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讴 歌 超 等
文/张国富
千秋印迹
风雨彩虹
松花江的左岸
划出了一道靓丽
广袤的土地
草原茫茫
养育了这里的人们
捕猎,农耕
成全了古老的文明
一网抛出
满船收获
一箭射去
马下有物
木犁铧破尘封
撒下了希望
便是,金秋粮满仓

马挂串玲
迎娶新娘
循规蹈矩
落地生根
繁衍生息
燃情腾光
热情好客
马奶酒飘香
西河,黄鱼圈
大北江……
古肇的长廊
这里曾经战事
抗击沙俄
郭尔罗斯后旗的
蒙汉人民
众志成城
固守金汤
……
风景这边独好
云水在此一方
这里早已是
昌盛的鱼米之乡
卧龙泉柳高昂
他是不渝的坐标
几百载
饱经沧桑
见证了这里的更变
历史文脉悠久
不朽的篇章
绍布图(蒙语音译:超等)
再展辉煌!
(上图为著名书画家大庆北方书画院院长张浚杰先生题字)
▪️七律·参观超等乡红石榴民族文化博物馆
文/张艳华
他乡故土归思处,观展流连脚步挪。
渔猎农耕陈列馆,童年回忆叹蹉跎。
往昔历史变迁快,今日民族融会多。
守护家园遗产计,文明时代爱中国。
▪️超等情园
文/王袖播
科尔沁草原空气新,超等乡民聚情更真。
四方客浓缩新焦点,八方友同进幸福门。

▪️超等乡土新韵
文/宁吉贵
风雨田园路,水润村庄。
花都起小城,历尽沧桑。
王肇开基业,渊源流长。
茂兴首站始,拓土开疆。
篝火刀耕种,锦绣篇章。
红石榴文化。百年流芳。
天然芦苇荡,莲韵荷塘。
超等田园美,瓜甜果香。
源流天仙子,西海风光。
笑迎八方客,人间天堂。
蒙汉如一家,鱼水情长。
高粱红米酒,曲水流觞。
金源发祥地,神鸟高翔。
青青的牧场,赞我家乡。
土肥水更亲,养我爹娘。
电视接卫星,油路宽敞。
家家登云楼,户户小康。
吾辈天酬勤,神彩飞扬。
一河衔两江,南北分张。
三岔米粮川,稻谷花香。
砂谷传天下,誉满龙江。
贡米出古龙,葵花向阳。
四季风景美,万千气象。
龙江第一站,史上流芳。
不忘英雄史,血染山冈。
肇源好儿女,奉献家乡。
红心永向党,再铸辉煌。

▪️(1) 七律·超等“红石榴”文博馆 (四首)
文/魏跃胜
松江浪簸自天涯,草色青青映万家。
单柳孤生三百载,鳇鱼供膳几朝衙。
猎渔营站今犹在,牧子新居更可夸。
喜看石榴文博馆,乡愁化作满园花。
(2) 西江月·【嫩·科尔沁草原风情】
文/魏跃胜
溪水弯弯流淌,草原坦坦铺张。
蓝天云下嗅芬芳,各色牛羊茁壮。
酒醉风前轻舞,奶茶热气飘香。
笙箫帐里叙情长,蒙汉渊源荡漾。

(3) 出队子·荷塘
文/魏跃胜
荷塘青碧,
袅娜初蓉栈西。
锦鳞跳跃鹭双栖。
粉色花香鸟雀依,
日落天红人更喜。
(4) 五律·秋望
文/魏跃胜
朝霞红万里,云聚雨倾翻。
碧野蝉蛙噪,丛林雀鸟喧。
闲时飘舞袖,忙季顶星繁。
期盼秋阳到,丰粮满旷原。
说明:走进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这里民族文化浓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红石榴”民族文化博物馆,记载着北方各民族的猎渔生活,展示着外地游子满目乡愁的生产和生活。南部水师营子是清代为抵御外敌建立的营站,那里的鳇鱼圈盛产鳇鱼,专供清庭御膳。北部卧龙泉的参天孤柳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这里草原辽阔。牛羊肥壮,牧民已住进新居。这里日新月异,景色万千,故此赋诗抒怀!

▪️大美超等乡
文/战 飞
生在松江碧水旁,
蒙古风情耀八方。
新村建设结硕果;
博物馆内民俗藏。
路宽灯亮公园靓,
山青草绿牛羊壮。
那达慕上聚群贤;
摔跤赛马好儿郎。
三花五罗鱼儿美,
稻花格桑遍地香。
域外人士来度假;
风情园里打卡忙。
村屯民风最淳朴,
干群个个都像样。
如今人人兜囊鼓;
写文点赞超等乡。
(注:新村建设即新农村建设;格桑即格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