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寿石

我的三爷爷是个瘸子,每当有邻居们说起“袁家庄的瘸子——正德"时,我都会表示我的不满,我不允许外人在我的面前说我三爷爷的外号,因为,三爷爷是我非常尊敬的老人,一位值得别人尊重的残疾军人,在我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姐弟多,我是奶奶、姥姥带大的,而我和三爷爷的一次亲密接住,改变了我对三爷爷印象,他性格开朗大方,和蔼可亲,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三爷爷想把我留到他那里,到老了也好有个人照顾他,按当时他申领的残疾退役军人的费用,是促够供我上学的,而且生活上也算比较”富裕",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在三爷爷家里住,就吃上了白白的香油馒头,在七十年代,那可是我的美食啊!当时心里别提多美了,最好玩的,就是听三爷爷讲故事了,怎么乔装打扮成村民混进鬼子炮楼,炸毁工事,生擒鬼子和伪军,讲的兴起时,三爷爷还拿起拐扙当枪使,叭、叭、突突突,冲啊!冲啊!听的我屏住了呼吸,紧张而刺激,三爷爷伟岸的英勇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美好的小住生活太短暂了,为什么叫小住呢?因为没住那么几天,住在一个院里的正利四爷和四奶奶袁贺氏,和我三爷爷扛上了,嫌我三爷没和他们商量,借此一天吵架好几次,我当时也难逃一劫,他们住东西两院,却共用一个大门口,于是,四奶奶每天堵着门口骂,我跑到街上玩,他不让我走门口,逼我走大门口的夹道,一个留房沿滴水的小窄胡同,我顶过一次嘴,表示我的不满,四奶奶便把我吃的馒头打落在夹道的水洼里,我当时小,哇哇哭着去找三爷爷,三爷爷拄着拐,飞似的去找我四奶奶讲理,却遭到四奶奶的无礼取闹,气的三爷爷举拐就要打她,吓得四奶奶跑着向四爷爷告状去了。
从那以后,我很少在三爷爷家里住,也只有周末的时候去看望三爷爷,渐渐的我长大了,三爷爷也变老了,
在八十年代后,三爷爷便由我爸爸和叔叔轮流着管,还好吧!因为有他的那个”钱",还能帮着我家和叔叔家守个瓜棚,管理一下菜园子,就这样安安稳稳的算是过了几年太平日子,
在三爷爷年老体衰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三爷爷又回到了他的那两间小北屋,大人的事儿,我也不便问,只知道我的上辈儿也吵过嘴,是不是因为我三爷,不可而知,
记得在一个周末,家人让我去看望四里外邻村的三爷爷,我当时拉着木板子车去的,到家门口怎么喊都喊不应,我进屋发现三爷爷在土坑上,一声不吭,我摇了摇,三爷爷才慢慢挣开了眼,迷迷瞪瞪的说:小、小…,你咋来了,我鼻子一酸,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心里老不是滋味了,我提了提水壶,里面还能倒出温水,于是,我一匙一匙的喂他,稍缓了一会儿,三爷爷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三爷爷说:锅里有红薯,哦!我知道了他的意思,于是,我掰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喂给三爷爷吃,看着三爷爷,好像有几天不进食,我泪目了,泣不成声,吃好了,我开始拾掇他的东西,而后吃力的把三爷爷背上车,拉回了我几里外的家一一贺家营村,清楚的记得,那年我已经十三岁了。
在三爷爷弥留之际,听我爸爸说,忚好想抽口烟,于是我爸给他烟袋装满烟丝,放在他嘴巴里,点燃后他深深的吸着、又一口的吸着,好像在回味着人间的烟火味,回忆着炮火连天的那段难忘的日子,杀啊!冲啊!杀啊!冲啊!
致敬英雄,致敬先烈!致敬每一位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袁寿石,原名袁志彬,号大觉堂主人,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中医世家非遗传人,医专毕业,著名诗人,书画家,收藏家。师从烙画泰斗张太岭先生、著名书法家张铜彦先生。
北京大本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兰亭诗词书画院副院长,中华慈善爱心联盟艺术形象大师,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
诗歌散见于《星星》,《兰亭诗画》、《中国爱情诗刊》、《中国诗歌网》、《北京实时资讯》等,其自撰诗书法作品多幅在民族文化宫、中信艺术馆、济南美术馆等展出、收藏,其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央数字书画频道、通州卫视、中国日报网、中国民生网、中国农业信息网、香港商报、爱奇艺、搜狐网、优酷视频、首都文明网等等,约2OO多家媒体给予报道。已发表诗歌300多首,系《中国爱情诗刊》——<中国爱情诗社>在线诗人。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