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铸审魂
——章丘区审计“老兵”于成水速写
文/马业赞
【于成水小档案】:
●1986年7月,调至审计局,专业工龄37年;
●在职研究生,高级审计师,现任现任章丘区审计局二级调研员;
●从业以来,共主审项目52个,参审项目128个,查出各类违规违纪问题7500余万元,催缴入库财政资金4300多万元;
●多次获评省、市审计系统先进工作者,章丘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信息宣传员。
初见于成水,着实被他的举动惊着了——只见他如数家珍般依次拿出珍藏多年的荣誉证书、奖杯奖牌、领导签批件、高级审计师证、论文发表刊物、科研课题申请表、委任通知......足足有一米高。这些“审计藏品”,不仅浓缩了于成水37载审计工作的点滴,更是章丘区审计局成立40周年的一个时代见证。
回首从事审计工作的37个春秋,于成水在同事之间的称谓也从小于转变为了于局长或者老于,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审计初心,那个审计承诺,和那份审计使命。
众做周知,审计部门是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在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方面发挥着“免疫系统”功能,审计部门特别是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徇私,不枉法,以彰显审计执法的公正性。再通俗一点说,审计就是查账,即通过检查账目和相关资料,监督或督促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能,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
严肃、较真、公正、铁面无私、一身正气,这些形容审计人的代名词,在于成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透过他的故事,或许你会更加坚信,审计就是一束光,拨散迷雾,照亮希望。
审计人业务能力养成记
那是1986年的春天,香港音乐作为新鲜事物席卷内地,谭咏麟、张国荣、Beyond乐队、张学友的成名曲目在收音机里来回播放,无数的年轻歌迷为之疯狂,骨子里的热血也随着动人的乐曲激情澎湃。年仅22岁的于成水每天哼着流行歌曲、骑着二八大杠穿梭在上班路上。
这条路,他已经骑车走过了三个年头,商业系统也是把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来对待。毕竟那个时候,毕业于青岛商业学校财会专业的高材生,实属少见。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于成水,也是每天充实感满满,专业能力强、为人和善、有干劲、敢担当,单位人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现已退休的刘玉花曾和于成水同事过两年,“那时候小于干活又快又好,在章丘商贸领域多次参赛获奖,我们领导既认可他的能力,又怕他风头过剩,被别的部门抢走了。果不其然,刚刚组建了三年的审计局,因为人才缺乏,一纸调令就把小于给调了过去。”
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任何反驳的于成水,就这样加入了章丘审计局这个大家庭。因为当时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审计这个概念,更别提审计专业这门学科了。就在于成水加入审计局的第二年(1987年),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的南京审计学院,才正式诞生,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开设审计学专业的学校。可想而知,于成水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远比想象中还要狼狈。
可迷茫归迷茫,未来的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的。俗话说,说千遍不如做一遍,行动,永远是突破迷茫最捷径的一条路。说干就干,于成水重新翻出了大学课本,零零散散有关审计的内容都被他抄录在了笔记本上。因为鉴于当时信息渠道少,他找老师、托同学为他搜寻邮寄各类与审计有关的文章和论文。另外,他通过行业人脉,用为数不多的餐费订购了南京审计学院主办的权威性刊物《审计与经济研究》,每一期的笔迹都记得密密麻麻。
就这样,于成水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里工作,潜移默化中,他已然成长为当时审计局里的“小专家”,对于日常的审计工作可谓得心应手了,对于大项目审计的欲望,也开始蠢蠢欲动。
1993年6月,年仅29岁的于成水总算是迎来了审计生涯上的第一次“大考”——作为主审对章丘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
对于这项任务,于成水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终于可以检验七年来的知识积累了;担忧的是,当时全国正值国企改革深化阶段,各项配套措施尚不到位,相关制度建设也比较滞后,尤其是对合资企业的审计,章丘还没有先例、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
虽然准备已经十分充分了,可当于成水去这家企业审计时,还是被对方单位来了一个下马威。只见这家企业的会计把账本往他们面前一扔,各项数据一目了然。
“这是你们要看的账,收入、支出、销售额一应俱全,我都帮你们算好了,我们前后亏损了20来万。”
“就20来万?不可能!你们这么大个企业,如果真亏损这么少的话,我们也没必要来审计你们”,有些愣头青的于成水,执意要挨个环节一一审计。
“走个过场就行,年轻人这么较真干啥,没有我们老板的指令,一些场所是不可以随意进入审计的”,对方的会计开始以长者身份,教育起了于成水他们一行人。
“不让审计是不行的,你把你们老板叫来。”
“今晚就见到我们老板了,他要请你们在饭店吃饭,喝茅台,于老弟,咱们今晚一醉方休。”
“茅台就不必了,我们也不会赴约的,但老总肯定是要见到的,给你们老总带个话,我们审计你们,不是难为你们,而是在帮你们。”
“要是我们老总不见你们呢?”
“那我就上报政府,由政府出函,我随意审计。”
两人越说越激烈,越争越矛盾,互不相让的二人,终究还是由于成水手里的“原则”牌击败了企业会计手里的“敷衍”牌。
事后,该企业老总亲自出面接待于成水一行、并积极配合,历经一个半月的努力,两年间,企业累积挂账亏损163.62万元,潜在亏损544.94万元,合计亏损681.56万元的巨额数字,令所有人大吃一惊。不过,一份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的审计报告也呈递给了政府。当时分管工业的市领导进行了签批,并对该企业“对症下药”出台了相关政策,一年之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企业转亏为盈。
后来,这家企业的老总和会计,专门带着给于成水的表扬信去到审计局,当着众人的面高度夸赞他。
于成水的这次审计成效,也为政府指导合资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这也充分肯定了于成水审计第一枪的威力,是又响又准。
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多了。1994年春夏之交,审计局组织实施对某市属煤矿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工程进行审计,于成水挂帅审计组长,也已敲定。
不同以往的是,于成水这次提出了拒绝,原来之前他去过几家煤矿企业审计仓库用料,只是没下井,因为那会受到过惊吓:“煤矿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一个劲强调,井下容易塌方,一年砸死几个人都见怪不怪了,并一再强调,将来有一天去井下审计,尽量别接这活,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何况还有老婆孩子。”
带着这个担忧,于成水找到领导,一番交谈过后,带着“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信念,他战胜了恐惧,毫不犹豫地走向了井口。为了确保于成水精准完成任务,时任审计局局长的刘局长亲自陪同下去了。
“当时不光小于害怕,随着罐笼下沉,我那心都扑腾扑腾跳,井下微弱的灯光、井壁哗哗的流水声,真就营造出了将要塌方的窒息感,不过小于真是争气,罐笼停下,立马不慌不忙开展工作,逐一核实了设备和物资材料,并于上来后第一时间形成了核查报告,没让我失望”,刘局长回忆起那段“贸然下井”经历,心有余悸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于成水的认可。
反观于成水那边,历经这次下井考验,他一再声称自己放下了“悬着的两颗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自己30岁生命的担心;增加了一重身份:真正意义上的审计人。
这个审计师不好说话
1998年5月,时任国务总理的朱镕基前往南陵县视察该县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情况。公开报道显示,为了应对朱镕基的视察,当地政府从外地调运1031吨粮食到总理将要视察的南陵县峨岭粮站,连驾驶员在内前后二百余人通宵大干了四天,“人造”出粮食满仓的景象。
造假揭穿后,朱镕基大怒,就此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粮食挂账清查审计工作。于成水作为章丘审计代表,调往济南参加区县交叉审计。与其说是交叉审计,倒不如说是一次全市范围内的审计人员大比武。
“我当时被分在了历城区审计组,带领3名同志主审历城区的3个中型粮库,那时候没有要比出好成绩的想法,就想把最真实的数据统计出来”,可能于成水还不知道,这次粮食审计工作,会打响他日后在济南审计领域的知名度。
与于成水同组的审计员王宏来自商河审计局,他对于成水当年逢仓必查的态度,记忆犹新,“口口声声说自己恐高的于组长,每次都第一个爬上十多米高的粮仓,测量数据、抽查质量,不放过任何疑点,因此,在于组长带领下,我们组查出的违纪金额最多。”
说起查出违纪金额最多的话题,于成水还遭到一定的威胁,对方声称黑社会,明里暗里要求于成水少报点损耗。可一向不畏强权的于成水没有任何妥协余地,如数上报。
随后,由审计署复审组这个“阅卷老师”对于成水审计的项目进行复查,复审结果和他所提交的审计报告上数据一致,并对审计查出的4404.47万元违纪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
于成水就此拿下了这场比武的第一名,他那勇于探索、敢于碰硬的工作风格,也开始在业内传播开来,章丘审计局更是把最难啃的“硬骨头”全权交给他。“于成水这个审计师不好说话,交给他去审计,全局都放心”,原本是贬义词的“不好说话”,在于成水耳朵里,瞬间变成了褒义词,用他的话说:这就是对一名审计人最大的认可。
自从在济南打出名堂之后,为了进一步考验于成水的公平、公正,组织交给他一项“原则”与“人情”较量的任务。
“1998年底,局领导安排我负责商业流通、市属股份制25家企业的审计,这些企业的大多数会计和我都是同学,这次又牵扯到奖惩兑现问题,各家企业都很重视”,于成水格外担心同学找他“走后门”。
可怕啥来啥,还没正式开审,和他关系较好的几位同学,当然也是被审单位的会计约他出来吃饭,饭菜还没上齐,一轮满是同学情的游说就正式开始了:
“成水啊,照顾一下,我今年能不能升职,就看老同学手下留不留情了。”
“厂长答应我了,这回审计你只要抬抬手,年底不光给我多发奖金,也有你的一份。”
“成水啊,咱俩高中、大学都是同学,你就一个睁只眼闭只眼的问题,不要太认真。”
“就是嘛,交朋友是条路,得罪人是堵墙。”
在各位好同学的“良言”劝告下,于成水那顿饭吃得那叫一个憋屈,好在历经一番艰苦思想斗争后,原则终究战胜了人情。
历经近两个月的逐一审计,25户企业中完成经济目标任务的17户,没有完成经济指标的5户,有包括该企业在内的3户企业不仅没有完成任务,且弄虚作假,其中就包含那晚请客的几位同学单位。
通过对企业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于成水先后撰写出了《浅论经济责任审计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应抓好六个环节》《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体会》等三篇审计论文,分别被《山东审计》、《联合日报》、《城市审计》采用发表。
之后,于成水受局领导委托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章丘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行办法》和《章丘市市属企业法人代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行办法》,为指导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面对秉公执法、敢于碰硬的老同学如此捍卫原则,本想不再来往的那几位同学再度请于成水喝酒,这次喝酒的说辞也由抱怨变成了感激:“感谢老同学当时没有留情面,要不然我们几个这么欺上瞒下,工作真就丢了,甚至都得进监狱。”
说罢,几人的酒杯碰在了一起,最纯粹的同学情伴着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金融审计探路人
好的职业生涯应该是先漂流,再登山。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想着到达某个目的地,而在于拼尽全力完成工作的挑战,不断提长自己的工作技能。当你认为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获得成功时,再开始攀登新高峰。职业生涯里的新高峰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同样也是需要足够前期积累的。好在,准备充分的于成水在职业生涯的上升期遇见了“金融审计”这一新高峰。那是1999年4月份,领导安排于成水前往济南市审计局金融处,参与对建行系统的审计工作。由于当时全国范围内银行放贷不严格、制度不规范、政策不明朗,国家亟需整顿金融系统,于成水这次去的目的,一是协助济南市审计局工作,二是通过自己学习金融审计相关知识,回章丘整顿自己区县的金融系统。极其生疏的金融知识业务、动辄上亿的资金、只身一人在外的孤独,种种因素令于成水没睡过一晚好觉。本就焦虑的他,那段时间都有些中度抑郁了,因为搞不明白金融政策,又加上那个年代信息源少,好多问题需要从市局安排的临时宿舍坐公交车去局里找专家请教。“一次我突然因为想不通一个问题,猛地一下从被窝爬起来,直接往公交站牌跑,可左等右等就是不来车,急得我满头汗,一阵风吹来,我打了个寒颤,才意识到那会是凌晨三点半,公交车还没发车呢。”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45天的努力,于成水及他们这些从区县临时抽调组成的团队,共计查出违规违纪金额4562万元。为了将问题查深查透,处理准确无误,一向严谨的于成水先后查阅了大量法规依据,学习了有关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所查问题被审单位心服口服,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在审计报告的意见书上,被审单位领导这样写到:“审计组对我们行9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所查问题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通过审计对我们是个促进,既提高了我们会计人员自觉执行金融法规的认识,又提高了业务人员操作水平,通过这次审计,更使我们认识到了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和作用,今后将主动申请审计。”于成水所带领的审计组这种知难而进,不会就学,边学边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局领导的好评。随后,于成水回到章丘,圆满完成了章丘金融系统的审计工作,并填补了诸多漏洞,改进了诸多政策。与此同时,他结合金融审计工作实践,进行了长期金融审计方面的理论探讨,先后撰写了两篇审计论文,一篇是《对地方金融机构审计的思考》、另一篇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和金融审计的发展方略》分别被《山东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采用发表。对指导金融审计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这两篇论文为于成水晋升高级审计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硬接烫手战书
练就了真本领、闯过了人情关,彼时年富力强的于成水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还没等他喘口气,时任局长刘局长就递给了他一个审计通知书《关于对章丘市财政局一九九五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通知》。
“小于,这是咱们给财政局下的战书,你敢不敢接?”
“局长,接是敢接,就怕工作不好开展。”
“不要有过多的心理包袱,全局都支持你,这次你就放开干,出了事我兜着。”
“好的,那我回去积极准备。”
一脸愁容的于成水回到家中,连晚饭都没吃,就闷闷不乐地躺床上了。妻子一番询问之后,知道了他的顾虑,毕竟刚入党不久,组织要重点培养,这次是根据国家《审计法》规定,首次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审计对象更是不同以往,都是一句话可以决定他前途的大官,稍有不慎,满盘皆输。紧接着开始安慰他:“你忘了你的人生信条了吗,‘审计——正义的捍卫者,腐败的终结者’,就算前途没有了,你捍卫正义也是我的英雄!退一万步讲,工作丢了,我养你。”
听完妻子的鼓励,于成水羞愧难当,当即起身吃饭,原本黯淡无光的眼里又充满了光芒。
经过几天缜密的准备,由于成水任审计组长的4人审计小组走马上任了。当其他组员还心有余悸时,于成水则充当起了安慰角色:“我们放开干,上边有局领导顶着压力,再说咱们还有‘制度’这一尚方宝剑,谁都阻止不了!”
话虽这么说,可活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干。毕竟章丘预算资金涉及太广,财政、税务、国库、市直部门应有尽有,各单位存在的虚列支出、违规使用周转金、不按规定级次入库、乱发奖金实物补贴、违规建设楼堂馆所、违规购置车辆等13大类问题亟需审计。
先不管工作内容的复杂与否,光阻力满满的“拦路小鬼”就够他们喝一壶的。“这个文件是某某领导签批的”、“当时领导和你们局领导打过招呼”、“要不你去找大领导问一下”等难为人的托辞,天天令于成水和团队焦头烂额。好在他顶住了压力,“制度”这一尚方宝剑果然十分奏效,“我不管之前出于什么原因,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要么回去写说明、补申请,要么咱们就公事公办。”
眼看于成水动真格的了,拦路虎们也在这把尚方宝剑的砍杀下,挨个被击毙。在于成水和团队的努力下,历经36天没白没黑地审计,圆满完成了这项审计任务,于成水也作为审计组长在当年的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而此次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引起了济南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来章调研时也是给予高度评价:“章丘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首战告捷,为其他区县提供了宝贵经验。”那一年,于成水也被授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荣誉的背后除了原则的坚持,苦下功夫也是一大关键,现已退休的组员冯科长回忆起那次对财政局的审计,依旧记忆犹新:“那时候每审计一个领域,于组长就带领我们学习自1986年以来涉及预算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于组长手抄在小笔记本上的,前前后后差不多得摘录了20多个小本子,笔记5万多字,没有于组长,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那项任务。”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原则,刚正不阿的于成水和他的审计团队,自1996年审计财政局首战告捷后,章丘有关财政的任何审计,都全权交由于成水了。细算下来,他与财政审计结缘已有27个年头了,并且每年都有新突破,每年都上新台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22年,对于于成水和他的审计团队来说,绝对算得上最高光的一年。
这一年,在章丘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张承峰的全方位支持下,由于成水分管的财政审计工作,斩获署优项目区县一等奖,济南唯一,全国仅10个,实现了章丘审计局建局40年来署优项目“零”突破。对此,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给予高度肯定,并做出批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区审计局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成果彰显了敢闯敢创、善作善成的章丘传承,应予表扬肯定。”并要求四大班子领导传阅,区委办公室以章丘信息特刊的形式转发区直部门单位。
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荣誉上的加分,更是章丘审计事业的一次自我突破,正如张承峰书记在审计局党组会上讲的:“审计项目创优,是一次章丘审计队伍的自我革命,内强了素质,外树了形象,叫响了‘章丘审计铁军的品牌’,距审计局党组确立的全区树标杆、全市党先锋、全省走在前、全国有影响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月25日《济南日报》头版头条以《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章丘审计走向全国》为题,对章丘区预算审计创优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当日新华社客户端统计的浏览人次更突破了100万大关。
期间,由于章丘署优审计项目影响力的扩大,联系来章学习交流的同行逐渐增多,有来自浙江湖州的、江苏淮安的,山东济宁的、聊城和淄博的等。通过交流,达到了相互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对我区在全国、全省美誉度知名度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章丘区审计局和于成水所取得的成就背后,不正是那一段小小跬步所走出来的吗?事后回忆,无数的荣耀,理应是从于成水硬接那封烫手战书开始的吧。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马上迈入花甲之年的于成水,始终坚定着一名审计老兵和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信念:审计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尽沧桑,洗尽铅华,仍是少年!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