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与选择
作者:朱双顶
人的观点与言辞,总与自己的站位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人总是被自己的即得利益观所左右。而人的选择,则是往往决定于自己的站位,是“脑袋决定于屁股”的反映,屁股坐在哪里,便是自己的一种倾向,自然代表着自己所作所为的意向。何以见之让人明白呢?可看下面的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位男子,娶了两个妻子,于是有个人便打起了他的主意,就想方设法去挑逗勾引他的两位妻子。起坏主意的男子,先去挑逗那位年龄大一点儿的,结果被痛骂了一顿,于是他又去挑逗那个年轻点儿的,没想到她反而来勾引这位男子,俩人是一拍即合勾搭成奸。过了不久,那个娶了两个妻子的男子死了,有好事者就问起坏主意的男人:“要是让你从这两个妻子中挑选一个的话,你要娶哪一个呢?”那人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娶那个年龄大点儿的。”这让问话的人很是诧异,不解地问道:“年龄大的骂你,年轻的反过来勾引你,你却为何反偏要娶年龄大的呢?”那人说:“当她是别人的妻子时,我作为一个外人当然希望她来勾引我;但她要成为我的妻子,我就希望她能拒绝、责骂勾引她的外人。”你看,这不是典型的站位决定选择吗?
这个故事,是战国时的著名策士陈轸说给秦惠王听的。因为他当时与张仪(战国连横家代表人物)共同侍奉秦惠王,都得到重用。但二人却在秦惠王面前争宠,张仪在秦惠王面前毁谤陈轸,说他在出使秦楚之间时,是厚楚薄秦,为秦国的利益考虑得少,是不忠于秦国。陈轸由此受到秦惠王的质疑,对他进行询问有无此事。陈轸为了自保,对这一无法自明的谗言,就给秦惠王讲了上面的故事,让秦惠王豁然明白。可张仪还是不依不饶,在得知陈轸真的要去楚国后,就进一步地进谗道:“如果陈轸私下没有为楚国效力,那么楚王为什么要接纳他呢?”面对秦惠王的转问,陈轸很智慧地答道:“卖婢妾的如果没出巷子就卖出的,那一定是非常好的婢妾;被休掉的媳妇如果又嫁给了本乡本地的人家,那一定是个好媳妇。臣假如对自己的国君不忠,楚王又怎会让我作他的臣子呢?”于是秦惠王重新厚待了陈轸。
可见,人的判断与选择是决定于自己的站位的。但人又总是被“当局者迷”所误,而有时候是需要“旁观者清”来提醒或纠偏的,可悲的是,有的人却置若罔闻而放弃选择,等到死到临头时方知后悔。西汉的开国大功臣韩信就是这样的人。当初,用兵多多益善的他,为刘邦打天下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定齐国之后被刘邦无奈之下任为齐王。此时天下定夺之权完全掌握在韩信手中,是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绝佳时机,可韩信却为自己的小仁所蒙心,而白白放弃这一天赐良机而追悔莫及。
作为局外之人,齐国的辩士蒯通看得非常透彻,就来企图说服韩信自立。他在分析完当时的天下大势后说:“现在刘邦、项羽两个人的命运,都攥在您的手心里,您要是帮助刘邦,刘邦就会胜利;您要是帮助项羽,项羽就会胜利。如果您真能听我的话,就双方都不得罪,与他们来个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如果不去这样的话,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希望您能认真地考虑我的建议。”可韩信最终还是没听蒯通的话,被“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所误,以“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之由,而拒绝了蒯通的建议。等到后来刘邦清除有功之臣要杀他时,他才想起要谋反,却因家中舍人为报私仇告密而泄露,最后被吕后用萧何之计所诱杀,临斩之际留下:“我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计策,才被妇孺之辈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一代枭雄,就这样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自悲自叹中逝去。是人为还是天意,选择的是自己,结果却由不得自己,或许就是一种答案。
人的选择决定于站位,有时就表现在“各为自主”的责任担当上,并非是一种忠诚与忠心,就是常说的“职责所在,不得不为”。唐魏征帮助前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谋害李世民,事败之后,等到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魏征就成了唐太宗的生死仇人。可唐太宗并没有因此而杀了魏征,而是以各为其主而宽赦了魏征,并给予了重用,这才有了历史上“以人为镜”的佳话,开创了“贞观之治”盛世。所以,南朝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说:“人守义于故主,斯可以事新主;耻以其众受宠,斯可以受大宠。”
就是上面所说的蒯通,后来也被刘邦所赦。刘邦平叛回朝后,听说了韩信临斩之前的后悔没有听蒯通之言的话,就派人将他抓来,十分气愤地质问:“可恨!是你教唆韩信谋反的吗?”蒯通也不加掩饰地回道:“是的!我本来是那样劝说他的,只可惜那小子没有采用我的计策,才落到被杀的地步。如果他听从了我的计策,您又怎能杀得了他呢?”刘邦听此大怒道:“烹了他!”蒯通大叫说:“哎呀,烹了我真是天大的冤枉啊!”刘邦说:“你教唆韩信谋反,还有什么可冤枉的?”蒯通回答说:“天下反秦,秦国的帝位就如同走失的小鹿一样,天下英杰都去追,只有强者才能得到它。盗跖的狗朝着尧狂吠,不是因为尧不仁,而是因为尧不是狗的主人,所以狗才叫罢了。当初为韩信出谋划策时,臣只知道有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啊!”于是刘邦赦免了蒯通的罪行。
人的选择决定于站位,还在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食人之饭,忠人之事”上,属于职业人的行为。这就如同律师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一样,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当你接受了当事人的委托后,你就别无选择地要尽心竭力地去替他维护合法权益,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观点,也不得与他同流合污,但得站在他的立场上替他辩护,来保证他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从另一个层面来维护“法不能向违法让步”的尊严。
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董卓肆恶洛阳时,入袁绍幕府负责为其起草文书的工作。在官渡之战中,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痛,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袁绍失败去世后,陈琳被曹操所俘,被质问说:“你为袁绍写檄文声讨我,只需要历数我的罪状就可以了,因为罪恶只是我自身所犯下的,为什么还要骂起我的祖父呢?”陈琳谢罪后说:“当楚汉尚未分出胜负的时候,蒯通向韩信献计,劝韩信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这是各为其主。现在,您必须要摒弃前嫌,重用那些曾与您有嫌隙甚至让您产生怨恨的贤明之士,摒去那些平庸之辈,即使与您亲厚也要罢黜。这样四方豪杰才会改变之前的态度,天下才能归心于您。只是希望您能公正地裁决这个问题。”这大为曹操所赞赏:“说得好啊!”也因此既往不咎而厚待了陈琳,署为司空军师祭酒管记室,后迁丞相门下督。
由此可见,人的选择是否可恶,有时就看对方怎么看他的站位问题,是记恨不放还是冰释前嫌,就要看当事者的胸怀雅量了。懂得站位与选择的关系,换位思考或许就能增加这种“选择”的长度与宽度了,你不仿也试试。
2023.5.13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