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437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33]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宋神宗时成为太学生,撰《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神宗赏识,升任太学正。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以后又回到汴京,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宋徽宗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读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
--兼读《周邦彦:成也师师,败也师师》有感
一
说到北宋著名词人,一人当也铭记于心。
堪与同叔三变齐名,1又与子瞻名动乾坤。2
仕途通达抑或坎坷,升降贬谪皆有起因。3
“词家之冠”“词中老杜”,如此称谓唯他独尊。注:1.同叔即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字,三变即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柳三变柳永。
2.子瞻即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字。
3.指他大力支持王安石新法,更是写词歌颂新法,因此而受到宋神宗的重视,立即从太学诸生升到太学正。但是后来神宗退位,宋徽宗登基,旧党重新执政,他便被排挤出京城,被安排到其他偏僻的地方。

二
成也师师败也师师,1此种说法的确如此。
男欢女爱虽无定法,但若爱错可决生死。
师师本为京都名妓,有爱在先无可非议。
谁知师师皇帝也爱,据为己有岂容染指?!
注:1.指周邦彦年轻时和李师师这个号称"宋朝第一美女"的女子有过一段感情戏。时年两个人相互理解,互为知己,周邦彦为此写出一词与她1。之后他们频繁交往。两个人私下交往的事情被宋徽宗发现,徽宗大怒,便下令将周邦彦逐出城。
李师师送走周邦彦之后,被宋徽宗看见了她梨花带雨的表情,又听到了周邦彦的临别李师师作的词,感叹周邦彦的有才,便又召回了他,还给他升职了。如果不是李师师让他的灵感和才情得到极致的发挥,他或许不能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词。如果没有李师师他也不会受到徽宗的惩罚。所以说,成也师师败也师师。

附周邦彦第一次见到李师师事所作的词: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
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赠李师师的《少年游》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宋代〕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自2009年上网以来,共创作散文100多篇,诗歌5000余首,《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611人。作品先后在都市头条、中国诗歌网、中华诗词学会网、中国作家网等各大平台发表,并在都市头条平台创建《华夏文学》编辑部,任主编。现为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会员、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