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电影雷声催急雨,十分凉。〇芡剥明珠随意嚼,瓜分琼玉趁时尝。双桧堂深新酿好,且传觞。
楼锷,《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补。《全宋词》楼锷小传较简略,且有讹误。兹予订补。
楼锷,约生于高宗建炎元年前后。初为太学生。孝宗乾道元年八月,已为太学录。五年正月,已为太学正。六年二月,已为婺州州学教授。十一月,犹在此任。六年十一月后,七年十一月前,曾任宗正寺主簿,玉牒所检讨官。十一月,已任枢密院编修官。孝宗淳熙二年闰九月前,已罢此官。七年至九年,朝奉郎、知江阴军。九年至十一年七月后,知江州。
淳熙十一年(1184)七月后,移知鄂州。非“移知武昌府”。
宋·楼钥《求定斋诗馀序》曰:自九江移武昌。
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八《吏部二词帖》录岳甫二词帖,其一曰:编修楼公易镇武昌,安阳岳甫作《歌头》一阕,奉祖行色。甫再拜。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〇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按,“武昌”,鄂州之别称,即今武汉市武昌区一带。
宋·祝穆、祝洙《方舆胜览》卷二八《湖北路·鄂州·事要》曰:郡名:鄂渚、武昌、江夏、夏汭。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六六《荆湖北路·鄂州·州沿革》曰:今领县六,治江夏。
清·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二八《宋》二二曰:楼锷移知武昌府。
《全宋词》楼锷小传亦云。
按,以“武昌”称“鄂州”,固无不可,而增一字为“武昌府”则误。宋时并无所谓“武昌府”,迟至明初始有之。《明史》卷四四《地理志》五《湖广》曰:武昌府,元武昌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二月为府。
宋·袁燮《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曰:鄂州史君锷、临安教授鈜,皆公(按:楼钥)之从兄也。
按,“史君”,同“使君”,宋时州郡长官之习称。“鄂州史君”,即“知鄂州”。
宋·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二二《赵孺人墓铭》曰:嘉定九年十二月壬寅,赵汝铎葬其妻楼氏于乐清县永康乡崇福山。楼氏在四明,累世贵重。孺人父锷,知鄂州;从父钥,参知政事:皆以文学名当时。
以疾奉祠。卒。
楼钥《求定斋诗馀序》曰:自九江移武昌。以疾奉祠,而遂已矣。
按,“以疾奉祠”,即因病而离职休养,按惯例挂名祠官,领取宫观祠禄(约为同品级官员俸禄之一半)。
“遂已矣”,去世的委婉说法。
有词集《求定斋诗馀》。
楼钥《求定斋诗馀序》曰:从兄编修景山遗文散失,未暇会稡。平日游戏为长短句甚多,深得唐人风韵。其得意处,虽杂之《花间》《香奁集》中,未易辨也。其婿黄定之安道偶得残稿,遽锓之版,而求序引。呜呼!吾兄抱负不凡,志尚高远,居家孝谨,临政明恕,读书博而能精,属文丽而有体,长短句特诗之馀,又尚多遗者,此何足以见兄之所存耶?少工赋篇,骈俪尤高,曾不得一日为文字官,韩退之云:“乃今(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令”,是)吾徒掌帝之制!”翻阅此篇,为之于邑。凡(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兄”,是)尝以为能定未易言,故自号曰“求定斋”云。
按,“会稡”,同“荟萃”,此指诗文汇编成集。
《花间集》《香奁集》中,多有唐人词作。
“骈俪”,此指骈体文。宋时诏令,多有以骈体文为之者。
“曾不得一日为文字官”,为楼锷一天也没有做过“文字官”而感到惋惜。“文字官”,指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之类职掌起草诏令的重要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