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雄:辛弃疾评传

李恒昌 著《今古传奇》2023年第4期
滁州成美谈
《九议》之后,辛弃疾被调往滁州,担任知府。这是他第一次担任“领导干部”,担任一方的“父母官”,在一方天地里可以“自己说了算”,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本事和才干。但是滁州知府这个职位,绝不是一个“美差”,而是一个苦差。甚至可以说,此番辛弃疾来“就”职,其实是来“救”火的。
滁州位居长江下游北岸,当时属于扬州管辖。因滁河贯通境内,故名滁州。此地是南北交界之地,也是战略要地。自古便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亦有“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北宋时期欧阳修专门修建并作记的醉翁亭,便在这里。但是,就是这个地方,历经战火洗礼,经济状况很差。特别是宋金交战以来,此处常年兵荒马乱,生灵涂炭,荒野千里,民生凋敝,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官员也是闻之兴叹,唯恐避之不及。
据说,辛弃疾之所以到这里任职,是因为虞允文的提名和推荐。虞允文为何将他推荐到这里?这不是故意让他往火坑里跳吗?当然不是。虞允文看到辛弃疾撰写的《九议》,发现他的确有些见解,也有些才学。但是,到底是不是真有才学,是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眼高手低。这需要实践检验。有鉴于此,虞允文向皇上举荐,要辛弃疾到滁州试试,看看他是不是真能“救火”。换句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辛弃疾是在很多人的讥笑或偷笑中走马上任的。对于滁州的情况,善于做情报工作的他之前已经有所了解。考虑到前景未卜,他没有带妻子范青岚前往,而是将其留在了京口。
那是1172年的春天,辛弃疾喝了一杯壮行酒,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
对于滁州的情况,他原本有最坏的打算。但是,到了那里一看,现实景象依然突
破了他思维的底线。大街上行人稀少,到处杂草丛生,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像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或瘟疫,没有一点过日子的气息和样子。
当时辛弃疾面临的情况,与千年之后焦裕禄初到兰考县有某些相似之处。焦裕禄到兰考时,由于兰考地处盐碱地带,粮食低产,老百姓基本上靠讨饭维持生计。
辛弃疾到达滁州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状况呢?由于金军经常向南进犯,这里又是必经之地,所以每次都会使这里遭殃。金军一来,守城的士兵像听到“咕咚”的兔子,不顾一切地逃命,舍下老百姓不管。老百姓无力保护自己,也只能纷纷外逃。无论是留下来,还是外逃,家里的财产都被抢劫一空。哪里还有什么财力和精力来种地、经商、过日子呢?
一般地讲,新官到一个地方之后,是会烧“三把火”的。目的是破僵局,开新局,树威信,显政绩。对这个惯常做法,辛弃疾懂得。但是,他更懂得,这“三把火”,不能轻易烧,也不能随便烧,烧不好,不仅不会有助破局,反而会烧了自己。所以,他到任之初,便开始了调查研究。他要了解清楚,滁州的问题究竟在哪里,症结究竟在哪里,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辨证施治。 (31)
《天下奇雄一一辛弃疾评传》系济南市文联、济南市作协签约作品,2023年第4期《今古传奇》杂志头题全文刊发,2023年6月12日济南交通广播开始连播,2023年6月30日《济南时报》开始连载。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