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源网络
主编:姚京平

知青岁月之四《铲地的情怀》
文·诵/雪莲
铲地是我们下乡干的最多的活,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事。
由于东北天气冷,每年到5月份地里的庄稼苗才开始发芽,吸足了水份的秧苗在阳光照射下,仰起头拼命地拱出土面和周围的青草争先夺艳地长起来,远远望去,一片片葱绿景色。
这时是头遍铲地最好的时机。锄掉杂草,苗才能壮实长高!

“出工了”天刚蒙蒙亮,一声哟喝,我们集体户每个人都扛起锄头去地里干活了。
走在田间的田埂上,清湿的泥土气息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深深呼吸着。道边草木和花的芳香,令人陶醉。
一拢一拢的地里苗草相间。锄草翻地,这对我们这些五谷不认苗草不分的学生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我们排成一行,一人一拢。“打头的”(这是对带着干活的社员的称呼),交待完后开始干了,我们紧随其后。弯着腰挥着锄头在地拢两边紧张小心的干着,生怕伤了苗。
我自小很少干家务活自然手脚不灵活,看着两边的人都走到前面了心里着急,额头上的汗水滴嗒滴嗒的直往下掉。一拢地“打头的”到头了,站在地边休息。到底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知青们有的到头了直接去接落在后面的同学,直到都铲完才休息。阳光晒在身上,皮肤微微发红,看着同学们都滿头大汗在互相接,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刚刚喘口气,“打头的”又开始干了。我们慌忙拿起锄头赶紧跟上。

就这样天天周而复始,晚上收工回到集体户躺在炕上浑身酸疼,真不知道这日子能撑多久。但当眼前闪过那一幕……太阳落山了,我们扛着锄头往回走,有一个瘦瘦的身影总在远远的后面慢慢走着,她是我们集体户中最小的女生,她有着常人少有的毅力和坚韧,坚持自己干完活才收工。我默默在心里说:这就是榜样!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她回城后工作出类拔萃,成为女精英。
每每翻开我们几个女生扛着锄头旁边写着(吉林新农民)的照片就浮想联篇,仿佛又看到同学们在霞光映照下仔细擦着锄头上的泥土,那久经擦拭锃光瓦亮的锄头也成为了我们青春闪光的见证!
作者·诵读者简介:高慕莲,新中国同龄人,插队知青,后任国企干部。喜欢唱歌、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