961年高中毕业,保送武汉空军雷达学院。毕业后志愿去西藏空军部队服设。因患白塞氏綜合症,于1972年退设。现出版诗集21部。有270多首(次)诗翻译成外国文字,《山东文学通史》对桑恒昌的评价写道:“艺术形式的创新,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第一代,是从意象化新诗到形象化新诗转移的一代;以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二代,是将形象化新诗推向极致的一代;以桑恒昌为代表的第三代,则是探索新诗意象化而卓然有成的一代。”2012年古贝春集团公司在文化园区建立桑恒昌诗苑,百余方奇石镌刻桑恒昌的诗句。2016年被《山东诗人》杂志社授予“首届山东诗人终身成就奖”,2017年11月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2018年1月在德州学院设立桑恒昌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