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雄:辛弃疾评传

李恒昌 著《今古传奇》2023年第4期
“五把火”
很快,辛弃疾便把滁州的各项工作引向了正常发展、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他丝毫不敢放松,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滁州大地,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在他的权限范围内,开始逐步推行和实施《美芹十论》《九议》中的理想、构想和设想,要把它们变成现实。或许他想,皇上不让他在全国推广,我就先在滁州搞个“试点”,干出个样子来,让皇上看看,也让大家看看,或许能推广开来。
在那些日子里,辛弃疾基本上属于“两头忙”。一方面,忙农业生产,忙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另一方面,忙强兵,忙备战,忙训练。多少也有点“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意思。
俗话说,幸运之神只会光顾那些勤奋的人。一年下来,很快见到了成效。这一年,滁州没有遭遇旱涝灾害,油菜丰收,大米丰收,渔业丰收。老百姓慢慢过上了好日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滁州的社会风气和民风也渐渐好了起来。
但是,辛弃疾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他认为,目前只是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达到繁荣和富裕。为此,他继续努力。又一次征得朝廷同意,再次减免赋税。
这一次减免赋税,带来了与上一次不同的效果,引发了“虹吸效应”。消息一经传到各地,四面八方的商人纷纷赶到滁州,在这里投资,在这里开店,在这里“经商办企业”。为了促进人们更好地“经商办企业”,也为了更好地“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辛弃疾还抡下了“三板斧”。一是带领百姓,烧砖制瓦,砍伐木材,用于基本建设。二是积极恢复重建市区的各类商铺。三是在城内的“招福坊”建造了一座大型“超市”,取名“繁雄馆”,为大家经商提供场所和方便。很快,滁州便热闹起来,红火起来,繁荣起来。
回顾辛弃疾滁州上任以来的工作,其实是烧了“五把火”。其一是全免税款,其二是宽征薄赋,其三是统招流散,其四是习教民兵。其五是发展商业。这“五把火”,烧出了他的威信和威望,破解了僵局和困局,开启了新局和新的天地。这与当年焦裕禄到兰考也有所不同,焦
裕禄在兰考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尽管兰考县面貌有所改变,但他壮志未酬,便已告别人间。
辛弃疾在滁州时,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那就是他为滁州盖起了一座高楼——奠枕楼。
为什么要建这么一座楼?
富裕了,不知节俭了是吗?
功成了,建楼铭记一下是吗?
答案当然不是。
这奠枕楼的名字,为辛弃疾本人所起,其内涵不是让自己和大家高枕无忧,而是每临此楼,看到此楼,都要想起和记住,大家曾经一起经过的苦难日子,告诫自己要加倍努力。
原来,这是一座励志之楼。励倍加努力之志,励振奋精神之志,励守护安宁之志,励国泰民安之志。
如此看来,即便建楼花了一些钱,也是值得的,也是有意义的。而且是不必引来非议的。
辛弃疾在滁州期间,总体上心情是愉快的,但也有不愉快的时候。他的好战友和好朋友范昂被提前调走,让他再尝分离之苦。他的老岳父,也是他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范邦彦因病去世,让他倍感伤心。自己得了一场重病,长期得不到根治,也让他身心极为憔悴。
那次生病,辛弃疾病得非常厉害。直到第二年春天,也没有彻底恢复。
初春时节,辛弃疾拖着沉重的身子走上了滁州城楼。极目远望,他看见,远山倒地不起,如同众鸟敛翼,一只苍鹰在博大的天空中振翅搏击。 (33)
《天下奇雄一一辛弃疾评传》系济南市文联、济南市作协签约作品,2023年第4期《今古传奇》杂志头题全文刊发,2023年6月12日济南交通广播开始连播,2023年6月30日《济南时报》开始连载。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