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三七)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三七、五婶的唠叨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顿时,整个北京城沸腾了。红旗招展、鼓乐齐鸣、《国际歌》奏响、毛主席万岁响彻云天、上万只和平鸽飞上了蓝天……
在上海、在西安、在重庆、在沈阳、在济南、在青岛、在沂蒙山……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是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处处是欢乐的海洋。
马家峪的大街上,正行走着一支游行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马家军留守方队,他们手持钢枪、步伐整齐、国旗、军旗迎风飘扬,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被高高举起。
紧随其后的,是沂蒙山首个党支部代表。几位老人被一架马车拉着,将锤头镰刀的旗帜举了又举。在党旗的映衬下,老人们的脸上熠熠生辉。
跟在党旗后面的,是烈士家属代表队。走在最前面的是五婶,她左手举着大儿子的遗像、右手举着二儿子的遗像,被两个女儿架着,颤巍巍的向前移动。
后面依次是:干部代表队、支前代表队、群众代表队、民兵代表队、妇女代表队、学生代表队等。
队伍所到之处,欢呼声不绝于耳、锣鼓声响彻云霄,道两边,彩旗飘飘;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声不绝于耳,震得山音子也一并加入到了狂欢的行列!
老槐树下的广场上,摆了张大八仙桌,县长徐能发表了重要讲话。先是总结了蒙东人民在抗战期间英勇杀敌、无私奉献的精神,然后号召大家做新中国的主人,尽快把生产、生活搞上去,向新中国献礼!
马家峪新任乡长马克斯作了即兴演讲,他说:“乡亲们,过去打鬼子、打蒋匪,咱马家峪人从没怂过,如今建设新中国、新家园,咱更不能落下!咱们要种好地多交爱国粮,多生娃支援国家建设!大家说,好不好?”
“好!”小伙子们爆发出了震天回应,而大姑娘、小媳妇们则羞红了脸。但人人脸上都挂着笑。那笑,无比灿烂!
游完行,五婶悄悄去门市部买了些纸香,颤巍巍的回了家。一回家,就把包好的水饺煮上了,然后将月饼、丰糕装进了篮子。
莲花山前的向阳处,有三个土堆。一个是被鬼子打死的五婶的丈夫,另两个里面睡着她的山和石头。
山和石头是五婶一手牵一个送给马三的。那年,丈夫死后,她一下垮了。就这么根顶粱柱啊,这一抽,日子还咋过?她哭啊哭,最后认准了一个理儿,赶不走日本人,这日子就没法儿过!于是,山和石头就入了儿童团,一满十五岁,她就送他们当兵了。
山是打孟良崮牺牲的,而石头则是打济南时战死的。哎,这俩孩子要是活着呀,该娶妻生子喽。
“老头子,小鬼子被打跑了,新中国成立了!”五婶跟丈夫絮叨完,便坐在了儿子坟前:“儿子,今天国庆,娘看你们来了。”说着,燃起了香、点着了纸钱。
冲天的烈焰顿时映红了半边天,惊得夕阳一轱辘,滚下了西山。
一阵风刮来,扬起了一团纸灰,围着五婶打起了转。
“儿啊,咱没白死,死的值啊!”五婶的唠叨开始了“你们在地下好好睡吧,家里还有狗剩呢,亡不了国、灭不了种。如今哪,狗剩有出息了,南下当干部去啦!村里好几个姑娘都看中了他呢。我打算啊,来年娶羊二家的小三儿。那孩子腚大腰圆,生仨儿没问题。到时娘作主,头生给山,二胎给石头。咱老马家的香火,哪支也不能断!取名的时候,洋气点儿,叫胜利、叫建国。再过二十年,咱老马家又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
天,渐渐黑了。站在远处的俩闺女见娘絮叨的差不多了,就凑上来说:“娘,起风了,天凉,咱回家吧。”
五婶将酒倒进纸灰,把月饼和丰糕又正了正:“儿啊,吃好喝好,啊。”话未出口,两股清流哗的下来了。
“娘,回家吧。”俩女儿俯下身子搀娘“哥哥们看见您哭,会伤心的。”
不劝还好,一劝,五婶的泪便泉涌般地狂泻下来了:“儿啊,你们狠心呀,咋这么早就走了呢,如果活着,多好啊!现在解放了,本可以当家作主的呀!!”
夜幕哗地降临了,远远近近均响起了鞭炮声,大伙儿都在向烈祖烈宗及为了新中国诞生而献出生命的先烈们报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