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关工委,安排2天半课程,对2023年14名(不含增援大运会7名)来自川渝两地的农家子弟,新入路大专、本科生(6名本科生、8名大专生)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艰苦创业史、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红色故事、成昆精神、五老故事、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人生理想第一课教育后,自觉扣紧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结合思想实际,撰写的人生感悟“心得体会”,在《都市头条》陆续发布,以励鞭策,迎接挑战。
「人生感悟之六」迈向光明之路 注定荆棘丛生 听关工委入路第一课心得体会
●何光大
我叫何光大,23岁,共青团员,来自四川宜宾农家子弟。
盛夏7月,怀揣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专业本科文凭,来到涪陵工务段,成为养护渝怀铁道运输线的新兵,同一道分来的同学们,坐在职工培训教育基地教室里,聆听了关工委熊主任为我们讲述的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艰苦创业史、历届涪工青年成长成才史,让我们明白了中国铁路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一代代铁路人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历经千难万险,无私奉献换来的,涪陵工务段今天的辉煌史,也是涪工老前辈艰苦奋斗,为我们奠定的坚实基础。
一、不忘初心,牢记铁路发展史
仰望历史星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历史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熊主任为我们讲述的中国铁路发展史,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铁路的先辈们历经千难万险,从114年前,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首条201公里人字形京张铁路,到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再到2008年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迄今,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从建国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今天的14.5万公里,其中,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达到4.2万公里。
中国铁路的先驱者詹天佑总工程师,自行设计,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历经4年时间,1909年10月,时速35公里的京张铁路建成开通,开创了中国铁路史的先河。100年后的2009年10月,全长174公里,时速350公里,全程运行47分钟的京张高铁建成开通,为中国铁路发展史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铁路百年沧桑,经历一代代铁路人无私奉献,如今飞奔的中国高铁,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走遍世界,怎不让我们一代新人深感自豪,信心满满,不忘初心,牢记历史,扎根渝怀,绽放青春光彩呢。
二、涪工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18年
涪陵工务段为接管开通渝怀新线而成立,迄今已有18年历史,时间虽短,却记载了一代代涪工人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18年风雨同舟,18年艰苦创业,涪工老前辈从租房办公,到补建工区生产房;沿线计工员来沙溪沟出差,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泞路进城办事;段领导办公室当寝室,常常挑灯夜战,伴随蟋蟀声熬到天明;沿线职工家属在外租房,滕出单身寝室让劳务工居住,一幕幕感人故事,无不让我们动容。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坚守实干的涪工人苦干实干,严谨争先,让涪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迷到辉煌,创造了连续6年实现“安全年”,连续6年保持集团公司“安全优质工务段”的辉煌成绩,为我们创造了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怎不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职业呢。
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一批批涪工青年志在渝怀献青春,坚定信念勇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工务人生理想,“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从线路工到工班长、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副科长,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迈向光明之路,注定荆棘丛生。
作为来自农家子弟的我,早已做好思想准备:一定要像王泰兴、王亚飞那样,决不辜负父母的重托,坚定工务人生理想,无论分到哪个工区,做好吃苦准备,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有诗和远方。
我相信涪工人的精神火炬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绝不懈怠,接过前辈传递的精神火炬,扎根渝怀,在燃烧青春的岁月中,敢于吃苦,敢于奉献。我坚信:涪工代有才人出,通过千倍努力,一定会实现工务人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