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雄:辛弃疾评传

李恒昌 著《今古传奇》2023年第4期
离开滁州
正当辛弃疾在滁州干得找到了感觉,各项工作均有了起色,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朝廷的调令又来了。这一次,他被调去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地点就是曾经任职的建康,职务带有参谋的性质,其实并没有多少“实权”。
这次调整的原因,颇为令人费解。当初是虞允文为了考察辛弃疾的实际能力,才推荐他来滁州任职的。辛弃疾在滁州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他是一个群众威信高、领导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好干部”,是一个非常称职、能起死回生的“救火队长”,此番调整论说应该“提”着走才是。但是,从实际任命来看,这一点并没有体现出来。不知是虞允文改变了主意,还是他在朝中说不上话了。对此,辛弃疾并没有过多考虑,而是听从朝廷的命令,服从组织的决定。
辛弃疾当初来滁州的时候,心中是有所顾虑的。但是自从来这里之后,他便慢慢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山水,爱上了这里的风物,更爱上了这里的百姓,所以,他是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滁州去赴新职的。
辛弃疾离开那天,可谓悲欣交集。滁州老百姓在大街上看到他要走了,要离开了,都自觉放下手中的事情,齐刷刷地弯腰向他致敬,为他送行。
此时的辛弃疾,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也弯下腰来,向老百姓表达属于自己的敬意和谢意。那一刻,他动情了,也“泪奔”了。泪水打湿了他的眼睛,顺着消瘦的脸颊流了下来。
这泪水,不似登建康赏心亭时的“英雄泪”,而是与滁州老百姓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深情泪”。
有道是,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们说,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因为,此时的辛弃疾,不是因伤心而落泪,而是因动情而落泪,因感动而落泪。
古代社会,当清官、好官离任时,有民众送“万人伞”的习俗。辛弃疾离开滁州,没
有出现这一盛景,或许那时“万民伞”尚未时兴。但是,从老百姓沿街站立向其鞠躬告别可以看出,他是深得当地老百姓信任和拥护的,人们也是对他恋恋不舍的。他在滁州的业绩,老百姓心里是有数的。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也带有这方面的道理。
辛弃疾重回建康,最大的好处是故人多,被推荐的机会也多。在这里,他又重逢一个叫叶衡的故人,一个他生命中的“贵人”。这个叶衡,可是非同一般的人物。他是婺州金华人,生于1122年,比辛弃疾大18岁。叶衡曾考取进士,被授予宁德县主簿,代理过县尉。因为捕获偷窃食盐的盗贼有功,被提拔为於潜县县令。因其在地方任职期间,和辛弃疾一样,爱护百姓,勤勉工作,政绩突出,得以不断高升。辛弃疾返回建康没多久,叶衡便得到一次重大机会,他被提拔为宰相,不日就将到朝廷赴任。
对于叶衡去朝中担任宰相,辛弃疾内心是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自己的好朋友能够高升,能够在皇上跟前施展才干,展示作为,他深感高兴;另一方面,想到自己南渡已经十多年了,理想一直没有机会得以实现,才干一直没有得到真正施展,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是一种奢望,于是浑身上下,便不是“胆”,也不是“雄赳赳”,而是“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34)
《天下奇雄一一辛弃疾评传》系济南市文联、济南市作协签约作品,2023年第4期《今古传奇》杂志头题全文刊发,2023年6月12日济南交通广播开始连播,2023年6月30日《济南时报》开始连载。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