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师写序
王 骞
再说宋师,因为序言。
2023年2月下旬,朱建信兄与我们几个朋友商议,请宋遂良先生等人一起坐坐。邀约短信如下: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雨水之后,龙抬头日。周二中午十一时,山师北街11号院内,百合园餐厅之牡丹厅,朱建信、马启代、耿成义、王骞恭请诸位先生,疫后小聚,和风化雨,把酒言欢!

1.拜托宋师
宋师接到短信,手机与我陈联系:谢谢你!准时参加。我想邀约一位制香的女孩参加,不知好安排么?
这件小事,朱建信兄已经告知与我,于是立即回答宋师:没问题,已经安排了。
其实,我也有事拜托宋师,于是再度私信:宋师,一事相烦。我要出一本书《种山记》,内容是八年种地生活。一半内容是“山居日志”,结合节气,记录耕种生活;一半是“山居随笔”,扩展到土地之外的大千世界。那个地方您去过,2018年底被拆,已无。周二见你,我带一本设计好的样书过去,还想烦请宋师撰写序言。
宋师并未推辞,回答依旧有趣:谨当遵命,我写个初稿。最后由你修改、增删、定稿。
2.疫后小聚
周二中午,聚会如期举行。有宋遂良先生、吕家乡先生、袁忠岳先生、徐行建先生、耿建华先生,还有朱建信兄、任正兄、任建新兄,以及陈宏新、耿成义、马启代、张亮诸友。宋师提到的制香女孩,因故未至。
疫后小聚,信息交汇,情感释放。宋师带来为徐行健先生贺寿的书法:行健八十行愈健,丹青笔下如有神,三杯美酒微熏后,应是桃花源里人。吕家乡先生即席朗诵《我的抗疫故事》,他站立起来,挥动手臂,手势仿佛就是肢体的化身,倾感情,说事实,述感受,讲认知,不但诙谐风趣,更有深层反思。

小聚其间,我将《种山记》的打印样书呈给宋师,简单介绍此书内容,然后装在一个袋子里,放到宋师身边,待宋师随后回家翻阅。
出乎我的意料,第二天也就是周三下午四点半,我就收到宋师的短信:《种山记》内容脱俗,装帧考究,由我来写前言,只怕佛头着粪,欲益反损也。昨晚今晨,粗读一遍,下午乘兴写了这则短文。心感不足的是,书中那些通天感悟、禅宗哲意,尚未发掘出来,又缺少耐心规整梳理,只是泛泛而谈。你若基本认可,就请你增删补充成文,如不成器,则推倒重写。匆匆。
3.宋师序言(全文)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城里人下乡种地,知识分子学做农民,现代人要当一回古人。当然,这只是一种模拟,一种尝试,一种任性,又为何不可呢?
城市是什么?不就是水泥、电线、钢铁垒成的高楼大厦,法律、规则、摄像头加人造景观组成的灯红酒绿吗?
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是人的两大天性(另一天性是渴望爱情)。然而,紧张劳累、重复机械的城市生活,阻隔和钝化了这种天性,楼宇、商场、影院、酒店、公交、股市,夺去了人与大自然应有的亲和。

于是,王骞君在南部山区寻到一处“桃花源”,租一块土地,建一栋木头房子,亲近自然。双休节和假日,偕妻前去那里开垦土地,种蔬菜,买牛粪,选种子,搭瓜棚,种瓜得瓜,冬瓜、南瓜、黄瓜,种豆得豆,青豆、扁豆、黄豆,以无欲对抗嚣戾,用汗水洗净心污。时常,也请一些朋友前去喝茶聊天,挥洒汗水,吃自己栽种的蔬菜,饮自酿的果酒。这时,面对南山,遥望天际,就会生出许多平日没有的感悟,体验到先人生活的艰苦和内心的纯净。
生命就是过程,经历就是收获。王骞君在这里“用身体思想”,“用土地书写”,遗貌追神,撰成“山居日志”和“山居随笔”两块文章,汇成《种山记》一书,透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启示,领会了很多古人的精妙言说,总结了不少做人和生活的修为。
天性与生俱来,真性需要修持,真心需要呵护。“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语)。”一个人离开城区,在“桃花源”安静下来,可以仰望星空,更多的时间在亲近大地。所谓“躬耕”,就是必须弯腰朝下,向土地致敬。这时候,就可能得到天空和大地的加持。

在中国文人的心中,陶渊明始终是一个可资参照的显著标本,昭示着对自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深层次,是他在“丛林社会”对尊严的孜孜追求。陶渊明描述的“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生存状态则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但是,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我曾应王骞君之邀,做客“桃花源”,”悠然见南山“,做了大半天的陶渊明。“桃花源”,足以拓我胸襟,养我真性。十里春风,满树桃花,如今“欲辨已忘言”也。
4.我当努力
2023年7月29日上午,在新华·爱书客(领秀城∙贵和店)的书吧里,我与诗人、艺术批评家刘溪先生对话,讲述山居生活,体验耕读诗意,从土地中探寻人生的答案。徐立新、张瑞、孙强、赵爱国、周莉、王新、李路、丁汝鹏、张晓慧、张颂斌、曾素鸽、张力、朱家龙、张宽、任子卉、王际敬、李康等朋友,光临活动现场。随后,我将活动视频发给正在威海度假的宋师。

7月30日一早,宋师发来短文:见其人,闻其声;如临会,如共成;如与王君,笔土同耕。两小时后,收到宋师毛笔书写的贺词:笔土同耕。贺《种山记》出版。

从2月下旬到7月下旬,短短五个月时间,在济南出版社的李敏主任、张冰心编辑的帮助下,经过装帧、修订、编辑、审核、印制等一系列环节,《种山记》终于收获果实。宋师的序言为我“点晴”,宋师的贺词为我“添彩”,宋师的呵护给我温暖,宋师的提携助我成长……
宋师曾经玩笑般地说:种山之后,种田、种林跟上。
我知道,宋师对我是有所期望的。
我当努力。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