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每周试玉(346)|嘉宾【江岚 王海亮 陈引奭 江合友】】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夜怀老友
李增山(北京)
依旧粗茶沏两杯,一枰棋子等君来。
空庭孤影遥遥夜,半树槐花落满台。
何其三:温柔敦厚深情厚谊,自“依旧”汩汩二字出,故人未来,空庭遥夜,便只能与落花相伴,“满”点明了时间之久,也说明了失望之深。诗以景结,显得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刘雄: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意境相似。
沈利斌:此诗有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句意,又能自出机杼,再创新境,韵味无穷。
烟 花
雷胜龙(上饶)
砰然作响仰头观,灿烂千姿火一团。
虽比昙花时更短,却能开在最高端。
何其三:转句引出昙花,结句引至天上,诗思灵动跳脱。
刘雄:于短暂外翻出最高之意,便觉新颖。
鹌鹑育种感赋
王建强(河北)
万里江山今古同,生涯何别一鸡虫。
各求温饱浑闲事,只在凡间大小笼。
何其三:上两句铺垫,下两句说理,铺陈有序,意蕴丰富 ,言外之意可见。
唐龙:寻常生活,拓出哲理,得绝句由小见大之旨。除了起句稍迂阔,其皆引申得体,耐反复吟读玩味。
沈利斌:写如此小题材,却能大开大阖、收放自如,诗以物喻人,自然妥贴,不平之声尽在不言中。

答雪芳赠《小楼听雨》步杨逸明老师前韵
苏兰芳(北京)
自主骚坛何所求,缥缃持赠语声柔。
于今听雨秋窗下,除却巴山即小楼。
何其三:巴山夜雨,此寄闺中之诗,小楼听雨,此寄小楼之诗,除却巴山听雨的李商隐,便是小楼听雨的苏兰芳了,一笑。
借 问
丁永海(甘肃)
借问灞桥柳,为谁长发留。
今人淡离别,攀折不知愁。
何其三:问得好!今人多不知柳为“留”,更不知其为赠别之用,故今人即使攀折,也多不知手中枝条,能绾系离愁,用意婉曲,讽喻良深,而不着痕迹。
莲 花
李景慧(山东)
莲花看风落,世味洞心明。
放也终须放,爱卿还远卿。
何其三:以莲花喻人,明写花,暗写人,欲放不能,欲爱不得,为人乎?为花乎?抑或既又为人,又为花乎?意味无穷,足见情真。
夏晨乡村即事
宋绪武(江苏)
避却小城闹,赏心何必花。
莹珠草尖露,轻雾野溪纱。
炫舞翩翩蝶,飙歌阵阵蛙。
新楼起林末,不是旧农家。
何其三:首联总领,且起得新巧,只此一笔,便知乡村好景韵事,即将连番登场,末句只一个“旧”字,便平添了多少况味。
孟原眺华山
姚泉名(武汉)
山亦有脾性,华山怀不平。
峰穷碧虚起,嶂迫莽原横。
萧史龙犹逸,陈抟梦已惊。
仰观天际线,疑听怒潮声。
何其三:首联吸睛亮眼,起笔颇为不凡,炼字颇有工夫,“穷”“迫”“起”“横”下得好。
【中吕·山坡羊】木兰陂写意(通韵)
郭顺敏(山东)
青荫一路,天书一部,通幽曲径多榕树。水生芦,馆藏牍,陂中尚有仙家驻,向日迎人抛乱珠。灵,画不出;禅,道不出。
何其三:声情并到,语浅意深,木兰陂之美,真个是“画不出”“道不出”,唯用心品之,方才得出。

大 暑
苏俊(广东)
暑毒炎威最,风悭雨啬仍。
随时忧镬熟,避日畏笼蒸。
公有壸藏世,吾无室饮冰。
夕红烧未退,凉莫出门乘。
刘雄:句法多可玩味,对仗亦工,如时对日,镬对笼。壸(kǔn)当是壶之误。
梅疏影兄过访
葛勇(重庆)
青春一意逐诗名,孰料蹉跎过半生。
年老坦然为俗子,钱多绝胜拥书城。
世情明后自怜晚,白发增时气渐平。
今对朋侪却含愧,仰头但把酒杯倾。
刘雄:真切平实。王国维谓“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吾于此诗亦云。
访寿圣寺呈界隆上人
杨逸明(上海)
炎天入寺享清凉,几处轻阴即福乡。
银杏千年无俗态,绿茶一碗有禅光。
云间忽洒微微雨,塔下频传淡淡香。
我感上人留客意,诗心也共鸟回翔。
刘雄:清新流畅。颔联对仗考究。
清源山游记
梁孝平(山东)
白云曾有约,引我入松门。
欲觅清风句,先寻僻地痕。
花明溪写意,原古石凝魂。
谁解空山奥,恭听老子言。
沈利斌:起联潇洒浪漫,有太白遗风。转联好于承联,“花明”句尤佳。尾句“老子言”,因清源山有宋代雕刻的中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老子坐像,故有此句,也是避免此诗易作别处山水之咏皆可之弊。
归乡所见
安志奇(河北)
年关解禁胜新晴,车似归心越九城。
过尽千村何所是,耳边唢呐一声声。
沈利斌:前二句轻松欢快,是为乐景。三句以问句转折,至此情绪尚未转换。而尾句即“何所是”之答,所见所闻虽未表露作者情感,而哀伤之意深藏于字里行间,此时无言胜千言,读者自能体会。
月 夜
张明新(山东)
檐下幽栖燕一双,庭中清露沁花缸。
夜深静极俱思动,梦出楼台月进窗。
沈利斌:此诗章法浑然,一二句以动写静,用“栖燕”“清露”来描写月夜“静极”。转句用陈述语来承上启下,顺势得出结语。全诗皆为生活中寻常意象,读来却感觉新颖别致。特别是结句一“出”一“进”,妙句已得,诗意悠远。
临江仙·四皓风雅小酌过紫竹院访莲
李建春(北京)
池上鸣蛙莲上雨,雨声搅乱蛙声。红莲朵朵笑相迎。垂竿举起,待钓月辉生。
莲下戏鱼池中月,月惊牵动鱼惊。绿波袅袅逗风情。长亭望去,如梦水声轻。
沈利斌:上片起句佳,下片起句更是绝妙,将寻常景象写得如此生动,足见笔力不凡。

读苏子《寒食帖》
蒋继辉(江苏)
书到黄州老,名归寒食功。
墨流生感慨,笔落见豪雄。
蓄势大江上,藏锋一苇中。
形神问千载,苏袖曳长风。
唐龙:前三联各概括苏子书法名形神,皆得要机,窥作者亦鉴赏力。尾联形神不必点出,结句双关颇妙。
伏雨夜
曾宪敏(重庆)
闷热三更夜,轻闲一散翁。
眠安雷响后,寝晚雨凉中。
且享青梧院,终逃赤火笼。
朝来风乍起,荷舞满池红。
唐龙:寻常消暑题材,能于字词施展功夫,不落俗言写出韵味,亦是难得。赏颔联。
闻 蝉
章剑钧(辽宁)
杨柳千重翠,高蝉深处鸣。
嘈嘈吟暮色,咽咽转商声。
断续孤云远,萧疏一叶惊。
凄凉纷入耳,独坐自为情。
唐龙:传统的借蝉抒怀,工整得体,情态词用得出色。颈联有唐音。自为一词可再斟酌。
聆听台湾陈茂仁院长吟唱感咏
陈金藏(福建)
南音吟唱韵悠长,古朴空灵风雅彰。
两岸参差源一脉,苍茫帆髻引归航。
唐龙:南音作为福建泉州地域特色,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符号。此首从海峡两岸参差源一脉立意,堂庑颇大,结句亦收得形象。
过日月山
方益洪(浙江)
嵯峨赑屃负神碑,山顶经幡猎猎吹。
倒淌真怜公主泪,轮回须感藏王诗。
黄河水激闻雷动,青海云奔看世移。
路接唐蕃三万里,踆乌顾兔竞交驰。
唐龙:端正的一首游历诗。章法句法皆可赏,尾联的荡开再扣回题目日月山亦窥作手。不善收束的朋友可学习。
进退格呈钟振振先生
刘雄(四川)
犹记廿年初识荆,班门操斧得眸青。
不嫌小子仍狂简,历诋前贤倚醉酲。
绣虎才名知子建,解牛风采见庖丁。
崔嵬峡谷如平地,健步兼能胜后生。
唐龙:平起徐进,不弄技巧,对照叙述中情谊和人物风度自现。尾联以场景结,比直接誉议高明许多。
南歌子·夏日村居
全凤群(四川)
鸣蝉高树上,闲人小院中。葡萄架下绿阴浓,偶也轻摇竹扇、弄微风。
径本非三径,虫原是夏虫。山居已惯作平庸,最喜门前那棵、老梧桐。
唐龙:此首不饰雕琢,如邻家闲话,娓娓道来。上片写景纯乎自然。过片两句议论点睛。山居以后反而有些刻意。

何其三 安徽宿松人。出版词集《何其三词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何其三绝句三百首》(黄山书社)。
刘 雄 蜀人,岷社社长,南雅诗社副社长。《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

沈利斌 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自辑有《月影轩诗词》。

唐龙 字破虏。蜀人客闽。逸社祭酒,荀社副社长,墨冉诗社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