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淮文学》编委:
刊名题写:文锋
顾 问: 华 晓 春 姚 化 勤
主 编: 肆月春风
执行主编: 冰波 颜力
副 主 编:一骑红尘 袁辉 春生
总监校对: 冰波
执行编辑:在路上 文锋
校园征稿:小石
宣传部: 高山峻岭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部:文锋
编 委:肆月春风 冰波 一骑红尘 春生 小石 高山峻岭 刘刈 于广 蓝天白云
韩 镯 冰 清 兰 子(以姓氏笔画为序)

★散文坊
●珍爱和平,继承传统,守正创新
——《八月一日》观后感
刘孟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处视国的边疆……”电影《八月一日》在建军节前重温,令人难忘的故事在脑海中回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在耳畔响起,啾啾啾啾的枪炮声急促闪现,战争硝烟在祖国大地弥漫……

生动形象的电影画面,述说着八一南昌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国民党反动头目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了众叛亲离的“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马上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果断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起义军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同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各指挥的各个起义军,向驻守在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三千多人,缴获枪支五千多支、子弹百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

当天上午,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派支部代表在南昌举行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等文件,确定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调整、改编。在贺龙总指挥下,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气急败坏的蒋家王朝,调动千军万马,对起义部队围追堵截。从江西到广东,途经福建,起义部队损失严重。1928年初,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剿杀,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被迫撤出湖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从此,8月1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发表号召革命的《中央委员宣言》,深刻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公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明确表示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
从南昌起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二十多年里,国共两党展开了合分、分合的殊死斗争,最终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胜利!
真实动人的电影故事告诉我们,“八一建军节”的来历经过。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纪念日。

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非常隆重,非常动人,非常气派!
第一个八一建军节的仪式——简朴厚重,自然生动。
一是检阅。检阅长达六百米的红军队列,红军指战员,斗志昂扬,注目相迎,口号阵阵,威武雄壮。二是宣誓。中央革命委员会向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旗,发号令,举拳头,喊誓言,震军威。三是授奖。中革军委要向各红军学校、各团队、指战员颁发红星奖章,闪闪交发亮,气氛异常。四是工农红军各个方队,在一面面鲜艳战旗引领下,整整齐齐阔步通过检阅台,圆满成功!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每逢建军节期间,中国各地开展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呈现出军爱民,民拥军的新时代新局面。
这正是:九十六年军旗杨,国泰民安盛世强;
人民军队创伟业,铜墙铁壁筑国防;
丰功伟业八一颂,军民团结幸福长;
砥砺前行党掌舵,守正创新更辉煌。

作家风采
作者简介:刘孟领,男,69岁,中共党员,河北邢名人,笔名孺子牛。本人自幼爱好文学,爱好书法艺术,爱好中华文化,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和文学写作技能大赛奖励,喜庆党的二十大活动中被命名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第七届“中华杯”全国诗书画印艺术作品大展荣获”特别金奖”,其作品常在纸媒和网络平台发表。

●一对男女青年深爱着漯河大地
雨 寒
沙澧河像一条飘飘的玉带,从漯河大地穿越而过,沙澧河水量丰沛,商船码头星罗棋布,把这里的物产运往全国各地,清清的河水孕育着这里千亩良田,也孕育着这里的英雄儿女……
漯河是河南省唯一一个最早开放的内陆城市,她率先一步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建起了以小食品为主的轻工业城市,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片片厂房林立在漯河大地,带动了城乡发展。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最先富了起来,是男女青年打工向往的地方……
在沙澧河北岸,座落着一个小小的村庄——刘庙村,全村几十户人家都姓刘,沙澧河在这里轻轻地绕了个弯,把刘庙村搂在了怀抱,亲一下刘庙村的人就马不停蹄的向东南流去。
在四十二年前的夏天,一天中午,一位男青年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后座位上载着一位美丽的姑娘,车子右边挎着一个大包裹,径直地朝村西头刘大爷家走去。
刘大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一辈子都是与庄稼打交道,他今年62岁,膝下无儿无女,是一位鳏寡孤独的老人,身体非常硬朗,说起话来瓮声瓮气,走起路来像旋风一样;两道浓浓的眉毛下,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皱纹饱经了生活的辛酸,粗糙的一双大手经历了历史沧桑。
这时,男青年把车子扎稳,卸下包裹,“扑通”一声跪在了刘大爷面前:“大爷,从今后您就是我们的亲爹,亲父亲,我们就是您的亲儿亲媳妇。”两个人的头点着地像小鸡叨米似的,不停地向刘大爷磕头。
刘大爷见状赶紧上前把两个年轻人搀起,让到屋里坐下,并且说到:“孩子,你们以后不要客气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百年后,只要能把我这把老骨头送到南北坑,我就知足了。”说着说着,刘大爷的眼泪“啪啪”地掉了下来。
“爹!你放心吧!孩儿一定会让你度过幸福的晚年。”两个年轻人搂着刘大爷也哭了起来。
这时候,院子里站满了围观的人群,小院子本来就不大,全村人都过来了,把一个农家小院围堵的水泄不通,小鸟也“叽叽喳喳”地鸣唱着从老远的地方飞过来了,盘旋在人们的头上,凑趣看热闹。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这个说“刘大爷有福气,没操一点心儿和媳妇就到家了。”那个说“孙子马上也有了,女人肚子大了,很快就生产了……”
人们啧啧不休地议论着,打听着两个人的来历,在谈话之间人们了解到男青年叫姬可松(后更名为刘可松),女青年叫姬素梅(后更名为李素梅),来自豫东的一个偏远农村。
在围观的人群中,其中有一个比较眼尖的女子,一眼就认出了姬可松,她高腔大嗓门地说道:“那个男小伙就是前几天来咱村里买小葱苗子的那个人,还在刘大爷家住一晚。”
“怪不得他们径直地朝刘大爷家去,原来是提前打点好了的事,刘大爷这几天总是笑咪咪的,好像有什么喜事要发生。”七言八语地说这说那……
两个人在老家走上了不轨之路,没法子在家了才出来找个生活的地方。姬可松与姬素梅是同一个村的,论族关系还是近亲的,还没有出五符呢!轮辈分姬可松是姬素梅的叔,可是她们两个却好了起来,在生产队上下工,两个人出入成双,彼此陷入了爱情的深渊,在生活上互相关照,各自的心灵却被对方占领着,各自走进了彼此的心田;坠入了爱河,在爱情的长河里越游越远。
素梅有了身孕,肚子慢慢地凸了起来,衣服做的再肥大也遮不住她怀孕的身体。姬可松看到素梅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大,心里非常焦急,怎么办?怎么办?一连串的问号在他心里反复地问着,他一边揣摩着,一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他早年就没有了父亲,父亲在饥荒年代死在了讨饭的路上,是母亲把他拉扯大,如果这个时候带着素梅远离家乡,撇下年迈的母亲怎么办?如果不远走高飞,素梅已临近预产期,在家生产了可是多丢人啊!
最后,他心一横,把母亲先托付给姐姐照顾,走个一年二年安稳脚了再把母亲接过去。
夜,在慢慢地降临,一点点把太阳吃掉,一点点把余辉收紧,最后大地躺在黑夜的床上。他拿定主义后,趁着天黑月高的夜晚,带着素梅远走高飞了,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
…………
在那个时代,男女相爱是不允许的,是违犯道德的,被家人看做是伤风败俗,被族长看做是大逆不道,全村人会戳脊梁骨的,遭到全村人唾骂。可是,姬可松与姬素梅两个人全不顾这些,在生产队里干活,上下工都是他们两个一块,甚至走路也是肩并着肩,嬉嬉笑笑,在干活休息时他们两个也是面对面地坐在一起。
自从姬可松与姬素梅两人到了刘大爷家,待刘大爷比亲爹还亲,在刘大爷病重期间,两个人左右不离病床,端屎端尿,擦身子、喂饭、喂药直至披麻戴孝把刘大爷送到墓坑。
两个人在村里为人正直,与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被郾城县委评为“尊老爱幼”的模范标兵。
姬可松是我儿时的朋友,也是我的兄长,虽然他比我大十几岁,总喜欢给他一块玩耍,整天跟在他的身后,颠颠跑跑,像个小屁孩一样。他待我可亲了,有了好吃的东西都是让着我吃。他知道的故事也很多,不断的给我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故事。
他离开故乡后,我很想念他,有时候在梦里见到了他,四十二年来,不知在梦中梦见了他多少回。我总是发誓这辈子有机会去漯河看望他,实现我心中的夙愿,可是总找不到机会。
今年,终于有了机会,七月七日至七月九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漯河举办的“百名作家看漯河暨第十六届黄河两岸当代文学作家创作研讨会。”我踏进漯河的黄土地,就感觉到人杰地灵,漯河既是古老的城市,也是河南唯一的以“小食品”著称的轻工业城市,漯河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着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四大交通优势。
志愿者把我领进寝室后,放下行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给我四十二年来未见过面的朋友——姬可松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在活动结束后去看望他。
当我们两个见面后,他已是白发苍苍,我们两个抱在了一起,泪水奔涌而来,流入了沙澧河。
他的儿媳递过来纸巾,擦干了眼泪,彼此问及了生活、家庭、工作等等。当我问及他当年为什么会选择漯河,他爽朗的说道:“这里经济发达,人的素质高,待人和蔼,包容性很强,不欺负外地人,所以选择了在这里安家落户。”
作者简介: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河南科技报》、《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中国文艺家》、《鸭绿江》、《参花》、《辽宁青年》、《名家名作》、《人文之友》、《时代报告》、《周口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报刊杂志,多次参加征文比赛获奖。

★诗歌园地
●红纱灯
纤夫/浙江
很显然
你不是提灯人手中的那一盏
你用一缕薄纱
朦胧了强光
让行路人懂得
无边的苦海中
还是有温馨的小幸福
悬挂在一条老街上
那是历史的目光
悬挂在老宅的屋檐下
那是家的感觉
悬挂在情人的心头
那是一轮浑圆的顾盼
忆当年
每逢节庆
母亲挂起红纱灯
昐流浪儿归来
如今我挂起红纱灯
担心地下的老娘
找不到回家的路
一盏红纱灯的氤氲
点燃了百变的情愫
在诗人眼里
是一只生活的万花筒
只一眼
便能看出365里路

●啃瓜(外一首)
管教宇(安徽)
小时候家里人多
我喜欢夏天吃西瓜
父亲会一趟买很多的瓜
这样瓜才会便宜些
那时家里虽然穷
但我童年的每个夏季
都是清凉甘甜的回忆
如今一家三口啃瓜
女儿吃瓜的爱好
一如曾经的我
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
是否也有感恩的心
孩子长大以后的回忆里
是否也有一个
清凉甘甜的童年夏天
●洗碗
妻子是家里的女主人
买菜做饭洗衣服
她全都包揽了
剩下的家务活
比如洗碗倒垃圾
基本上属于我
两人配合比较默契
女儿上了初中
暑假里
我把活儿交给孩子
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
别以为我偷懒
学校老师说的
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
锻炼动手能力
家长要配合学校
共同教好孩子
我对学校这个主张
一百个点赞
★作者简介:管教宇 1972年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作家,诗人,1999年开始写作。《世界汉语文学》签约作家,传世图书策划出版中心签约诗人,白孔雀诗刊会员。

★古风清韵
●七律·夏之裳
柯美柘(江西)
朱明最喜绿装穿,耸岳宽原景更妍。
偶借云霞衔饰佩,时携雾雨湿披肩。
荷塘绣就锥鞋履,岸柳裁成线帐悬。
待到秋冬知隐退,相思复出候来年。
●七绝~雨后赏荷(新韵)
文/细品岁月
碧水深池植玉根,绿茎顶上献芳心。
月生清影形还瘦,雨打裙叶情更纯。
●七绝.阵雨
文/冰波
借道天风驱夏酷,滂沱大雨洗汗体。
农肤田上忙除草,一阵凉浆祛衣泥。
●西江月·八一颂
文/刘斌
秀色红旗夺目,风光赤子关情。
人民军队最忠诚。豪杰精神可敬。
智勇攻坚力量,江山致远功名。
殷勤报国数群英。爱我中华气盛。

●舞池(外一首)
文/姚成荣
昨晚公园去乘凉,天籁之音绕耳傍。
吾道高温人皆懒,翩翩起舞一双双。
●观荷
盛夏避暑去池塘,荷花红白各芬芳。
露珠洒落绿盘上,金鳞荡起潋滟光。
●感悟
李桂兰(河北)
虚空法界雾垂帘,缥缈迷惘人世间。
众生六道轮回苦,精进修行才了凡。

●北国水乡重渡沟
文/李德强
北国水乡重渡沟,风景如画誉神州。
三大特色三绝美,绿水青竹农耕畴。
金鸡飞瀑泉水涌,滴翠茂林修竹幽。
海明农耕文化村,酒茶陶织古今秀。
★作者简介:李德强,男,河南省太康县人,退休教师。
周口市作协会员,周口市老干部局诗书画院理事,太康县诗词学会会员。
●八 一(外一首)
文/刘均生
八一起义举刀枪,金戈铁马动南昌。
有党领导旌旗奋,冲岀八百好儿郎。
会师井冈燃火种,灭除鬼魅建新强。
飞龙雄虎震寰宇,北京升旗国歌扬。
●热
祈愿天公行行好,温度不要调恁高。
每天都是如蒸房,汗水滚落像洗澡。

★《黄淮文学》征稿启事
《黄淮文学》从今日起,移主换地,更以大气魄地向大家展示一个新的平台,更以饱满的热情为作家、作者、读者服务,打造一个崭新、完美地服务平台。
《黄淮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黄淮平原大地冉冉升起,《黄淮文学》立足黄淮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黄淮文学》编委。《黄淮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黄淮文学》不定期地组织长期为《黄淮文学》合作的企业、作家、作者进行旅游、采风、开展笔会交流。
《黄淮文学》长期面向全国华人征稿,面向全国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宣传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为企业打造知名程度,组织作家采风,为企业写真。
《黄淮文学》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黄淮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一、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二、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以便老师收稿,也可投邮箱,邮箱投稿可编辑文档,不接受贴稿。
三、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点击二维码 关注黄淮文学
