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军人、军装、军礼一铸造永远的军魂
八一随想
作者/冯冠山
今天是“八一 ”建军节 ,是当兵人和当过兵的人共同的节 日。年年“八一”今又“八一”,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已是我们这 些当过兵的人永远的节日。我曾荣幸成为一名军人 ,一个曾 经当过兵的人。岁月如梭,屈指一算,我当兵那年距今已 47 年 ,退役也已 32 年, 如今已是两鬓霜白步入暮年。 回望峥 嵘岁月 ,经历风雨洗礼 ,对曾经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对军队和军人的情感越发真挚 ,使我不禁地尽情回望和随想。
军 旗
我对军旗的认识最初是在孩童时代同大人下军棋开始的 ,那时只知道下军棋时那个写有军旗的棋子不能丢 ,让对手拔了军旗就算输了棋 ,一盘棋从司令员、军长到每一个士兵都在“舍生忘死” 的保卫军旗 ,那是一盘棋的旗帜, 那是一盘棋的魂 ,旗倒了 ,魂丢也就没有了 ,全军也就覆没了。上学了 ,在老师的殷殷教诲中 ,从课本里 ,知道了中国有个南昌起义 ,起义的军队打响了第一枪 ,从此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有了中国军队的旗帜“八一军旗”。长大了, 当了兵 ,有幸成为军旗下的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兵连训练结束后 ,发了领章帽徽 ,一颗红星两面红旗(指帽 徽领章)戴在草绿色崭新的军装上 ,浑身熠熠生辉 ,第一次 举起右手向鲜艳的八一军旗宣誓 ,鲜红的军旗、鲜红的领章帽徽, 映衬着一张稚气未消的红彤彤的脸 ,那一刻 ,军旗是红的、领章帽徽是红的、心是红的、浑身流淌的血液是红的, 似乎整个世界都是红色的 ,那时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就是一颗红心一手准备 ,献身国防事业。尽管在军旗下宣了誓 ,信誓旦旦地表了决心 ,保家卫国 ,不惜流血 牺牲 ,可那终究是在和平时期 ,没有特别的感受 ,只知道当兵无比的光荣。后来 ,我随所在的部队开赴云南参加了老山前线作战 ,才知道我敬仰的这面鲜红的八一军旗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对于军队、对于军人将意味着什么。在老山前线我负责军首长的警卫工作,我所在的部队接防了兄弟部队防御作战任务后 ,在上阵地前都要作战前动员, 我曾随军首长到接防部队参加战前动员 ,军首长作完动员讲话和向参战部队授旗后 ,参战部队要举行向军旗宣誓仪式。当我看到主席台下那一排排身穿草绿色军装的战士 ,战士们头顶上一顶顶闪闪发光的钢盔 ,手中紧握的一支支发着凛凛 寒光的钢枪 ,一张

张神情凝重的古铜色的脸颊 ,一双双喷出 怒火同仇敌忾的眼睛 ,一阵阵向军旗庄严宣誓发出的震耳欲 聋的誓言 ,顿时凝固成忠诚军旗 ,不畏牺牲 ,报效祖国 ,让人泪目的动人画面 ,定格在祖国的大地和天空。 当战士们端起一杯杯壮行酒一仰而进, 随着军首长一声号令,雄壮队伍跟着军旗走向向死而生硝烟弥漫的战场 ,那一刻 ,我由 衷地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一支军队而骄傲, 由衷地为八一军旗下拥有这样成千上万这样的军人而自豪。集团军所属各部队忠诚地履行对军旗立下的铮铮誓言, 部队进入防御阵地后作战英勇顽强 ,屡立战功 ,为军旗增辉 添彩。 战争是残酷的 ,有许多战士没有回来 ,永远地留在了 无数烈士鲜血染红的南国那片红土地。后来我把在老山前线的经历真实的记录了下来,出版了《亲历》一书 ,封面用的 就是我所经历的那场残酷战争中战场上的战士誓死捍卫军 旗的照片。据说照片记录的是第 14 集团军 40 师 118 团 5 连副连长张大权手擎军旗攻上越军阵地时的真实战场情况 ,也有人说这是一张为反映老山前线作战残酷战场摆拍的照片。 我亲历了那场战争, 目睹了战场的残酷 ,这张照片的原伪已 不重要 ,正如照片作者写的:“这是一张让亿万中国人震撼的 照片:猎猎军旗下, 战士已经死去 ,僵直的身躯依然保持着 冲锋的姿势,这一刻在硝烟弥漫中定格一幕神圣而悲壮的雕 像!这,就是中国军旗!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中国军魂!”, 在我心目中这就是老山前线战场 ,这就是战场上的军旗 ,这 就是我们英勇作战的战士。军旗, 它已不是时空所定义的范 畴, 它早已成为我们军人、成为我心目中的图腾 ,如同我们的生命 ,这是我们当过兵的人与军旗结下的不解之缘。
军 人
什么是军人? 军人就是尘世间,有这么一群平凡而又特 殊的人们 ,他们可以用同一色彩去形容 ,可以用同一面旗帜来召唤 ,可以用同一首歌激励为国前赴后继 ,可以用同一信念铸就钢铁意志 ,他们都有同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军人。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他们承担着舍小家顾大家的责任,军人,在和平时期意味着奉献,在战争时期意味着牺牲。1986 年 12 月我所在的 27 集团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全军 开赴云南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 ,当时我在集团军政治部工 作。对于长期处在和平时期的部队和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 的军人 ,这突如其来的战事让人们猝不及防 ,打乱了安宁的 生活。一纸命令 ,全军立刻进入战争动员准备状态 ,军机关 大院上空立刻弥漫着恐慌紧张空气。虽然是局部战争 ,但战 争意味着什么? 军人们明白 ,奉献、流血、牺牲, 自古征战 几人回;眷属们明白 ,心里也清楚等待她们的是度日如年的 未知日子。那段日子里 ,在机关大院里大家见面相互打招呼 都显得不知所措 ,凝固在脸上的笑容显得有些僵硬 ,特别是 军人的眷属走在大院里都慌不择路。部队到了要出发的那天, 大家才真正意识到离别的日子已经来临。那一刻 ,祝福的话语,泪眼的相望,阴沉的空气弥漫在送别人群的头顶。那时,我在部队刚刚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 , 有了刚刚一岁可
演奏告别曲
爱的儿子 ,爱人也是军人 ,在空军石家庄医院服役, 同我 所在的集团军机关大院近在咫尺 ,军机关分给了我单元住房, 一家三口生活得其乐融融,尽享着和平时期军队平静的生活,一夜间成了未知的日子。我随集团军前线指挥部总指挥黄信生副军长先期离开石家庄,带保障部队于 11 月初赴云南老山前线,部队出发的那天,我爱人抱着儿子在留守战友的陪同下到火车站为我送 行。我和妻儿伫立在站台上面面相视却无言以对,此时此刻, 彼此都知道去前线参战意味着什么。爱人是军人 ,可她又是妻子 ,更是母亲 ,等待她的是我平安归来 ,还是魂归故里 , 都不得而知 ,两双泪眼相望 ,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我和爱妻都想安慰彼此 ,却又难于开口。面对凝固的氛围 ,此时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 想说 ,不能说, 害怕把心里的话说出口,心里都明白我这一去将意味着什么......列车徐徐启动了 ,妻子久久伫立在站台上 ,这时爱妻抱着儿子紧随了两步 ,一岁多的儿子刚会吱吱呀语 ,突然冲着我喊道:“爸 ,你回来!”爱妻的泪夺眶而出, 喊道:“你走吧 , 我 … … ”我咬牙强忍的泪水也流了出来。 前来送行的战友和站 台上的工作人员见此情景都感动的落泪。我望着伫立站台上渐渐消失在暮色中的妻儿身影, 妻的一句未说完的话:“你走 吧 ,我 … … ”在我脑海里翻腾。 那一刻, 妻儿的喊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不知道我们一家三口这一别是否还会重逢。

列车开动了 ,我跟着集团军前指总指挥黄信生副军长来到军列的客车包厢 ,我担心军首长看到我一双潮湿眼睛 ,便对首长说我去后面的闷罐车厢看看警卫连战士。我坐在开往老山前线的闷罐车里,没有一点睡意,爱妻送别时的那句话: “你走吧 ,我..... ”。一直在我耳边回想。 想写诗,平生没有感到过的一种冲动在脑海里翻腾。对 ,写下来 ,把它写下来 , 心中默默地打着腹稿。到了老山前线麻栗坡落水洞集团军前 线指挥部驻地 ,躲进战区的简易房里 ,头顶着星星 ,伴着寂静的夜晚 ,我把离家别妻儿赴战场的感受写了下来 ,没想这竟然成为我平生开始第一次写诗, 爱妻那句:“ 你走吧 , 我..... ”也竟然成为我写第一首诗《妻子的胸怀》(此诗收录在 出版的《热血》诗集) 的第一句诗行 ,与其说是诗 ,倒不如说是我对什么是军人的诠释。
连载 下一节 妻子的胸怀
作者简介

冯冠山,男,笔名晨耕,作家。研究生文化、研究员,系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采风协会天津分会名誉会长,天津采风协会分会名誉会长,1976年12月参军,服役期间曾在部队基层和军师团机关从事政治工作。1986年11月随部队赴云南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荣获“老山前线作战模范政工干部”称号,经历了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全国“非典”和2019年底以来新冠病毒瘟疫等自然灾害,期间创作发表了大量反映部队在老山作战、抗洪抢险、战胜灾难、重温历史、歌颂祖国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摄影等文学作品。参加编著出版了反映老山前线作战英雄事迹的报告文学、作战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及论文汇编等。从部队转业后曾在天津市委机关和报社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凡人英雄和讴歌时代的文学作品,并有数十篇诗歌等文学作品荣获全国和省市奖项。著有《热血》(诗集)、《亲历》(—我所经历的对越自卫防御作战那场残酷战争记事),老、《闲聊》(言论),以及《我的爸妈》等专著,分别由文艺出版社和中国老年杂志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