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一三九)
前文说过,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时曾在湘西的芷江参加过轰轰烈烈的湘黔枝柳铁路大会战,所在单位就是代号为92014的邵阳地区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单位所在地则是芷江人民常去的体育广场(现在改为“英雄广场”)旁边的一家临时借用的机关单位。(后来才知道是县供销社机关的院子)。
20年前,芷江县城也是人民解放军第140师的驻地,建国之初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也是以这里为中心有序展开的。
140师是我军一支劲旅,2007年被中共党史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王牌师。她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10纵29师,参加过惨烈的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1949年改编为第47军140师。师长刘转连,政委卓雄,参谋长黎原。

47军进入湘西不久,所辖的三个师中的139、141两个师调入四川对宋希廉作战,只留下140师独立承担繁重的剿匪斗争。
偌大的湘西地区,十多万猖獗的土匪,作为剿匪的主力部队只有140师的一万余部队,要从南起绥宁、靖州、会同,北到沅陵、古丈和龙山,对土匪实施全面清剿,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好在几个月后的1950年,奉命入川的两个师在配合二野部队击败了宋希廉之后很快就回师湖南,加入了严峻的剿匪斗争。有了两支兄弟部队的助战,140师如虎添翼,立刻对湘西最大的一支土匪武装杨永清部发起凌厉的攻势作战。
杨永清由于曾做过国民党正规军的师长,又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在各路土匪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加之他手下坐拥人数多达上万的匪众,因而被湘西土匪称为“祖师爷”。
受老蒋委托,白崇禧在败退台湾之前曾专门飞到芷江,安抚和收编湘西的土匪,以做与共产党的最后抗争。为了收伏匪众,他竟然与土匪的龙头老大杨永清结为拜把兄弟,并任命杨做“湘桂黔边区反共游击纵队”司令。除此之外老白还给了杨永清“湘西绥靖公署副总司令”、“国军”第13兵团副总司令和“芷江警备司令”等一大堆头衔,除统领芷江、会同、晃县的土匪外还节制周边麻阳、天柱、玉屏和镇远的数千土匪武装。
白崇禧还给了杨永清几个“国军”番号和一大笔资金及电台军火等物资,让杨永清的土匪部队看起来更像正规军。
杨永清一时实力大增,成为了取代陈渠珍的新一代货真价实的“湘西王”。他得意忘形,炮制了一个“鸡笼计划”,扬言要把解放军放进来然后像用鸡笼关鸡一样一窝端掉。
杨永清太小瞧解放军了,数百万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尚且不是对手,更何况他手下那帮乌合之众的土匪。
第一仗他派出的两个团就被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被歼灭了1000余人。

装备精良的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的强悍火力和清一色狗皮帽子的四野官兵的凶猛攻击让匪众们魂飞魄散,双方刚刚接火土匪们便一败涂地,四下逃窜。
可当解放军攻克敌人据点后却没有抓到几个人,原来他们全跑进深山老林里去了。
匪众们这一手很狡猾也很奏效,当解放军大兵围剿的时候,他们便化整为零,遁入莽莽密林,让你陷入大海捞针的困境;当解放军派出小分队进剿时,他们又迅速集结让你陷入险境。一时间竟让英勇善战的解放军叹莫奈何。

后来47军的两个师奉命入川,留在湘西的140师由于兵力有限更是难以展开大规模的剿匪作战。这让遭到了迎头痛击的杨永清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杨永清仿佛缓过气来的疯狗,嚣张气焰愈加高涨。他四处派出精干土匪,专拣我人数有限防御薄弱的地方政权和军事部门进行偷袭打击,对热爱和拥戴新生政权的无辜百姓则残忍虐杀,欠下了人民累累血债。
在与我剿匪部队周旋中,他用放火烧山的恶毒手段一次就让我潜伏部队蒙受了伤亡23人的惨重损失。
而我军对杨永清应该是做到了仁至义尽,数次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劝降,争取他放下武器不要与人民为敌。
但杨永清执迷不悟,他挥舞着手枪说,谁要是敢投共,我现在就打碎他的脑袋。说完他还抄起烟桌上的烟枪说,哪怕我打得只剩下这杆烟枪,我也要与共军血战到底!

他还给部下打气,朱毛红军当年不是也上过井冈山吗,他们有今天这么大的势力不就是当年的坚持吗?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我部队文工团来芷江演出《白毛女》,杨永清居然在芷江城里贴出布告,说杨永清总司令要大驾光临,前来观看《白毛女》,号令我军民出城迎接。
8月,47军的两个师回师湘西之后,139师特派了一个主力团前来加强剿匪兵力。
在几次重拳打击之下,杨永清所谓的万余兵力(实际匪众为6000人)很快面临全军覆没的局势。他玩起了“狡兔三窟”的把戏,率残余的千余匪众跑到了芷江西南一个叫“大树坳”的地方躲藏起来,以图以险峻的山势与解放军负隅顽抗。
笔者在芷江邵铁分指汽车连工作时知道这个地方,但是没有去过。这个地方是芷江最偏僻最贫穷的地区,盛产木炭。那里产的栎木炭质优价廉,火力旺没有烟,而且很经烧,添一次可以烧几个小时。
分指汽车连每年都要从那里拉很多车木炭,除了自用外还要给省铁指和邵阳的党政机关都送上几车。
可是几乎所有的司机都不愿意去完成这个拉木炭任务,就是因为那个叫大树坳的地方的大山实在是太高太险了,而他们驾驶的罗马载重车的车身又比解放牌卡车长了近两米,许多急弯陡坡要多次进退才能转过去,稍有不慎就可能车毁人亡。

本来就山势陡峭的大树坳,杨永清又在那里选择了一个更为险峻的叫做“茅丛寨”的高峰建立山寨匪巢。
在山顶一个古老残破的天王庙里,杨永清设立了他的匪巢司令部。
在仅有的两条通往山寨的崎岖山路上他建立了四座坚固的哨所,用交叉火力死死地封锁住上山的道路,真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负责在芷江、晃县及黔东南地区剿匪的419团曾数次派出小分队对大树坳的匪巢作试探性的佯攻或火力侦查。如果攻击奏效就假戏真做一举拿下几个关卡。但几次攻击都因为土匪的交叉火力太过猛烈和我军遭遇较大伤亡而不得不放弃。
数战“取胜”的杨永清得意忘形,他居然还在峒寨大摆宴席,犒赏三军。更令我军官兵郁闷的是,他竟然还在山上种上了水稻,摆出了一副安居乐业、打算与我军死磕到底的架势。

一天,419团设在大树坳的指挥所来了一位身材不高、慈眉善目却不苟言笑的师首长,他就是副师长兼参谋长黎原。
听完敌情汇报,心情沉重的黎原没有说什么,抓起了一台望远镜就出了地堡。
望远镜中的大树坳被浓重的云雾包裹着,偶然露出它神秘莫测、阴沉突兀的参差面目,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黎原还要更抵近侦查,他不顾团首长们的强烈反对,只带了几个精干的官兵就消失在茫茫的浓雾中。
借着浓雾的掩护,黎原一行人摸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这是碉堡和暗堡外围的工事,他们已经近到了可以听到土匪的说话声,依稀看到晃动的人影。
巉岩灌木后面的黎原利用云雾飘过短暂的清晰清楚地看到了敌人工事碉堡的布局。这一看不打紧,连身经百战的黎原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敌人巧妙地利用了险峻的地形,射界宽阔,火力交叉,毫无死角。如果强行进攻,上去十个绝对活不下来一个。眼前的这几道交叉火力网就是个填不满的鬼门关。
回到团指挥所,黎原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即以佯攻为辅,偷袭为主。找一个熟悉本地地形地貌的向导带路,绕过敌人的火力点从山后的悬崖峭壁攀到主峰,争取一举捣毁土匪的老巢,打敌人一个冷不防。
团首长们见黎原亲自坐镇,心中都有了底,对师首长提出的作战方案也一致赞同。虽然黎原平安回来,想想却也心有余悸,都快人快语或转弯抹角地埋怨黎原不该去冒这么大的险到最前沿勘探敌情。若出了意外哪怕一星半点的差池,在场的指挥官们也没有人能脱得了干系。
对于战友们的关心,黎原只是淡淡一笑,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几位团首长并没有附和黎原,仍是满脸的不悦。他们跟随黎原转战多年,对老首长这种事必躬亲、每战涉险的战斗作风实在是太了解了。
辽沈战役中最惨烈的黑山阻击战,作为团长的黎原竟然深入到最前线的9连阵地亲自指挥作战。最困难危机的时刻黎原甚至亲自抱着机枪对蜂拥而上的蒋军猛烈扫射。

虽然最后取得了阻击廖耀湘兵团战役的胜利,黎原也没有少挨四野首长的批评。林总倒是没说什么,罗政委是见他一次数落他一次。
见战友们闷闷不乐,黎原说,好了,别都拉长着脸啦,我说个让你们开心的事。为了确保这次围剿土匪战斗的胜利,军里很重视我们师的这次战斗,决定增强你们419团方面的兵力,特别增派139师的部分兵力,由417团钱参谋长亲自带2个机炮连和1个步兵连增援你们。
419团的首长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黎原接着说,还有,贵州的镇远军分区也派来了150团,在晃县和芷江一线布防,对杨永清匪部施行阻截包抄。
于是掌声更加热烈。
见众将喜形于色,黎原斂了笑,正色道,俺们140师为啥被叫做王牌师,不就是俺们能打,战斗力强吗。战斗力怎么强起来的,大伙儿心里不都有数吗?那就是人强,武器装备是其次。
黎原还说,这次战斗还是老套数,政治攻心、感化瓦解为上,能留条活路的就不要往死里打,除了一些血债累累死不回头的匪首,绝大多数还都是些穷苦百姓。
特别是那些枪法好,打仗不怕死的,这些人如果能争取过来,那都是些好战士,大家伙儿心里都该有个数。
后来时局的发展果然应了黎原的话。抗美援朝打到节骨眼上,47军奉命入朝。34岁的黎原做了140师的师长。

作为王牌部队的140师不孚众望,在宽达40公里的战线上与火力强度超过我军十余倍、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就声名显赫的美骑一师正面硬刚并打得难解难分。
140师的顽强阻击和出其不意的局部进攻打得精锐的美军骑兵第一师束手无策、苦不堪言。
在长达四个月的对峙鏖战中,志愿军不但没有丢失一寸阵地反而向前推进了5-20公里。
这其中,除了418、419和420团,新组建的补训团就吸收了四千多从土匪部队的俘虏中自愿参军的新战士。这些人普遍身手矫捷,枪法精准而且勇敢顽强,机动灵活。
部队从朝鲜胜利班师后,不少湘西籍新战士都立功受奖,有的甚至被评为战斗英雄。也有一大批官兵将青春热血流尽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140师的优异战绩也得益于黎原的排兵布阵和英明指挥,还得益于他首创的在宽大正面上用坑道战法勇挫美军飞机大炮倾泻钢铁狂轰滥炸的战术。
后来,志愿军总部及时总结并推广了黎原的坑道战术。两年后的上甘岭战役所以能艰难地取得对美军的惨胜,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黎原的坑道战法。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