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再回延安》

有幸观看大型行进式现场剧《再回延安》。由于导游口音差异,一直没有弄清楚是“行进式”还是“沉浸式”,回宾馆来网上认真查查还是“情景体验剧”。
说实话,我还真的是第一次体验,感觉挺新鲜也更是震撼,初进入剧场是“杂乱无章”的人群。忽然灯灭了,感觉到自己无所事事,周围漆黑一片,站不稳,坐无座,又不敢动,恐怕影响到周围,唯恐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引来不便,造成一些不必要,这是典型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的弊病,没见过世面的见证。

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功课,不知道这次“情景剧”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看后也是无从说起,似乎所有都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实则是脑子里没有清晰可见的记忆。综合考虑,反复回忆,仔细梳理,把观情景剧作一概括,有不当勿喷,确实不能如真记录,伊更达更高更好的领悟。
情景剧第一幕
老年的刘宝顺在日记中怀念红旗班战友,长征路上牺牲的战友出现在他身后的舞台上时,天空飘下了漫天的雪花。
那些无名英雄,连个墓碑都没有,一个最起码的名字都没有。就像是“孤魂野鬼”,无人认可,他们从坟墓里走出来,又回到了那个“窝”,只属于他自己的那个“窝”,他们无名分的呆在那里。
一个声音发自内心的:“我们都被叫做红军,但我们没有走完长征,牺牲在了路上……”,这种声音在延续,持久能听到,就在耳畔直到现在。
伟人的“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伟人的认可,更是全国亿万人民认可,亿万人民没有忘记您,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您是英雄,人民永远铭记!
情景剧第二幕
刘念弹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时,大屏幕上黄河波浪滔天,气势雄伟壮阔。20岁的刘宝顺舞动红旗,特制的长臂升降台高高升起,红旗高高飘扬,这种三维立体的效果震撼人心,我也对《黄河大合唱》的威力所震撼。
在中学时就唱过《黄河大合唱》,大学时还进行过班级大合唱,工作之后在旧寨中学还合唱过一次《黄河在咆哮》,但是都没有今天的看演唱这样震撼。
鲁迅先生《热风》里的一句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也真正知道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也真正懂得了“一束微弱的光真的能照亮一片天际”。
第三幕爬雪山草地
爬雪山被设计成陡峭的长坡,红军战士在上面艰难攀爬,不断有战士滚落下去,反复有战士滑落下去,漫天大雪不停地下,一波又一波的红军上去又下来。近距离观看的观众感觉寒风扑面,身上都是雪花。亲眼看到,几名站在最前面的观众手捧雪花,激动地看着演出,神情非常投入,这才是“情之深意之切”。
我多少次想冲上去,能助他们一臂之力,哪怕是我“搭上我自己”,我去付出了,我为了那一个最终浪漫的目标我也“搭上我自己”一次,然而,都不能!
过草地的路上,那瘸腿的班长,那一个个的为了能“保留火种而放弃自我”,那炊事员,那蒸馒头、吃馒头、送馒头的场景,让全体战友“饱饱吃上馒头”的精神胜利法让我们的士兵精神饱满富含战斗力,而最终还是令人心酸,保留那旗手班的旗帜倾尽全班所有。
第四幕,红军抵达陕北
舞台上突然下起了雨,陕北人民打着腰鼓,在雨中跳着欢快的舞蹈,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我已经沉浸在这胜利了喜悦里,我已被他们所感染,我随着他们鼓点跳起了舞,革命胜利的信息早已传遍了整个陕甘宁边区,全国人民齐欢喜。
结尾幕
一面巨大的红旗伴随着《东方红》缓缓降落在观众头顶,在主持人富有磁性地解说中,所有观众情不自禁触摸红旗,红旗随即又缓缓升回剧场上空。那种触摸红旗的庄严仪式感,令人肃然起敬。我身后的一位头发白了的大爷随着音乐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嘹亮雄壮,唱歌的越来越多,以至于全部,那老太太、那老汉汉、那男女老老少都发自内心得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我身边的“爸爸”肩膀上的小姑娘,手摸红旗,把红旗放在脸上,亲吻这美丽的五星红旗,以触摸到她而深以为自豪;我旁边的碎娃娃看到小姑娘骑在爸爸脖子上触摸到鲜艳的红旗而跳了几跳还是未曾如愿,知趣的爸爸抱起了他,从而父子俩同时触摸到了那鲜艳的最美的中国红;我右手边的八名演员,和我们招手执意,我完全忘记了我和她隔着“一层距离”,我情不自禁的和他们招手道别,我们毫无距离感。
随着人群从剧院出来,我脑子里还是满满的剧情剧景,自身被完全沉浸在剧中无法自拔。
同游“德”一直追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结束幕”里唱歌没有,触摸到红旗没有;同游“志”更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必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自己。
观《再回延安》,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