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国耻记忆的铁钟》
--揭秘大沽铁钟轶事
作者/侃珂
合诵/月娥·安湛·云朵·祥会
音乐合成/孔祥会
当我们走进大沽炮台遗址博物馆的门槛,
那只锈迹斑斑的大沽铁钟立刻映入眼帘。
记载着其名称又叫“乐威毅公祠”铁钟的历史,
镌铸“大清光绪十年立海口大沽乐威毅公祠”,
“皇图巩固保定府练军官兵仝人公立”字样。
曾经悬挂在天津大沽口要塞的石头缝炮台,
追溯清代直隶总督乐善在1860年8月21日凌晨,
率兵抗击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而为国捐躯,
那段中华民族抗御外侮的国难沧桑史篇。
“威毅”铁钟鸣记着慰藉忠魂保家卫国的事迹,
唤起无数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伟大心愿。
回眸大沽铁钟穿越战火硝烟后的回归之路,
八国联军在1900年5月28日发动侵华战争,
6月17日以石头缝炮台作为首要侵略突破点,
九艘军舰炮轰大沽口炮台后进攻北京,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
使中国遭受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劫难。
英国海军将掠夺的大沽铁钟作为战利品,
由奥兰多号军舰运送至英国朴茨茅斯市,
英国政府在绿树成荫的维多利亚公园内,
修建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大理石纪念亭,
用于悬挂从中国天津掠夺的大沽铁钟,
展示大英帝国靠殖民侵略发家的强盗嘴脸。
历经战乱动荡和钟钮被盗毁坏等劫难的大沽铁钟,
后来被英国朴次茅斯市维多利亚艺术中心,
安排工人从公园纪念亭搬回室内角落存放点。
文化艺术中心主任马克-刘易斯在2003年,
检查园内藏品时发现了存放角落的大沽铁钟,
由于不识中文就请中国留学生范辉帮助翻译,
根据钟体上的铭文判断文物来自津沽家园。
随即范辉就与刘易斯沟通是否有意归还大沽铁钟,
获得他的同意后就立即与塘沽文物单位取得联系,
范辉以其怀揣中华血脉人文铸就的爱国之心,
开始争取铁钟重新回归津沽大地的艰辛征程,
在中英有关部门和各界友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英国政府终于在2005年5月,
通过无偿返还大沽铁钟的提案。
不知道有多少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游客,
怀揣好奇心理走进天津大沽炮台遗址博物馆。
参加在2005年7月22日举行的大沽铁钟回归仪式,
那口大沽铁钟跨越105年的时空沧桑,
重回故里鸣响悠扬而厚重的历史钟声,
铭记着大沽炮台勇士与侵略者血肉之博的史篇。
却永远抹不平铁钟惨受国衰受屈之时的磨难,
见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发展。
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中华文明血脉绵延,
使大沽铁钟鸣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钟声致远。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