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八一建军节”96周年前夕,央视新闻的播报传来振奋人心喜讯:中国独立设计、独立研发、独自制造的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这一重大工程的成功通过验收,标志着中国在战略基础重大工程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际航空航天界专家共认,作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试验在航空航天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科学院7月17日公布的国产JF-22超高速风洞能够复现相当于约30倍声速的飞行条件,这使得它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最为先进的超高速风洞之一。通过这一设施,中国拥有了覆盖全部飞行走廊的风洞试验能力,这在技术上是一项重大的突破。随着风洞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航空航天飞行器试验与制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之前新华网、央视网报道,在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看到了刚刚通过验收的JF-22超高速激波风洞。它全长167米,各项性能指标国际领先,为空天往返系统以及超高声速飞行器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研制新一代飞行器的摇篮,JF-22超高速风洞可以复现40到90千米高空、速度最高达每秒10千米,相当于约30倍声速的飞行条件。中国从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备全飞行走廊覆盖的风洞试验能力国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团队利用超高速风洞成功研制了一款引人注目的发动机,即斜爆轰发动机。这项突破性成果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引起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发动机,斜爆轰发动机利用不同燃料混合产生爆炸,作为推力,其热效率高出50%,拥有极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如果这一发动机能够成熟并量产,它将带来革命性的效果,为中国飞行器领域带来跨越式的发展机遇。
爆轰发动机的研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传统发动机的热效率通常受限于燃烧效率和能量损失,而爆轰发动机通过控制燃烧过程,使不同燃料在特定条件下混合并爆炸,从而产生更强大的推力。这种设计使得发动机的热能利用率大幅提高,不仅能更高效地将燃料转化为动力,还能显著减少废气排放。斜爆轰发动机的概念已经在理论上被验证,一旦成功量产,将在飞行器领域引领一场技术革命。
这一创新发动机的潜在应用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可以用于现有的航空器,提高飞行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还可以推动航空航天行业向更高速、更高空间的探索迈进。例如,它可能被用于载人航天器,提供更为强劲的推力,缩短宇航员的往返时间,进一步拓展人类的太空探索。此外,斜爆轰发动机的高能效特性还有望应用于无人机和导弹等领域,提高这些飞行器的续航能力和作战效率。
中外航空航天界专家认为,具备全飞行走廊覆盖的风洞试验能力,对于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这将为中国的飞行器研发和改进提供得力支持。通过在超高速风洞中进行模拟试验,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飞行器在高速飞行状态下的表现,为改进设计提供准确数据和有力依据。
其次,全飞行走廊覆盖的风洞试验能力使得中国能够自主开展更加复杂和高级的飞行器研制工作,不再依赖于国外的风洞试验资源,提高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中国在飞行器领域的技术水平也将因此快速提升,有望追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笔者认为,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到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的首飞成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正在取得举世瞩目的进步。而此次,中科院JF-22超高速风洞的通过验收,更是为中国航空航天科技的崛起如虎添翼。随着中国在风洞领域的领跑,相信未来将会涌现更多的重大工程和科技成果。为此特赋《太常引》为评为贺。
苍穹飞越旋陀螺。
疾驶赛金梭。
音速奈无何。
大风洞、玄机很多。
叠加马赫,
暴轰驻定,
天地激波歌。
星际看银河。
勤往返、神舟着魔。*
注*指,作为研制新一代飞行器的摇篮,我JF-22超高速风洞可以复现40到90千米高空、速度最高达每秒10千米,相当于约30倍声速的飞行条件,成为世界唯一。
一一2023年7月3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