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里的故事
作者:朱双顶
世上的事情错综复杂、真假难辨,人也是揣摩不透、毁誉难明。于是不同的视角就有了不同的答案,事还是那件事,人还是那个人,但故事的结局却有了戏剧性的反复,确实耐人寻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时期的视角里的故事,或许在说笑之间能给人一些启迪。
人在疑神疑鬼之时,心里总会是见疑从有,于是眼中就充满着“有”的视角,得到的便是“有”的答,而这一切恰恰就有一些是假像造成的错觉。问题是这种错觉伴随人,有的只有在真相大白时,才仿佛梦醒而豁然。要是真相一直不白,那就大有可能造成不白之冤,也让自己耿耿于怀而放手不下,是冤人害己而不值当。《列子•说符》上“疑邻盗斧”的典故,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看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他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被丢的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所以,刑法上确立的疑罪从无的原则,便是人类法制思想上的一大进步。可现实生活中见疑从有却比比皆是,而有些人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就连古代圣明的皇上也是如此。刘邦,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可谓雄才大略而揽尽天下英才为己用。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丞相,他足智多谋,屡次为刘邦计从奇出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刘邦最为得力的重要谋臣之一。就是这样的君臣二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因陈平的忠心耿耿辅佐,而见信刘邦就铁板一块,当有人在刘邦面前毁谤陈平时,汉高祖就疏远了他,而有人在刘邦面前赞誉陈平时,汉高祖又亲近他。这就是因为汉高祖看陈平的视角,在信与疑之间的变化,是受身边人所进言的影响,而陈平还是那个陈平,变的只是汉高祖的看法与结论。这说明,根据他人所说在做出判断时,往往是会出现差错的,根子是出在说话人的站位、意图上,这也是一个视角问题,不可不警。
即使是同样一句话,要是出于不同人之口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唐赵蕤在《长短经•忠疑》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春秋末期,有一个贵族叫公父文伯的人,在鲁国做官,生病死了,有两名侍妾为他自杀以殉。公父文伯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反而连哭都没有。家中的佣人私底下就议论说:“哪有这样的母亲,连自己的儿子死了都不哭。”这话传到她的耳中,她对佣人们说:“孔子是个非常贤德的人,被鲁国弃之不用而去周游列国,我这个儿子却不去追随孔子。如今他死了,妇人却为他殉死。可见他必定是对长者很刻薄,却对女人过分宠爱厚待。”这句话出自母亲之口,所以人们就认为这是一位贤德的母亲;要是这句话出自妻子之口,人们或许就认为这是一位善妒的妻子。故事里的话,因出口之人不同而看法就大相径庭,这是人们看人的心里有所区别所致,是话同人不同而意变。
就是同样一件事,也会因观看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淮南子》里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位亲生母亲给儿子治头疮,弄得疮上的血都流到耳朵上,看见的人都说这是母亲爱儿子到了极点。如果同样的事情出自继母之手,那么过往的人就会认为这个继母太暴虐了,这真是一件让人悲伤的事。心无所恶,只因旁观者的猜度,便有了遐想中的恶果,这便是站位角度不同所致。所以,生活之中,人们是喜欢在心里贴标签的,而且往往还不管事情的是非曲直,有着善人干的事定会好事、恶人干的事定会是坏事的心理定式和看人眼光。这样说来,人的名声在外就显得非常重要,视名声如生命就成了君子之为。
也正因如此,《左传》上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总有一人受冤、百口难辩之事的发生。《战国策》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魏国的大将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此时却正在中山国中。中山国就将他的儿子悬挂着给他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中山国就将他的儿子杀了,煮成羹汤送给他。乐羊强忍心中之痛,装着毫不犹豫地喝了一杯。魏文侯听说后十分感动地说:“乐羊是因我的缘故,才吃自己儿子肉的。”可身边有个大臣却说:“连自己儿子的肉都能吃的人,又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当乐羊灭掉中山国后,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乐羊的功劳,但却由此而怀疑他是个心肠狠毒的人,有了戒备之心。就是这样被称之为“乐羊为魏将,食子询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之人,也难逃被一言以毁人的厄运。
人们总是说细节决定成败,殊不知,有时更是视角决定成败。这是因为视角决定认知,认知导致判断,判断便有真假,于是故事里的故事,就从古走至今而不绝,是事之为还是人之祸?但愿悲剧少发生,真相多大白,这样读古代的故事才有了时下的新意。
2023.5.12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