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有一年,郭先庚家种的冬瓜丰收了。每天天不亮,他就和父亲套上牛车去赶集。客户看到这品相上乘的冬瓜都围了过来购买。父子两人忙个不停。
这时,一个买主看到这么多价格便宜的冬瓜,打算多买几个到腊月儿子结婚时再用,就挑了几个大冬瓜,没想到在过秤时难题出现了,秤的量程太小,没办法称出大冬瓜重量。客户要存放冬瓜,不让切开来称。市场上一时又找不来大秤,这让他们父子俩犯了难。
这可怎么办?此时,忽然听到有人喊:“让一让,让一让,快叫我们过去。”郭先庚一看,原是一个少年和一个老头抬着一头大肥猪从人群中走过。郭先庚看到这一幕,心想这么大的一头猪,让一个人背肯定背不动,可是他个人抬,问题就解决了。
郭先庚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道:“我有办法了。”
客户说:“那好。”
郭先生说:“爹,我想用两杆秤来称一个大冬瓜,你看行不行?”
父亲说:“那怎么行,哪有这种称法?”
郭先庚说:“咱先试一试再说。”
于是,他选了一个中等个的冬瓜,用两根细绳在冬瓜两端捆了两道,两杆秤各自钩住一根绳子,同时钩起了这个冬瓜,发现一杆秤超出了量程,另一杆秤才用了一小段秤杆,如此一来仍称不准这个冬瓜。这时他又稍微调节了一下这两根细绳的位置,又同时用两杆秤来称量冬瓜,一杆秤显示的读数是五斤半,另一杆秤显示的读数是四斤半,正好显出了冬瓜的总重量为十斤。可是他还有些不放心,于是又将两根捆冬瓜的细绳位置做了微调,两杆秤又同时抬起冬瓜来称量了一次。这时一杆秤上的读数是三斤九两,另一杆秤的读数是六斤七两,两杆秤称出的数量总和是九斤十六两,正好也是十斤。
“成功喽!成功喽!”郭先庚高兴极了。
一时,惹得不少人围拢来看热闹。
父亲疑惑地问:“这办法你是咋想出来的?”
郭先庚说:“我也是受到一老一少两个人抬一头猪的启发,才想出了这个办法,当时我还不知道行不行,没想到这一试,还真成功了。”
客户竖起了大拇指说:“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称量方法呢,这孩子真聪明!”
“这是一分为二,又叫合二为一!”郭先庚风趣地说。
未完待续......
来源:冀庄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