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厦门 缘定佛岭
一一三地战友庆八一联谊会侧记
文/图作者:饶晓辉(江西)


九十六年前的八月一日,英雄城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从此诞生了一支英雄的军队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军队,有了军队就有了军人,有了军人就有了战友。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人始终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神。他们无私奉献,无畏生死,对党和祖国赤胆忠诚,用热血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军营里的青春赞歌。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军营到地方,一茬又一茬,五千七百万曾经在军营摸爬滚打,荣辱与共的军人,先后退出现役回到地方,投身建设祖国的另一个战场。从此,他们拥有了一个新称呼一一退役军人。但这些曾经在兵营直线加方块的铮铮汉子,戎装虽卸,兵心依旧,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舞台,续写生命的华章。因为他们心中始终装着一个声音:军人,到哪都要最优秀。
当兵有情浓似酒,刚烈也温柔。八月一日建军节,对于军人和曾经是军人的退役老兵来说,是个特别有意义而又最有情感的节日。每逢建军节之际,各部队都会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做为曾是光荣的人民子弟兵一员的退役老兵们,也都会以不同形式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
三年疫情,阻挡住了老兵们相聚的步子,却隔不断战友们的思念之情。正所谓:疫散情还在。这不,因疫情原因中断的第二届余干、进贤、东乡三地战友庆八一联谊会,于七月三十日在东乡区佛岭缘园山庄如约而办。

或许,是上天都在眷顾这些曾经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过青春的退役老兵们。每年的建军节期间,本该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今年却因受第五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是日,天气凉爽,舒适宜人。难怪参加聚会的战友们都直呼:天公作美啊!
为了使此次聚会做得顺利圆满,做为主办方的东乡区战友协会,早在一个月前,迅速行动起来,由王小平、黄益明、杨金高、马建生、乐辉龙、陈接财等东乡藉战友牵头组成的筹备小组,及早布署好聚会的前期工作。他们不辞辛苦,不计报酬,甚至贴工贴车油费忙前跑后联系活动场所、购置聚会所需物品等。此外,在此次聚会前期宣传发动期间,更是涌现了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做为特邀嘉宾的老首长,南昌藉战友徐维民,坚持给聚会主办方赠资一千元;东乡本地战友艾建亮,主动承担价值几千元的聚会纪念品制作;还有身体抱恙的饶海茂、王锋龙战友,以及众多在他乡创业的战友,因时间或工作缘故并不确定能否参会,但他们都积极响应并在第一时间送上聚会费用或赞助费用。这桩桩件件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彰显了战友的情深义重。
若论真情在,还得数战友。余干、进贤、东乡山水相连,一脉相传。八十年代初期,三地战友又同在福建厦门某炮团服役,实乃一种难得的缘分。上午九点左右,参加聚会的三地战友,陆续到达现场。甫一见面,这些几年,有的甚至退役几十年都未曾谋面的战友,相互拥抱,争相合影留念,那场景真是感人至深,让人泪奔。下午二点半,联谊座谈会在山庄缘中园大厅正式拉开帷幕。联谊会上,战友们尽抒情怀,纷纷登台献艺。让人没想到的是,昔日这些能扛枪操炮的铮铮汉子,唱歌跳舞,吟诗作赋竟也得心应手。进贤战友万长云的一首《五字令》,迎得阵阵喝采声。“走过八一亭,重温战友情,当年十八岁,报名去参军。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三年计算兵,天天写数字,虽说有点苦,但也挺开心。参加八四九,回味犹如今,退役四十年,现成甲子翁,回头望一望,都还挺年轻。往后靠自己,身体最要紧,如果有来生,我还去当兵。”青春无悔,无悔青春,好一个“来生还当兵”。我想,这不仅是万长云战友的心声,更是所有共和国老兵,向世界发出的最强音。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共和国的老兵一定会“若有战,召必回。”东乡战友、青年才俊杨金高现场即兴“佛岭缘园见证战友真情”的藏头诗,更是将联谊活动推向高潮。诗曰:
佛光普照三界和
岭边绿水荡碧波
缘于福建守前线
园美东乡快乐多
见到天上祥云绕
证明心中有弥陀
战风斗雨听豪迈
友谊盛开映日荷
真言真志真铁汉
情深义重壮山河

随后,受邀参加联谊会的东乡区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会长、东乡华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三级“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的王接平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一天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欢乐多多 ,热闹非凡。俗话说,千里搭长棚,终须有一别。傍晚时分,三地战友,依依惜别,相约明年的建军节进贤再见。此时,但见一抹落日的余晖,把佛岭山上的吉和塔,映照得金碧通黄,仿佛昭示着三地战友佛光普照,福慧双增。这正是:佛岭见证,汝水为鉴,三地战友,相约东乡,缘定佛岭,福禄永久。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