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 兵
文/孙山后
在喜迎建军九十六周年之际,总想为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表表敬意,写了些文稿又觉得都不行。此时,突然想起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次下乡采访中遇到的一位老兵。
那时,我们《党建之窗》电视栏目摄制组在组织部小宁部长的带领下,去东附乡采访柳河村的党员、群众集资修路。
来到来柳河村,小宁部长说这里有个建国前入党的老兵松亭大爷,上次把仅有的150元零用钱捐给了村上修路……要去看看他。
150元钱对我们来说是不足为奇的,到底这150元钱有啥子特殊的意义呢?因为是县委组织领导提出的,作为记者,我只好跟随前往。
一到松亭大爷家门口,就听到他那沙哑苍老的声音,“不要找组织上的麻烦,上了岁数,是该得的了。”
“你是老党员,身上有枪伤,又是立过功的,组织上要考虑。”村支书老王在劝导松亭大爷。
“大爷,有困难你讲,伤痛就要去医院医治。”小宁部长一进门,就关照道。
松亭大爷的情况是特殊的,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后,一直同他的大哥一家生活,现在是由他唯一的侄女儿素芬一家人在照料他,往常就靠编篾货手艺,编些篼篼筐筐上街卖。当年他在战场上受过伤,脚不方便,而今仍然坚持参加党组织活动,督促侄女儿一家完成国家、集体的公粮,周围团转的人都晓得他爱打抱不平,为人豪爽,肯帮忙,在地邻上年龄大辈份高,说得上是德高望重的老辈子。
小宁部长问及他的伤痛时,众人都诧了。
“是解放前被抓壮丁到胡宗南的队伍头被逼攻打延安挨了的。” 松亭大爷坦然地说。
“好久是的嘛!你这是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中受的伤,硬是老活渎了!”素芬有些不满意了。
“那坨伤都不是好痛的,这坨在沙家店战役挨了的伤才痛得很,实事求是嘛……”他说得很认真。
随行的乡党委文秘书忙打断他的话说,县委非常关心农村贫困老党员,你又是建国前入党的老兵,受过伤,立过功,有政策规定要给予适当考虑。话未完,侄女儿一家都笑了。
“我晓得,县上搞建设,搬迁修大街要花好多钱呵,全县村村社社修水泥路的钱,恐怕就要花千打千万。我不中用了,不要管我,反正上了岁数,只等时候了。
“有政策,你不争取,二天我们不管你了,没得钱,拿啥子来给你医呢?”素芬快人快语。
“不管就算啦,现在走了都干得了,我是值得的了,死了好几回,阎王都不收我,现在走是值得的了。”
“你活了七十多岁,享受过几回照顾嘛?”
“照顾?我的入党介绍人刘排长他们更没有享受过。为了掩护我们撤退,刘排长受了伤,不要人照顾,拉响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人家还是一根笋从八路军到解放军的,他享受过球来的照顾呵!
松亭大爷激动起来,大家一片沉默……

作者:笔名孙山后,本名李立无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眉山市作家协会(散文学会)会员,曾有多篇散文、小说等作品在省、市级报刊媒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