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一百一十三)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湖酒芳尽残月华,
莲草夜半香谁家?
浮云隔山向城晚,
半亭清风送西霞。

文化的重要性来自于文化对人类的潜移默化的灵魂性影响!历史上所有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不仅是人类的政治领袖,而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不重视人类文化的修养,或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导向性文化如果以狭窄的民族利益主义为主,那么这个国家的国家文化思想就会处于长期的游离状态,而狭隘的文化思维会导致资本帝国为蝇头小利而战,例如英国为了贩毒而发动鸦片战争,美国因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了全世界”而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点滴理由往往是帝国发动战争的赤裸借口。大美帝国如是,大英帝国如是,大日本帝国如是,西方其它帝国又何曾不是如此!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一旦被铜臭浸蚀,狭隘的国家利益就会超越理性的文化中性而成为国家主导,帝国的侵略掠夺烧杀奴役等就会在殖民统治中成为家常便饭,英国建立的“日不落”帝国,日本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美国建立的“价值观同盟”,都将国家的资本利益放在首位。所以,西方帝国文化是个”形而下”的文化,武力是其后盾,它注重物质现象,短视性、利益性、保守性是其主要特点。
中国文化起源于《易经》文化,由此而洐生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文化,其中的儒道文化深深影响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讲究人伦中庸之道,道家文化讲究效法自然之道,它为东方提供了“依道修德”和“以德配天”的价值观,这奠定了东方文化中的“重义轻利”的道德基础。 自一九一九年“新文化”运动以来,这种儒道相依的文化格局被强行打破,源于西方的基督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以及西方帝国的殖民文化等潮水般地涌入中国。中国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路线斗争中最终选择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道路。自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纯公有制”经济所暴露出的弊端问题逐渐显现,这就是产量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低下,人浮于事惰性十足且平均主义,人们对内缺少干劲,对外缺乏竞争。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看清了中国发展的瓶颈所在,大胆决策,对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即对人民公社的集体土地实行承包制,对国营集体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即实行股份制,城市农村的两大改革让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48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我们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但由于一味追求经济效果和物质利益,一味吸收西方文化没有与中国传统及时融合,我们的民族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几乎被放弃,一个民族的灵魂开始出现游离不定的状态,一个民族的主体性文化开始逐渐丧失。
从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看,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缺少,最终会导致帝国的形成和帝国扩张、对外战争,西方帝国的每次世界性更替,都是以战争作为结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在这种追求民族狭隘利益而精神文明缺失的状态下发生的,在西方文化的冲击薰陶下,中国不知不觉地走向了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西方帝国的更替老路。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自己,开放了大门,伴随西方文化而来的就是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当今的社会管理、企业管理、教学科研管理等,几乎都是“克隆”西方的资本制度,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东西被丢弃的越来越多…
当今的地球上,各个地域中仍然存在着原始制管理制度,奴隶制管理制度,封建制管理制度,资本主义管理制度,而真正意义上的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管理模式和按需分配制度,全世界目前只出现在理论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正在实践。其实,各民族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自我管理模式,应当受到尊重,而不应当以“神权、人权”的名义横加干预,帝国往往以本国家民族的文化标准、价值标准和信仰标准去干预其它民族生存发展模式和文化存在形态,这是帝国侵略的典型特征。在当前状态下,中国如何在保持民族传统特色和“吸收外来文化”中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并将外来文化融入到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践中,这是强汉盛唐之后,又一次考验着当代中国人的智慧,世界唯一尚存文明能否持续它的輝煌?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