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七月份现代诗专辑
菩提树畔(吉林)诗三首
(一)
凝视
在盘旋飞翔中俯瞰 浮世绘上
草木荣枯繁华空色
以及我的现实与魔幻 虚无与粗率
紫外线下纤毫毕现
但我并没有看到鸟的眼睛
一只鹰隼从空中盯着草地上的羊群
我在盯眼前忙碌的蝴蝶和蚂蚁
我们的眼睛里都没有自己
风带着卷起的季节从眼前走过
如果我们相互凝视 我知道
鸟会从看到万千只鸟的眼睛
而我会从鸟的眼睛里看到我的灵魂

(二)
帮助南瓜
对视良久 一株南瓜令人不安
她的葱郁 她的蓬勃 她的活力与骄傲
与身边的黄瓜 角瓜 倭瓜 丝瓜
明显不同
在瓜们的世界里
有没有需要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但我们的时空里
不允许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虽然万物各行其道
但我是辛勤的园丁 瓜园的主人
要帮助这株南瓜
教给她谦卑 敬畏 和光同尘
黄昏来临 我们就这样对视着
山顶寺庙的钟声隐隐约约
一朵朵积雨云撞痛了夕阳
我看到了到处生长着沉默的呐喊
(三)
生日辞
雪花与蝴蝶相互凝视,这个日子的宁静是一匹图腾上红色的野马
从五十年前走来
和我握手、拥抱,融为一体
当时那一声带雪的嘶鸣没有杂质
山野之上,纯粹且嘹亮
而成长和活着
是一个抗争驯服的过程
套马杆画着优雅的孤线 结成网
试图为每一匹马戴上花环
笼头、鞍鞯
命运像一个剽悍的骑手
马鞭抽打日月
但山坡上的花草仍自由呼吸
一匹马,在溪水中凝视自己
他曾耕耘的大地长满庄稼
曾奔跑的荒原耸起山峰或低陷成湖泊
踏碎的蹄铁锋锐如刀
血色的黄昏,风吟诵着燃烧的古树
这一切都十分美好
夕阳西下,晚霞迸开的一瞬
足以打湿一生的时光
一匹马和鸟鸣一起被系在槽头
我知道,今年的生日
仍然只有母亲记得
她像一匹疲惫的老马,不停地打着响鼻
蝴蝶落在雪花上一声嘹亮的啼哭遥远而又清晰的响起
我想振鬣长嘶,但泪水不让
它已掺满杂质

曹瑞光(沈阳)诗三首
(一)我把大海当故乡
我把大海当故乡
虽然我不住在海边
我把大海当故乡
虽然我很少到大海戏浪
是大海孕育了风雨雷电
献出目身的肌肤
送甘霖给平原和山岗
是大海把广阔和意念
反射给天空
送给我们坚强
看渔网悉心的捕获
看船帆恣意地飘荡
还有我,一颗期望的心
在浪尖上鱼一样遨翔
胆量写成教材
本真浮荡成阳光
把污浊沉向海底
把志向升华成希望
去追逐一条美人鱼的爱
就做一棵小小的藻
也是绿色的心,蓝色的衣裳
不管生命的短与长
都呼应着一个平原村庄的
最原始的安祥
我
把大海当成我的故乡
梦里也依偎着
溪水,江河,和海洋
(二)
黑夜在搬运
黑夜在搬运星星
我只有为之查数的份
黑夜给我的是梦
拖着太多的是非和情
神明也许懂得太多
也许什么也不懂
因为周围闪烁着的
是人间照明的灯
我依然为黑夜的
有条不紊所动容
黑夜搬运了太的过往
一步一步捧起黎明
我的思绪正要抹上
一层星光的晶莹
(三)
芦苇
芦苇摇着
摇出了浪花
摇出了雁鸣
摇出了合煦的风
一朵云飘过来
也沾染了芦苇的颜色
挺着她不会说话的胸
芦苇的腰肢是纤细的
仍然举着巨大的冠摇动
她不和花坛里的百花比美
不会和·高大乔木争风
但一直向着苍穹
气场好大。她把爱
摇进了梦

卢进国(湖北监利)诗三首
(一)
七月,我想掬起一缕荷香
七月,烈日炎炎
池塘里,荷叶和红莲交相辉映
碧荷映衬着如火的缠绵
望见红莲
它清雅高洁
万般妩媚
如今,我在池塘边眺望
凝视着,搜寻着,张望着
一阵南风吹拂
送来扑鼻的清香
我在寂寞的时光中撩动心事
多想掬起一缕荷香
给炎炎夏日
披上浪漫的彩衣
池塘里的声声蛙鸣
正穿过碧绿的荷丛
像一个摄人心魄的吻
此时,它在温馨的时光里
似一缕柔情似水的沧桑
(二)
婷婷红莲
七月的骄阳,唤醒了朵朵红莲
池塘里,掩映着如火的缠绵
一袭粉红色的花瓣
散发着阵阵清香
我走近池塘
仔细地观赏
艳阳映红了满池的羞涩
红莲,高洁而温馨
静静地绽放
一尘不染,浪漫婉约
池塘里温柔地顾盼流连
如仙女般袅娜
在水面,朵朵红莲迎风摇曳
风韵无边
(三)
夏夜萤火
七月的夜晚
燥热渐渐退去
河滩的草丛里
升起了几颗闪烁的星光
寂寂地滑过
夏夜的萤火虫
随心地飞舞
不一会儿,萤火虫飞累了
歇在草丛里
它和蟋蟀作伴
听夏虫的浅唱低吟
此时,几只萤火虫又出现在夜空
它让我注目
它点亮了璀璨的心事
静谧了朦胧的月色
在空中划出一圈一圈的弧线
啊!萤火虫

清莲 诗一首
《这条路》
这条路
与溪水并行
一直延向远处的圣山
是我走了又回
回了又去的热土
是我用无数脚印丈量
存有余温的通途
这条路
朝夕听鸟语
四季有花香
晨曦微露起炊烟
落霞铺叠伴归鸿
清风拂过
黍稷盈畴
这条路
从遥远的家乡通向我的梦境
是月光下的思念
与漂泊的倦客
演绎的绵绵长恨
是走也走不完
这也写不完的乡愁

原正强(中国沈阳)诗两首
(一)
记住湘江
——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湘江的天空是那么地湛蓝
湘江的江水是那样地清澈
可你知道吗 1934年
这里曾发生五个昼夜连续的战斗
史无前例的惨烈
湘江的天空,硝烟弥漫
湘江的江水,血染长河
“五年不喝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魚”
记住湘江
记住湘江血战
近5万名的红军将士们流尽最后一滴血
那殷红的鲜血啊
化作彼岸绽放的花
那是逝去的生命
对信仰最好的表达
记住湘江
记住湘江血战
炮火连天,弹雨纷飞
火光四起,嘶杀不断
前进前进, 一切都无法阻挡
这是一场红军队伍生死存亡的考验
这关乎革命火种是熄灭还是点燃
红军战士人人都拼红了眼
红军战士个个都豁出了命
“不是胜利者,就是失败者”
记住湘江
记住湘江血战
陈树湘师长腹部负伤被俘
他躺在担架上
生生的用手从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让敌人邀功的美梦成为泡影
记住湘江
记住湘江血战
在湘江战役纪念陵园
长眠着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在14至21岁的孩子们
来自十里相送的端金、叶坪
有的小战士牺牲的时候
脖子上还戴着母亲送的长命锁
父母盼着他的娃儿打完胜仗回家
怎忘湘江
怎忘湘江血战
怎忘无数革命先烈
面对一尊尊永恒的雕像
无数次的抬头瞻望
面对鲜红的党旗
举起拳头大声重温入党誓言
永远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新征程,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二)
阻止不了雾来与散
或浓或淡,忽暗忽明
沿着海面缓慢地行进
向上爬行,兜兜转转
向下匍匐,走走停停
我喜欢雾的飘渺,至少
它不是那种呆立不动的
海面,从不缺少风景
雾,那般虚与委蛇挤进来
那些看雾的人,驻足岸边
或立在某个制高点上
用自由拍照去做雾的认领
雾向海上大桥涌动
行驶的车开着大灯
光线不会越界,也阻止不了
那雾的来与散
亮点徒劳在空茫里晃闪
像城里疲备的喘息
直到光柱穿过雾区

润草 (中国沈阳)诗一首
《梦里奇遇》
那是有着繁星的夜晚
那是良人奢侈的秘密
那是彼岸骚动的渔火
那是弥漫着沉香的土地
木制的十字架
裹挟着多少虔诚的心
桃粉色的迷魂阵
怎可迷失你纯净的魂
指尖在午夜旋转
毒疫退却在黎明前
搅拌了朱砂的普洱茶
在血脉里长出一朵清莲
雾霾算得了什么
千万万善良的心房
从眼睛射出通天的光芒
乌云下跌跌撞撞 猛然
腾起的仙骨做舟航
隐隐听到地狱的声音
那是腐朽和肮脏在呻吟
不要怜悯敌意的心肝
世界需要正义来领班
琴声从天边处悠扬
启明星在深谷跃跃欲放
而你早已撕裂层层屏障
走向离光明最近的地方
头顶上无数双手在聚集
阳光下火红的筋脉铺天盖地
来不及考证梦里的奇遇
涅槃重生的羽翼早已
划破夜空直向最美的天际

飞羊
散文:最普通的善良
——怀念父亲
在父亲节到来之日,写下心中的思念,怀想父亲。
时光如风,转瞬远去。父亲离开我们整整18年了。父亲临终前弥留的微笑,时常在我的眼前闪过。我们坚定地认定,一生善良的父亲去了天堂,因为父亲在临终前总是说,这么好的房子不盖在地上,怎么盖天上了……
我曾在刊登在《辽宁老年报》上的《爱管闲事的父亲》的征文里,记述了父心中的思念,怀想父亲。
时光如风,转瞬远去。父亲离开我们整整18年了。父亲临终前弥留的微笑,时常在我的眼前闪过。我们坚定地认定,一生善良的父亲去了天堂,因为父亲在临终前总是说,这么好的房子不盖在地上,怎么盖天上了……
我曾在刊登在《辽宁老年报》上的《爱管闲事的父亲》的征文里,记述了父亲生前点点滴滴的善行。此刻,不禁又想起父亲曾经和我们讲过的有关帮助邻居家的故事。
1965年,我十一岁,我家迁了新居。四间还算宽敞的房屋,住着三户人家。东屋住着老两口,他们要穿过中间人家的亲生前点点滴滴的善行。此刻,不禁又想起父亲曾经和我们讲过的有关帮助邻居家的故事。
1965年,我十一岁,我家迁了新居。四间还算宽敞的房屋,住着三户人家。东屋住着老两口,他们要穿过中间人家的屋子,才能走进自己的家。中间人家的情况有些特殊,年迈的母亲从小双目失明,还有一个比我父亲小七、八岁,小时候因病留下后遗症,有些理智障碍的儿子。她妈妈平时就直接称呼他“傻子”。刚开始,我们兄妹感到新鲜,有意无意地在门外边愣头愣脑地偷听。记得在搬家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父亲把我们几个孩子召集在一起,很严肃地告诉我们,以后你们都要尊重他,和他说话一律喊他姜叔。最后父亲提高了嗓门说,你们都记住没有?
姜叔的思维和平常人不一样,但是他懂得感恩。我们两家和睦相处好几年,共用一个厨房,母亲早晚忙碌时,姜叔经常帮助照料弟妹。他家有事,他很习惯地找我父亲。
六九年,我们家下乡了。姜叔有些六神无主,他帮我们装好车后,忐忑不安,自言自语地连声念叨着:以后有事可咋办啊。他恋恋不舍地目送汽车远去……
当年迈的姜奶奶因病突然去世时,姜叔一路哭着来到父亲的单位。“大哥,老太太死3,咋整啊。”姜叔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有些不知所措地说。父亲安慰他说:没事,还有我呢。父亲帮他给老人买了装老衣服,料理了一切后事。又用单位两个轱辘的手推车,帮助姜叔把姜奶奶推到几公里外的火葬场。
后来,姜叔因病去世,父亲又同样帮助料理了后事。
那时我们还小,善良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你咋啥事都管呢?”这句话,那时经常挂在我们几个子女的嘴边。随着岁月前移,言传身教的力量逐步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中。
莎士比亚曾说过,“善良的心,就是黄金。” “遇到能搭把手的事就搭把手,举手之劳而已,做人应该有副热心肠。”父亲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的话,至今不只是记忆犹新,那善良的种子,早已在儿女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