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宇铭准百年生平大事记
(1936——2023——)

目录
一、战争流亡的少年时代之十六年(1936——1952)
二、成长无邪的青春活力之金十年(1953——1962)
三、受骗贫病的艰难挣扎之二十年(1962——1982)
四、转好不久的反遭迫害之十四年(1983——1996)
五、别样辉煌的淮安晚春之三十年(1996——202?)
大事记
(1936——1952)
1936年,文化革命旗手鲁迅先生逝世,西安事变发生,国事濒危,民生多艰。这一年,农历四月十八日,郝宇铭(曹甸郝氏十七世)出生在江苏省当时的淮安县曹甸镇大泾河河南公茂豆子行的鼎盛时期,在当时当地,豆子行是曹甸镇中等偏下的殷实家庭,在全镇是后起的中下等发财户,祖辈口口相传,告诫,忠厚待人,勤俭持家。
《淮山郝氏宗谱》(淮山,即淮安府山阳县)记载,我的高祖郝瑞嘉公(曹甸郝氏十三世,约1830——?),不识字,贫下中农,曾祖郝鸿康公(曹甸郝氏十四世,约1853——1938),不识字,精明强干,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农闲时节,闲谈街边,从热情、义务,给买、卖豆子(黄豆即大豆)的客户带路,到引荐,现代叫中介,拿行(hang)用,旧时叫辛苦费,现代叫中介费、手续费,以后手头有一些钱,用小匾存放豆子,即时买下,再来客卖出,中间有相应利润,以后,用芦苇柴编织的摺子囤放豆子,成为开小店,开豆子行。我,郝宇铭1936年出生时,曾祖父鸿康太爷还健在。现在曹甸镇上,我家原址附近一条小巷子名字就叫“豆子巷”,就是历史上这个“豆子行”谐音留传来的。祖父郝为勤公(曹甸郝氏十五世),为人忠厚,中年病逝。帮忙管事的有郝照昌三爹爹,郝为新四爹爹等,都是宗亲叔伯弟兄,带动共同致富。豆子行主要靠曾祖鸿康二太爷辛苦经营,勤俭持家,买田作为棺材田,买得多些了,仍然做生意,后来被定为地主成分,在曹甸,中小地主,有钱无势,常受大地主、恶势力、流氓的敲诈、欺侮。
父亲郝立声(升、生)公(1903.5.——1978.7.),曹甸郝氏十六世,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上过私塾的读书人,知书识礼的诚实人,谨小慎微的生意人,上世纪三十年代,我的父亲曾被土匪绑架几天,敲竹杠子,花二十石(音担dan)稻子才赎回来,险些伤命。父亲晚年,常慨叹:不守祖业,家全败了。劝曰:不是吃大烟打麻将,败家的,是世事无常,战争破坏,曹甸被拆得地塌土平,是你哪一个个人责任吗?只是,老父亲最后的非正常离世,应该是子孙的大不孝。母亲陈永英勤俭贤德,曹甸颇有名气陈姓的荣和生中药店家的大姑奶奶。郝宇铭兄妹4人,兄郝守铭(曾参加抗美援朝,一生在飞机集团公司工程师)、姐郝宝铭、我郝宇铭、弟郝宜铭。
1939年,日本鬼子飞机轰炸曹甸,郝宇铭家东大院院心丢了小炸弹,弹坑遍地,抵住大门的长长的小桌子都被震倒了,记忆犹新。
1940年春,日本鬼子侵驻曹甸镇“郝氏宗祠”,郝氏祖先牌位及设施毁坏一空。1943年初,日本鬼子因兵力不敷安排,加之抗日军民骚扰,不得安宁,离开曹甸。
1940年,在家族私塾识字块,老师张顺沂,曹甸人,叔父郝立恒在淮安县省淮中的同学。
1940年——1942年,因曹甸战役等之战乱,移居在南河北面的三圩村,在南河的南徐国民小学断断续续地读一、二年级。日本鬼子侵驻宝应城,国民党的宝应县政府撤离驻在鲁大舍,叔父郝立恒就住在这里。
1943年,移居宝应县城,在痘神庙街的宾曦小学读三、四年级,校长郝梦陶,班主任鲁启璜、王寿桐等,学校有日本鬼子翻译(地方叫翻语)每周教一节日文,加强童子军法西斯教育。看见过日本鬼子横行霸道。
1944.4.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基干队在曹甸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形势非常危急,基干队决定焦土政策,三日内,千年古镇大小房屋全部拆光,地塌土平,叫国民党来了,没有房屋落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豆子行兴起、兴旺的历史结束,当然20余间房子也拆光了。当时政府宣传,胜利后再建好房子。
1945年冬天,宝应县城第一次解放,我住在南门发财巷,三奶奶家,房东姓卢。新四军攻城,枪炮连天,拂晓,新四军敲门,搜查敌特坏人,记忆犹新。
1946年春天,在宝应宾曦小学插班生三年级,校长郝梦陶。以前,读国文即语文,还可以,算术没有系统学习第一次算术考试40分,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及格。秋季开学,学校举办活动,抗战胜利一周年,“胜利周”,开展大游行。我们学生游玩鬼子窝,后来的老宝中原址。
1946年,小木船从宝应到扬州,顺风杨帆,顶风靠拉纤,我10岁,大孩子了,还要照应两家几个小小孩子,不许乱说,乱动,10天,太艰难了。住在北小街13号叔父家没有地方睡觉,寄住在南小街一座小庵里,在菩萨面前摆床,亵渎神灵,流亡的人们没办法,晚铺早撤。后又是小木船沿江而上,啊,长江,哪里敢看什么江上风景,到处是紧张,恐惧,江面上,黄浪滚滚,不时出现江猪,随着兴风作浪,能顶翻小船,江面上就有破碎船板,锅盖,死人,死孩子,还传说江面上散兵流匪,抓差拉夫,强抢财物,江边芦苇丛中也有土匪抢物,收税,亏好没有大风险,船头上一路烧香祷告,保平安,约有20天,命,都是捡来的。租居在南京水西门外一年多,生活毫无保障,没有饭吃,艰难度日,我的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极度困难中,我在莫愁湖小学读五年级,校园就是莫愁湖公园,就在朱元璋的胜棋楼脚下。石琦是班主任,后来觉得像是地下党,厉月英是美术老师。班长刘兴华,常常是第一名,郝宇铭是第二名,好同学有李永茂等。看见过美国鬼子的小吉普横冲直撞,把同学杨德源在汽车中间夹死。
1946年,解放区人民政府将淮安县曹甸镇划归宝应县。
1947年,宝应县宾曦小学读六年级,六亭班,班主任芮雨亭,地理老师成武陵,历史老师问积锟(问德全父亲)隔壁教室六銓班,班主任是华銓曾。后来,知道,曹甸中心小学校长刘伯华就在六铨班小学毕业。
1948.7,宝应县宾曦小学毕业,小轮船南下,报考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接着,小轮船北上,报考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扬州中学没有通知书。淮安中学录取。9月——12月,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初一(2)班学生,同时读书,有姨姐姐王奉瑗一同上学。
冬天,淮安县12月9日新四军第二次解放,我前两天非常艰难非常危险挤出南门城门缝,兵荒马乱,沿着大运河堤步行50里,到泾河河西王寿林大表舅舅家,12月9日,亲眼看到新四军在泾河追赶国民党残兵败将的惊险的场面,几十年难以忘怀。宝应县相继二次解放,宝应城,腊八,我迎着凌冽寒风拉纤,米口袋、被子放在船老板的小木船上,大运河中淌满了冰凌,寒风凛冽,逆风千里,很大阻力艰难前进,路边、河中有很多死人。小刀会攻打宝应城,迎接蔡皇帝,小刀会头子,属于反革命暴乱,被无情镇压。几个月后,蔡皇帝穿着龙袍拉到新西门城外洼地枪毙。还有汪伪时期的宝应县长刘伯荣穿着贴满了汪伪时期的储备票子的长衫,也被拖到新西门外枪毙。
1949,生活非常困难,郝宇铭随父亲回曹甸开永茂恒杂货店学徒工,一边扁担挑粮,磨破了肩膀,流脓淌血,还要挑粮食,苦练了三年。一边随父读诗,读书。此阶段,偷时间博览群书,如四大名著。说唐,大明英烈传,七剑十三侠,三拍三言,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今古奇观等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郝宇铭,87岁,79岁入党。宝应县的中学退休教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淮安市政协文史刊物《淮安历史与文化》编辑,参与编辑40多部文史书籍,审稿500多万字。曾为淮安市清河区区志办公室编辑,淮安市金秋岁月中老年俱乐部宣传部部长等。著名诗人丁芒弟子,诗文多见诸报刊,多获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