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蒙山人
近日从微信朋友圈里得知原康生书法工作室刚搬进华阳新城。消息是从他弟录制的抖音视频发出的。他自己并没有吆五喝六的搞什么开张仪式。怀着多年的情份,我和柯尊智兄便去拜会他。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地方,我们很快在小区20号楼102室与原老师见面了。一进门就被挂在室内正面的一幅刻制的牌匾吸引了。上面是著名书法家吴振锋先生题写的斋号“子实草堂”。环视四周,简洁高雅的装修和古色古香的家具以及琳琅满目的文玩……无一不吸引着我们贪婪的目光。品着清香的老白茶,看着雅致的新物件,我和柯兄不由得跟着康生先生的节奏乐在其中了。

康生老师之乐,乐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中。参加吴振锋先生书法高研班期间,受老师随堂提问的启发,他结合自己的艺术体悟对书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梳理,写下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的九篇体会文章,从技术与学术、临贴与创作、读书以及写字等方面,对有关书法的各种辩证关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思考。这些文章已被《书法导报》刊载。与此同时,他又能学以致用,在书法创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仅在疫情肆虐的2022年,就接连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首届全国龙门书法双年展优秀奖;第六届兰亭雅集42人展入展;第七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青川木牍杯”首届全国隶书大展优秀奖;首届“龙藏寺碑”全国楷书大赛入展。名人说过,我思,故我在。而在康生老师这里,完全演绎成了“我思,故我成。”

康生老师之乐,乐在坚守传统与锐意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他一方面扎根传统,精选苦临,汲取着经典的阳光雨露。另一方面着眼时代,博采众长,滋长着创新的金枝绿叶。在他的工作室里,创新无处不在。飘落的法桐树叶,被他捡拾回来做了特殊的“宣纸”,书写在上面的文字小巧古雅,再配以精美的装裱,简直妙不可言。多年习字的“废”纸被他捆扎成踏踏实实的小圆柱,外面裱糊上宣纸,书以趣味十足的简帛古隶,便成了一尊奇特的文人花台。茶室墙上,一件立体画框内镶嵌的扇面作品顿时令人爱慕有加。康生老师认为,随着汉字输入方式的不断电子化,书法作为沟通交流的实用性大大减弱,而作为传统国粹的艺术性越来越强烈,必须赋予它更鲜活的观念、更新潮的载体。汉字是有生命的,书法是会呼吸的。唯一的不变就是它一直在变。守正创新是书法的永恒话题。艺术的表达,性情的抒发,文化的支撑,是书法传承的活水源头。

康生老师之乐,乐在自我认知与专家评价的高度契合中。他的《话说汉字》隶书作品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的一次展览中获奖后,主办方要求作者撰写创作心得,与展览一同展出。收到作品集后,他发现他的创作心得与国家级评委的评语如出一辙。创作心得:“拙作重在表现书法本体语言,恪守汉隶,取精用宏。笔法轻灵而不失朴厚,结构端雅而有节奏变化,通篇在轻重收放之中追求协调统一。行书长款与正文形成对比,形式简净而丰富。内容以现代散文讴歌汉字之美,意与展览主题契合。”评委点评:“这幅作品用笔老成,含蓄内敛,力在画中。结体纵横相间,开合有度,杂以参差变化,古朴厚重中又多了些灵动。就整体看,作品洋洋洒洒,字数较多,而作者能一以贯之,保持稳定性,正文无一懈笔,这些均显示出作者扎实的书写功底。作品的文本内容为作者所撰《话说汉字》,在投稿时选择自作文,显示出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这是值得鼓励的。”这一切,充分体现出他作为成熟的书法家清醒而准确的艺术追求,也充分体现出专家对康生老师创作理念的高度认可。

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已是夕阳满天。康生老师再一次谈及他的书法理念:“书法是人人都可议论的话题,书法也是最难说清的东西;书法是可以广泛参与的活动,书法也是极少登上历史高度的艺术;书法是三天可以讲完的课程,书法却是三十年未必能过关的功夫;书法是文人笔下的玩艺,书法却不是谁都能玩转的把戏……”他和他的书法创作,像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总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带着康生的墨宝依依道别,才发现门上由他自撰自书的乔迁对联如此贴切地概括了一位书法追梦人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法取秦汉得气韵,书达性情见精神。横批“乐在其中”。康生老师正在朝着书法的意义登攀。越成功者越谦卑,他总说汉字太复杂,书法太艰难。面对古人,面对深厚的传统文化,自己永远是个小学生。而我,也像小学生一样,仰望着他谦恭而勤勉的背影。愿康生老师一直乐在精益求精的愉悦里,我也一直乐在心悦诚服的仰慕里。


书家简介:原康生,生于1962年,陕西商洛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商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商洛市有突出贡献艺术人才。书法作品20多次在中书协主办的展览中入展、获奖。先后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等全国专业报刊发表。被中国兰亭书法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北兰亭艺术中心、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等权威机构收藏。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州,自称云蒙山人。人民教师,文史专员,文艺爱好者,有作品在纸媒与网刊发表。
发稿编辑:张灏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