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省 自律 自愈
文/孙善兵(上海)
人生已过知天命之年,历经种种,回首感悟自己的过往,深感自省、自律、自愈对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
常自省,内心不迷茫。《道德经》中说:“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意思是一个人即使智慧明达,才华横溢,也不能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每个人都有可能一叶障目,懂得时常反省自己,才能时刻保持内心的清醒。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官员叫王和,考中进士后,做了地方上的县令。他有一个习惯,每天黄昏,都要静坐半个时辰,反思当天的言行。后来,升到了三品官员。虽然政事繁忙,他仍不忘每日静思反省。妻子不解地说:“从前人微言轻,需处处留意。如今位高至此,为何还要如此谨慎?”王和沉思片刻说:“越是这样,越要时时反省,清楚自己的位置,以免糊涂。”后来朝廷纷争,他因言行得体,清醒自如,避免了纷争,最终安稳还乡,功成身退。

古代人常说:“自大者自困,自省者自渡。”人的思绪瞬息万变,杂念千千万万,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牵引,失去内心的定力,从而变得自大而不自知,做出后悔莫及的事。
所以说,经常反省自己,清理杂念,整理思绪,才能保持内心的清净,避免灾祸,活得清醒而顺遂。
能自律,遇事不慌张。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细。意思是说,化解工作中的难事,要从简单的事入手;处理大事要事,需要从细小的事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人若能保持自律,持之以恒,遇事才能不慌张,迎刃而解。
古时候,一个乡村里有两个兄弟,张大和张二。两人家境贫苦,只有一间茅草屋来安身,还时常漏雨。于是,他们决定修建自己的房子。张二砍了几天树后,只得了几根有用的木头,不知何时到头,就放弃了。而张大依旧每天上山,日日如此,从不停息。就这样,一年过去了,张大攒够了盖房子的木材,很快修建好了房子。而张二只能住在以前的茅草房里,不久后,天下暴雨,草屋坍塌,他也彻底失去了住所。真是应了那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人与人最本质的差距,不是才华,不是外貌,而是耐心。因为,能够耐得住性子的人,心性纯粹,不害怕麻烦,不胡思乱想,故而能够大事化小,难事变易,最后如愿以偿,心想事成。

善自愈,做人不内耗。正如《霸王别姬》里一句台词:“人哪,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人生在世,无常是平常,命运的风暴来得总有些猝不及防。但我们始终可以自我疗愈,掌握命运的走向。学会在意外来临时,坦然接受;在艰难困顿时,顺其自然,不害怕变化,不为难自己,懂得自愈自己,就是能找到生活的解药。
圣人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人生始终是一个人的旅行,他人爱莫能助。
愿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对内自省,对外自律,对命运自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